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八十一章:全国各地人民起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的分裂出走,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首先搞垮了领导核心。“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前期领导核心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

【其次,太平军力量受到极大摧残。】

【事变中被杀害的两万多太平军将士,石达开带走的十余万部众,多是久经锻炼的骨干力量。】

……

{太平天国的军事水平在当时有多强,它的政治水平就有多低。}

{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宣传上、军事上的优势,都无法弥补他们在政治上的巨大缺陷,他们缺乏足够多的学习和进步,没有带领团队共同成长。}

{出广西时,太平军就应该调整政治纲领。}

{占天京时,就应该第二次调整政治纲领,但是太平军高层不所动,他们的政治水平,还不及格就停下来了,忙着享受生活、沉迷女色。}

{那没办法,整个太平军政治水平最高的是冯云山,而冯云山死的早。}

{哪怕冯云山没死,就光他一人处在身边尽文盲的领导层里,到了后期也是带不动这支队伍的。}

{只能说,太平天国也留下了宝贵的失败经验吧。}

……

【事变前,东征太平军正在向丹阳、金坛进军,准备攻取苏、常。】

【西征太平军正在南昌外围和武昌与湘军激战。】

【湘军处于被分割、包围在江西、湖北两地,往来隔绝,互相不能救援的困境中。】

【事变发生后,在东线,扬州、镇江相继失守,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天京又被包围。】

【在西线,湘军摆脱困境,卷土重来,接连攻占武昌、九江,进窥安庆,太平军在江西所占有的城邑此时也都为湘军所夺取。】

【这种急转直下的军事形势,使太平天国陷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的境地。】

……

大秦。

“还有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信念上的锐减。”

嬴政看着天幕,波澜不惊的缓声道:

“太平天国前期,拜上帝会的教义是发动和团结百姓的精神支柱。”

“其意为,广大太平军将士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地上天国的号召下,进行英勇的战斗。”

“这种让神权与政权、军权归为一体的体系,对深山愚民有着很强的作用。”

“但君以此兴,也因此亡。。”

刘邦松了口气,说话就好,随之接话道:

“诚如陛下所言,信奉的天王连代表生父下凡的东王都杀了。”

“把事情做得这么绝、这么狠,一点都不像天上的一家人,那军民自会生疑。”

“疑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疑惑能否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国。”

“如果说在变乱前,太平天国内部由于有共同的信念,总体上是团结的,士气旺盛,战斗力强。”

“那变乱以后,原来的信念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黯然失色,继而出现了政涣人散,外合内离的局面。”

“毕竟疑心一起,二心即生。”

嬴政又不说话了。

是啊,失去军民内心的信服,就失去了统治天国的法理基础。

都是差不多的。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太平天国里的内乱。

“权力是一把利刃,它既面向敌人,也面向自己。”

“拿起权力时可取人性命,放下权力时,可能会随时被人取走性命。”

“品尝过权力滋味的人,都知道权力的可怕之处,所以大家都是相互忌惮,害怕权力被夺走,害怕权力不够用。”

许平君抱过孩子,轻声哄着:

“任何人都不可能突然迎接过大的权力。”

“过往的一切历史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所有人都要从民间开始培养,从一个小吏突然跳到丞相这个月位置,那对这个人这个朝代,反而是毁灭性的。”

刘病已想着这番话,看着孩子。

“民间……”

……

【天京事变的消息,对已经想要摆烂的咸丰也是一个刺激。】

【他一开始还将信将疑,但随着奏报的增多,消息被证实,他也越来越兴奋。下令钦差大臣和春、德兴阿“乘此机会”“迅奏肤功”。】

【又下令钦差大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乘此内乱,次第削平”。】

【但事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虽说削弱,但仍有相当的劲道。在石达开的主持下,逆势很快扭转。清军的攻势再度受挫。】

【咸丰又失望了,他又想摆烂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再一次爆发权力斗争。】

【洪秀全恐石达开成为杨秀清第二,暗施多种箝制之策,咸丰七年六月,石达开负气出走,沿途发布告示,各路精兵多听石氏召唤随之而去,辗转赣、浙、闽、粤、桂等省,太平天国统治区内,仅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咸丰的心中重又点起胜利的希望。】

【此时胡林翼肃清了湖北,德兴阿攻陷瓜洲,和春占据镇江,到了咸丰八年四(1858年5月)湘军攻克太平军重要据点九江。】

【这一系列胜利,使咸丰帝以为离制服太平天国的时日已经不远。】

【然后就又是当头一棒。】

……

天幕上。

两个身披红色锦袍,头扎发巾的男子并肩而立。

身后是『天京』

洪秀全的身影笼罩其上,高举双手。

身前是『清军』

咸丰的身影笼罩其上,一脸愁苦。

……

【太平天国方面此时又出现了两位年轻的杰出军事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

【他们在危机中显示了非凡才华。】

【咸丰八年(1858年8月),陈玉成部攻克当时安徽的的临时首府庐州(今合肥),咸丰急命胜保为钦差大臣,主持皖北军务。】

【9月,陈玉成、李秀成合军摧毁江北大营,咸丰立即将钦差大臣德兴阿革拿,并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的和春兼理。】

【11月,李秀成、陈玉成再次联手,在安徽三河歼击湘军主力李续宾部,挫败其东进的图谋。】

【太平军在这两位青年将领的指挥下,再次走向振兴。】

【咸丰帝的美愿又破灭了。】

……

{每一次都从充满希望开始,以极度失望告终。}

{如此反复的大起大落,崩溃可想而知。}

{就和炒股票被套牢一样。}

{散户韭菜……}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吐出一口浊气。

你道为何?

因此事在宋史上亦有记载。

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多次北上失败、变法失败、官家失败。

朝代都不能如此跌宕起伏,何况人乎?

谁又能忍受如此峻烈的心理挫折?

希望越高,失落越大。

心理不平衡的状况可以想见。

“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抱着治国平天下的一厢情愿,结果落到这种地步,又该作何感慨?”

赵昚又想到那些乱世英雄。

英雄,是指那些打破常规的人。

可谁又曾想一想在乱世中最最难受的,正是要维护常规的皇帝?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慢慢悠悠的打着拳。

身边站着两三名素衣道士。

“道长啊,情绪如此起伏,是否也会影响寿数?”

为首的一名道士,行礼回道:

“心情起起落落,大喜大悲,难以长寿。”

朱瞻基继续慢悠悠的打着拳。

“他年龄其实也不大。”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伸手接着门外飘落的雪花。

看着六瓣花融化在掌心,不由轻声叹息。

开始有点心疼这孩子了。

“反反复复的历经希望与失望。”

“非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不能受此反复锤炼的。”

但很明显,咸丰是没有那股韧劲儿的。

穿着一抹藏蓝旗服的布木布泰来到他身后,看着天幕轻声道:

“但咸丰做的比崇祯皇帝强,不是吗。”

皇太极笑着摇了摇头。

“崇祯皇帝……毕竟是藩王登位,一些东西他是不懂的。”

“从某种教育上面来讲,他跟洪秀全、杨秀清是一个层面上。”

“不是每个人都是汉文帝或嘉靖皇帝的。”

皇太极看向腰间玉佩,又突然道:

“也许是要学一下魏孝文帝。”

“这件事,我来正好。”

……

【然而,对于咸丰帝说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就在清朝与太平天国作生死较量之时,各地民众亦纷纷揭竿而起,频频“造反”。】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捻军。】

……

天幕上的画面又驱散一块迷雾。

在大清疆土的北方,一个大大的『捻』印在那里。

……

【在咸丰出生之前,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的私盐贩子、游民及贫苦百姓中就有一种分散的组织,称为“捻”。】

【咸丰上台时,“捻”子们已十分壮大,多有起事。太平军的北伐,实为鼓动他们起义的示范。】

【咸丰五年(1855年)秋,河南安徽边地区各捻军首领在雉河集“会盟”,推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

【咸丰七年(1857)捻军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此后,他们活跃于淮河南北,不时进击豫东、苏北,总兵力超过十万。】

……

{捻军扯旗的这位仁兄叫张洛行。}

{与同样来自安徽的老前辈朱八八从撞钟的和尚转业到起义战士的经历相比,张洛行就逊色一些,因为他在起义前就已经是杀人放火的专业户了。贩卖私盐吗,你们懂的。}

{而且得益于在贩私盐的岁月里跟官府的反复交锋,张洛行的嫡系部队成员都特别擅长一种战法——运动战。}

{一种特别适合防守反击的战法。}

{当清军进攻时,他们就大踏步地退却,然后趁清军不备突然来个回马枪,或者在一个地区转圈圈,拖到清军疲倦,忽而攻之。}

{清军被捻军打得节节败退。也就在和清军你进我退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捻军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最后基本上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来去自如。}

……

大明。

朱元璋忽视某一段话,注意力集中在运动战上。

“光运动吗?”

说是运动战,这不就是流窜他省,抢掠粮食、财物的流军作战方式吗?

还不如张献忠呢。

“要是豁出去时间钱粮,重兵防守、查圩清源,然后实行河防之策步步紧逼,你不就废了吗?”

四省之地,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啊。

到时候都不用捆住你们的手脚,没粮的你们自己就得崩盘。

“要是在跟太平军一样来个内讧。”

朱元璋砸吧了两下嘴。

“他娘的清朝到底亡谁手里了?!”

“咱都急死了!”

……

【除了捻军,还有清朝的老朋友天地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前后,东南沿海的天地会起义进入**。】

【如,黄德美等人领导的福建小刀会起义(1853—1854),曾占领漳州、厦门等地,后退往海上,坚持与清朝对抗。】

【林万清等人领导的福建红钱会起义(1853—1858),有会众数万,曾占领德化等十余县。】

【刘丽川等人领导的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1855),有会众数万,曾据上海、嘉定等县城。】

【何六、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广东天地会起义(1854—1864),有会众十万,号称“红军”,围攻广州达半年之久,后移师广西,占领浔州,改称“秀京”,建“大成国”,年号“洪德”,控制广西四十余州县。】

【朱洪英、胡有禄领导的广西天地会起义(1853—1854),有会众数万,转战湘桂边,建“升平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

【除这几股较大的外,各地小股起义多到难以统计。】

【以广西一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至1868年,见于清方官书的有组织名号的天地会“反叛”多达一百七十五支。】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眯着眼看着天幕里的种种起义。

“都看到了。”

群臣点点头。

“天地会,实乃我大清心腹之患。”

群臣心里想着,这话说的,大清心腹之患可多了去了。

这才哪到哪啊。

“皇上圣明!”

乾隆横了他们一眼,沉声道:

“他们既然能在这些地方掀起叛乱,就说明他们扎根于此已久。”

“让各地深入排查。”

“但不要打草惊蛇。”

乾隆心中有一丝别的想法。

……

【同时,贵州云南各族民众也纷起起义。】

【如杨凤等人领导的斋教(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4—1855),有部众两万余人,据桐梓等地,建立“江汉”政权。】

【张秀眉、包大度领导的苗民起义(1855—1872),有部众数万,控制了黔东南地区。】

【号军(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5—1868),分红号、白号、黄号等,各拥兵数万,控制了黔北地区。】

【张凌翔等人领导的回民起义(1858—1868),控制了黔西南地区。】

【陶新春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1860—1867),控制了黔西北地区。】

【整个贵州,除几个中心城市外,都化作一片起义海洋。】

【而云南,有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1856—1873),有部众数万,称号“总统兵马大元帅”,开府大理,占据二十余州县。】

【马德新、马如龙领导的滇南回民起义(1856—1862),有部众数万,控制滇南地区,并三度进攻省城昆明。】

【李文学领导的彝民起义(1856—1872),控制了蒙化(今魏山)等十余州县。】

【云南各族人民的起义,持续时间很长,直至咸丰帝死后十二年才被镇压下去。】

【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动乱。】

【从《清实录》中来看,关内十八行省,已有十四省战火正炽,相对稍显平静的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不时爆发一些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

【清朝出现了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战局面。】

……

大汉。

刘邦皱眉了。

“这不对吧?”

吕雉也皱眉了。

“确实不对啊。”

就天幕上的这云起之势,清朝不应该也没道理能度过去啊?

可它偏偏就度过去了?!

天上那时间点明晃晃的告诉他们。

清朝挺过去了!

“嬴政看到会哭的。”

吕雉狠狠剜了他一眼。

一天天没个正形儿。

烦死了!

我感觉自己现在强的可怕!

不会真能连续七天两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