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六章:“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曾国藩到达长沙后,其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已经北上的太平军,也不是本省活跃非常的天地会,而是自家人。】

【湖南本省的军政各大员。】

【如前所述,咸丰命曾国藩出山,是让他“帮办团练”,也就是训练“民兵”,出发点是怕湖南治安不靖,巡抚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曾国藩帮着打打土匪而已。】

【谕旨中“帮同”“团练乡民”的用语,已经非常明确地限定了曾国藩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范围。】

【然而曾国藩志不在此,他早就知道,训练团练对天下大局没有任何作用。】

【于是,他在“团练”两字上做文章,曲解其意思。】

【将由乡绅控制的保境安民的武装,即本意上的团练,称之为“团”,而将集中雇募离乡作战的雇勇,称之为“练”。】

【结果,他在乡团雇勇中发展了一支数千人的武装,成为其日后新军的基础。】

【而咸丰交待的搜查土匪的工作,几乎没有花他多少力气。】

【他以“团”为耳目,以“练”为机动部队,随时开赴各地镇压。】

【不消几个月,湖南境内的局势大体平定下来了。】

【而他与湖南地方官的矛盾却已如水火,无法相容。】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老小子,笑着点了点他。

“这人有点意思。”

朱瞻基也同意道:

“这确实,此人若非大忠,即为大奸。”

“但看他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的模样。”

“忠多奸少。”

朱棣则是想着太平军的大势。

“太平军之势乃天地共力造就。”

“这曾国藩面对的不仅仅是太平军,更多的是官场上的那帮人。”

“人生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咸丰若能从百端拂逆之时打通困难。”

“大清还真能续下去。”

朱瞻基沉默了。

大清续下去,真的是好事吗?

……

大清·乾隆时期

官员们深深佩服着这土头土脑的老头。

这种自作主张是要杀头的!

他胆可真大!

“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这才是我大清真正的官员!”

群臣听着乾隆的夸赞一个个波澜不惊。

夸吧夸吧,信你才是傻子。

那可是汉人。

……

【在平定各处反叛中,曾国藩拿获了大批“匪首”,会治安成了当务之急。】

【他在自己的公馆里开设了一个“审案局”,自定罪名。】

【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直接送到这里。】

【只要捆送来者,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以举报者口辞为信,稍加讯问,立即结案。】

【处理方法只有三种:一是立刻砍头,二是活活打死在棍下,三是施以残酷的鞭刑。】

【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敝处所为止此。”】

【四个月内,审案局“计斩决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毙杖下者二名,鉴(监)毙狱中者三十一名”。】

【被乡人呼为“曾剃头”。】

……

天幕上。

一身灰扑扑的曾国藩坐在太师椅上。

底下是一片对其怨忿的官员胥吏。

但这些人面对曾国藩再愤恨也得低着头。

只因在他身后,是一片望之不尽的军队。

……

【按清代制度,一省刑名由按察使负责。】

【曾国藩悍然成立了不伦不类的“审案局”,将自布政使到各府州县长官的社会治安权收归自己名下,“巨案则自行汇奏,小者则惟吾专之”。】

【他对那些地方官吏本来就极不信任,所以常常越过他们,直接下达命令。】

【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捆送土匪流氓,不必经过过去那些层层手续,“一切勘转之文、解犯之费,都行省去。宽以处分,假以便宜”。】

【办案总是径自决定,从速处理,以免有人来说情纠缠:“期于立办,无所挂碍牵掣于其间。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还挺喜欢这种人物的。

“办事干净利落,不错。”

杨玉环则不太理解。

“他这不就惹恼了通省文官。”

“按照明清的世态,案子就是钱,不是现钱也是天大的人情。”

“把抓捕、审判、监禁、处决权通通收归自己所有,别人还有什么活路?”

李隆基则一脸正常的回答道:

“对啊!所以被架空的按察使自然不满,而欲从审判中捞取种种好处费的大小胥吏,更是骂声不绝。”

“这不就自绝于一地了吗!”

“又能办事,又不会结党地方。”

“多好的臣子啊!”

孤臣,才是忠臣!

……

【按当时的一般做法,地方平静之后,练勇应立即遣散,至少得缩小规模,而曾国藩的部众却有补充扩大之势。】

【而由此引起的巨额饷银,也使有理财之责的巡抚、布政使苦累不堪,凭什么拿自家的钱养别家的兵呢?】

【团练也好雇勇也罢,以往都归于官方的军事长官节制。】

【但曾国藩把持的这支“练勇”,就连巡抚都难以过问,执掌一省兵权的湖南提督更难染指。】

【同时,曾国藩还利用其下属插手于地方官军,命令长沙的绿营随同这种不上台面的“练勇”一同操练!】

【这些平日不事操演却有种种恶习的兵老爷拒不从命,被激怒的军官更是挑起事端。】

【最后在湖南提督的怂恿下,乱兵冲进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差点死于乱刀之下。】

……

{曾国藩的公馆就临时设在巡抚衙门的射圃里,与当时的巡抚骆秉章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

{曾国藩以为绿营兵胆子再大,也绝不敢武装攻击他这个二品大员。所以被绿营兵包围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处理公文。}

{不料绿营兵竟然破门而入,连伤了他的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

{他夺门而逃,几步跑到隔壁巡抚办公室门前,连连敲门。}

{绿营在门外闹事,巡抚骆秉章听得一清二楚,但是装聋作哑。}

{直到曾国藩来叩门,他才故作惊讶,出来调停。绿营兵一见巡抚驾到,马上规矩了。}

{骆秉章的调处办法就是命人把领头闹事的捆起来,然后连连向他们道歉,说让兄弟们受委屈了。}

{绿营兵面子挣足,直接退去。}

{最后剩下骆曾二人了,骆秉章一句安慰的话也没对曾国藩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就转身走了。}

{而湖南官员们见曾国藩这被狠狠修理一次,把这事当成笑话,四处飞传。“司道群官皆窃喜,以谓可惩多事矣。}

{二品官员,属于现在的省官员政治局委员,差不多跟高官一个级别了,竟然还出现这种情况。}

{换做现在如此大官被羞辱,想都不敢想,如今手下人谁又敢这么做?}

……

大清·雍正时期

“堂堂二品官员!”

“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处讲理?!”

雍正气的嗓子发紧。

“这种难堪差点就发生在大清朝了!”

雍正很欣赏这个曾国藩。

无他,只二字也。

刚强!

权力是这帮官员们的眼珠,是他们的命,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结、攀附的唯一资本。

因此官员视自己的权力范围就如同狗看着自己食盆里的骨头。

绝不许人触碰。

他们可以允许自己无所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却绝不允许别人在这里有所作为。

而若以当时的官场规则来讨论,曾国藩是违旨。

他本是“帮同”地方官办理“团练”。

可却利用昔日二品京堂的余威,专折奏事的权力,让地方官“帮同”他来筹建一支“练勇”。

以此观之,地方官的不满是有“道理”的。

“但正是这些道理!使得我大清陷于如此危局之中!”

“要办成事情,就必须身体力行!”

“决不能沾上那早已腐烂的陈规陋习!”

弘历龇牙咧嘴的趴在一旁,任由太监宫女给他上着药。

这是说给我听呢?

……

【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向皇上控告。】

【然而细一想,他就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

【一折奏上,能把湖南全省官员都扳倒吗?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员,那么以后他在湖南的处境,岂不是更寸步难行?】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七(1853年9月29日)他忍气吞声地带着三千人,南下衡州(今衡阳),对咸丰汇报说,要去镇压那儿的土匪。】

……

大汉。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话真真说道刘邦心坎里去了。

“苦啊……”

刘邦开始念叨着跟项羽的那些破事。

“我说我不干,他非要我干。”

“乃公真进了咸阳他还不乐意!”

“我跟你讲,当时乃公就想翻脸!”

“你项羽多个脑袋啊!你来我就得走?”

“但是乃公一想啊,我毕竟痴长几岁,忍了吧!算他赢。”

吕雉狠狠的白了一眼不搭话。

刘盈在底下眨了眨眼。

不对吧?

这事他听留候讲过,事情好像不是这么发展的?

他刚想把疑惑问出。

一块烤肉就塞到嘴边。

“大兄!你吃!”

刘盈感动的看着小刘恒,接过烤肉。

“大兄不饿,你吃。”

小刘恒笑着摇摇头,再次夹起烤肉。

“大兄!你吃!”

刘邦停止了追忆,看着下面,用手指了指“兄友弟恭”场面。

“娥姁,你看!多好啊!”

吕雉面无表情。

她想毒哑刘邦。

……

【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使咸丰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湖南的曾国藩。】

【曾国藩从帮办“团练”到自办“练勇”的角色转换,他稀里糊涂的认了。】

【曾国藩要求拨饷购炮造船,他也不假思索地批准了。】

【他只认一条理,只要对镇压太平天国有利,只要不从中央财政中拿钱,怎么办都可以。】

【他不清楚细节,也无时间无心思作具体的策划。】

【也就是这么一条缝隙,使曾国藩在湘南一隅,从清朝的军政体制之外,不受干扰地完全依照自己的设计,编练出一支迥异于清朝各类武装力量的新军——湘军。】

……

{湘军啊……它的治军方式一直到那位确立了更先进的三湾改编才彻底淘汰。}

{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确实是赤手空拳,一无办公场所,二无名正言顺的职权,他想挂上“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的牌子,但谕旨中明确写明他的权力是“帮办”,而不是“统辖”。只好把牌子摘了下来。}

{三无经验,他没有当过一天兵,对于行军布阵、带兵训练,没有一点实际经验。}

{如何招兵,如何筹饷,如何采购武器,如何编营,如何训练,如何制定营规,如何选择军官,如何设定军饷标准,如何排兵,如何布阵……太多环节要从头学起。}

{四无朋友帮忙,长沙之辱使曾国藩脸面丧尽,人心离散。}

{不但通省官员们不齿于他,甚至他的那些好友郭嵩焘、郭崑焘、刘蓉、左宗棠,也都认为他行事鲁莽,难以成功,没有一人愿意前来帮他。}

{老曾说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不可独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凡事想成大事还得靠自已。}

{真正的困难是第五条,无制度保障。}

{文人练兵,在大清史上是头一遭儿。}

{湘军从出生这一天起,在体制内就没有安身之处。}

……

大唐。

“它的最大敌人,不是太平军,而是旧体制。”

李世民深知其中的矛盾。

房玄龄也体会了一下曾国藩的难处,摇头道:

“按理说,皇帝交给曾国藩的任务是练兵,军费自然应该由中央财政供给。”

“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是用来供给绿营军饷的,不可能为他专拨经费。”

“而湖南一省的官员既与他关系紧张,自然也不可能为他慷慨解囊。”

“练兵这个任务是曾国藩自找多事,并非国家或者湖南府衙的计划。”

“身为不伦不类的“帮办大臣”,又无财政权和税收权,根本不可能开辟固定饷源。”

“然而对于一支建设中的军队来说,钱太重要了。”

“没有钱,大至招兵买马,采购武器,小至办公经费,日常吃喝拉撒,哪一步也推不动。”

一直默默不语的李靖也开口道:

“筹饷更难于督兵。”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

……

【湘军,它不同清朝以往的任何一支军队。】

【一般用人单位往往会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

【但是,曾国藩的选人原则恰恰相反。】

【他选择湘军将领,专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有经验的绿营军官。】

【在可以考证的湘军一百七十九名将领中,书生出身的达一百零四名。这些人大多是乡间的秀才和举人。】

【曾国藩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行伍出身的莽夫虽有一时之勇,但是没有坚定不摇的信仰。】

【曾国藩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让信仰出战斗力,让精神出战斗力。】

【而程朱理学正是这些湖南书生的共同信仰。】

【在坚定的信仰之下,一个人可以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

【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不光是政治上的敌人、军事上的敌人,更是文化上的敌人。】

【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保卫战。】

【只有号召起那些“抱道君子”,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湘军才有可能成功。】

……

明天上推荐……

应该是这本书最后一次推荐了。

我决定明天两更!

本来想着说连着七天两更的,但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保守一点,明天两更。

然后……推荐期间看看吧,能多更一章我就多更一章。

这回不跟你们在玩朝秦暮楚了。

一章四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