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沌霸天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86章 知见牢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万界辉光流转,新纪元已过百又三十六载春秋。刘镇东静坐于天道化形余韵未消的知行书院,眉间九道本源印记与合天道果交相辉映。就在玄黄界逐渐领悟天人合一真谛时,一场触及认知本源的"知见固化"悄然降临,将整个修行界拖入思维僵化的危局。

这日清晨,晨光熹微中,知行书院内的弟子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思维正在变得迟滞——往日灵光乍现的悟道时刻不再出现,对道法的理解固化为刻板套路,连最基础的修行认知都变得机械呆板。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僵化并非暂时,而是认知本身正在结晶固化。

"宗主,知见成牢!"执掌经阁的守拙长老踉跄来报,手中古籍的文字正在僵化成固定图案,"辰时三刻起,各派修士认知固化,有人因突破知见而顿悟,也有人因思维僵化而道心崩裂!"

固化初现

最先遭遇危机的是以博闻强识着称的"万象宗"。宗主在讲经时骇然发现,门下弟子对经典的理解完全停留在表面,再也无法举一反三。更可怕的是,这种认知固化正在形成思维牢笼,将修行者永远禁锢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内。

"立即开启破妄大阵!"刘镇东运转混沌道种,九道本源印记绽放清辉,"此非天罚,而是认知本源的自我警示!"

然而危机远超预期。知见固化如冰封蔓延,有修士因打破思维定式而创出全新道法,也有人因认知僵化而沦为修行傀儡。最令人心惊的是,一些邪修开始研究"固知邪术",企图让他人永远停留在浅薄认知层面。

知见探源

刘镇东冒险踏入认知长河,在思维源头窥见一位正在雕琢认知晶体的素衣儒生。儒生每雕琢一块认知晶体,就有一类思维被固化成型。

"在下知见,执掌思维本源。"儒生转身,眸中映照千古智慧,"今日知见固化,是为助贵界突破思维局限。"

他展示的认知图谱上,玄黄界修士的思维方式确实存在严重僵化。更令人心惊的是,这种僵化正在阻碍创新突破,如不及时破除,整个修行文明都将陷入发展停滞。

破立之争

知见固化引发玄黄界剧烈震荡:

破知派主张打破一切认知框架,认为这是思维解放的契机;

守知派坚决维护知识体系,视此为文明根基的动摇;

融知派则倡导在继承中创新。

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论知台"。一位破知派长老演示完全放空思维后的玄妙境界,其道法让在场修士匪夷所思;而一位守知派大儒则泣诉千年智慧面临失传的危机,字字泣血。

思维暴走

第五日,更可怕的异变发生。固化的认知开始产生排异反应,不同知识体系间激烈碰撞。一座由典籍文字凝成的"知见牢笼"在空中显现,将坚持旧有认知的修士禁锢其中。

"知为障,见为牢。"牢笼上的古篆文字熠熠生辉,"从今日起,破知见者方得真知。"

玄黄界陷入认知混乱。有些修士因执着旧知而思维停滞,也有些修士因突破认知而智慧通达。

破牢真谛

危急关头,那个因识字不多而思维简单的杂役弟子小朴,竟成为破解知见牢笼的关键。他依直觉行事,反而最接近道法本质。

"知愈多,心愈缚。"小朴无意间的一句话,竟让固化的认知牢笼出现裂痕。

受此启发,刘镇东悟出"知见真谛"——知非障,执为牢。他不再执着于"破"与"守"的对立,而是引导各派在知识中保持思维的灵动。

"知为舟,莫执舟。"刘镇东的道音在认知长河回荡,"执知则滞,舍知则通。"

新的秩序

知见牢笼破碎后,玄黄界建立了全新的修行体系:

- 各派设立"明心堂",专修思维灵动之道

- 弟子需先修"空灵心",再学知识

- "思维灵动度"取代"知识储备量"成为新标准

道树上结出一枚透明的"明心道果"。食用者不会增加学识,但能永久提升思维的开放度。

万界启示

更深远的影响是,玄黄界应对知见固化的经验引起上古智者关注。一支来自"真知秘境"的使者团道出震撼真相:知见固化是文明成熟的标志,唯有通过考验的界域才能触及无上智慧。

"贵界找到了认知真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使者长老感慨道。

知见儒生在消散前,留下半部《明心真解》:

"待汝等明心见性之日,此解自会圆满。"

而在认知源头的最深处,那枚被点化的智慧种子,正在悄然孕育新的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