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在197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1章 成功经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卢家湾大队部办公室。

许久没来,这里的东西一点都没有改变,就连杨书记他们用的搪瓷缸子,还是一样的布满茶垢,让人不敢下嘴。

陈凡熟练地从柜子里翻出自己用过的搪瓷缸子,用手擦了擦,“嘿,竟然没有灰尘,哪个好心人帮我洗干净的?”

张队长擦燃火柴,点燃旱烟杆,视线盯着火苗、转都不转一下,漫不经心地说道,“还能是哪个好心人,不就是翠娥那丫头,她从京城回来当天,就跑过来给你把茶缸子洗干净。

后来又隔两天跑过来洗一次,说是怕你忽然过来没杯子用,对你这个师父,她算是尽心尽力咯。”

陈凡似乎听不懂张队长话里面的话,若无其事地拿了点茶叶丢进去,倒满开水,放在桌子上,这才抬头笑道,“还得是我大徒弟,就是贴心。”

张队长甩灭火柴扔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装傻的本事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还是说在这方面,他就是真傻?

周亚丽看了一圈,发现这里没有多余的杯子,果断拿起老弟的,吹着气喝茶,是一点也不讲究。

陈凡看着眼角微抽,很想说中院厨房就有给客人用的陶瓷杯,最后嘴唇动了动,还是自己去亲自动手。

重新泡了一杯茶端着,又点了一支烟,他这才看向队里的四位领导,轻声说道,“刚才在工业园那边,我听叶队长说,现在工厂的情况都很不错,所以队里有扩大生产,多发展工业的想法?”

这时叶树宝干咳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一手夹着烟、一手虚捧着茶杯,笑着说道,“还是我来说吧,是这么回事。

就是陈老师刚才去了趟工业园,我就给他讲了一下工业园的大致情况。长话短说哈,反正大家都知道,现在队里的产业分两块,一块是在大队部直属、以及分布在各个小队和社员家里的养殖场,另一块就是涉及到加工的工业园。

情况大家都清楚,虽然陈老师一年没在这里,但事情他也了解,我也就不多讲。

就是养殖这一块基本稳定,而工业园那边呢,包括熟食厂、食品厂、洗绒厂、陶瓷厂、服装厂等等这些单位,由于接纳了南湖公社其他几个生产队,以及隔壁两个公社部分生产队的材料供应,规模是越来越大。

估计等到明年年底,卢家湾工业园就能从公社东渡轮码头那里,一直往北延伸,与卢家湾的土地连成片,成为真正的卢家湾的工业园,预计到时候产值也会翻番。”

说到这里,他抽了口烟,看看一直跟着点头的杨书记几人,转头看向陈凡,笑着说道,“前段时间我们也就这个生产队工厂发展的问题开过会,会议讨论的结果,是一方面要巩固好现有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回应公社上的请求,在合适的时候,跟镇上的一些单位合作,或者说是合伙,把五金厂、包装厂、水泥厂这些小工厂接下来,看看能不能做大。”

他说着转头看向其他人,“然后陈老师听了我讲的话,就有些不同的意见,认为咱们不能这么干。

所以呢,我就给队里打电话,把你们都叫过来,我和陈老师也赶过来,再讨论讨论这个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今天主要也是想听听陈老师的意见。”

等叶树宝说完,肖烈文立刻看向陈凡,不解地问道,“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吗?”

杨书记和张队长也轻轻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陈凡。

按照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还有公社钱书记他们分析的,都认为这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

怎么在陈老师这里,就行不通了呢?

陈凡哼哼两声,正色说道,“问题大了。”

他看了一圈众人,也没管端着茶缸子在一旁看戏的周亚丽,继续说道,“卢家湾是生产队,说到底其实就是农村,农林牧副渔,是生产队的经营范围,也是生产队事业的根本。

之前办熟食厂、熟食店,那是依附于养殖业,而养殖业就属于畜牧业。

同样的,办洗绒厂是为了解决养殖业产生的绒毛量越来越大、而市场收购价低的问题,既然办了洗绒厂,那就一步到位,干脆自己生产羽绒服,这一条线终究还是围绕畜牧业做文章。”

他说着看向叶树宝,“今天我听到叶队长说,卢家湾工业园以后要扩大规模、还要扩大产业,扩大规模我没意见,但是扩大产业,搞什么五金厂、水泥厂、包装厂,甚至以后还要搞钢铁厂?

啧啧……”

他转动脑袋,看了看几人,笑着问道,“当年搞小高炉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啊?还是说当年失败了不甘心,非要知耻而后勇,要弄个钢铁厂出来?

炼钢铁、造五金,跟咱农村人有关系吗?”

等他说完,杨书记咬着烟杆等了好几秒,见他没有继续说话,才皱着眉头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搞那些?”

陈凡点点头,“如果依照我的意思,以后卢家湾的产业,不仅不能扩张到什么钢铁、五金、水泥,反而还要将现在的陶瓷厂撤掉,或者转卖出去

??反正不能留在生产队产业里面。

因为严格说来,陶瓷厂跟卢家湾的整体产业关联度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

以后卢家湾的产业,一定是围绕‘农林牧副渔’这五大类,从而延伸出来的、有关联性的公司。

首先,粮食是重中之重,是最核心的东西,哪怕不挣钱,也不能让其他产业占了产粮食的农田。

当年我办养殖场的时候,安全就给全大队的社员定了一条铁规矩,饲料的分配必须跟工分挂钩,而工分则是直接跟种粮挂钩,意义就在这里。

第二,想发财没问题,国家也在提倡发展经济,可发展不能乱来,更不是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什么威风就做什么。

钢铁厂是威风了,但还是那句话,钢铁厂跟生产队有个屁的关系,做那个玩意儿干嘛?

要做就做跟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从养鱼养鸡延伸到食品厂、从种油菜籽延伸到榨油厂、从种棉花延伸到纺织厂、服装厂,这些都没有问题。”

他抽出一支烟点燃,吐出一口烟雾,正色说道,“但是其他方面的产业,坚决不能做。否则的话,口子一开,看到别人赚钱就做什么,以后摊子只会越来越大,而且是个大型杂货铺。

这个世界上没有通才,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产业,你们谁能管得过来?是卢家湾能拿出那么多的人才,还是上级能给卢家湾分配这么多的人才?

技术还可以找农技站、找相关单位、找大学里面的老师合作,可管理呢?

连个懂行的人都没有,跟生产队也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你们发展这些产业的意义又在哪里?”

话音落下,屋子里鸦雀无声,只有满屋子的烟雾在翻滚。

周亚丽明着是在看热闹,此时听了陈凡的话,也不禁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见还没人说话,便小声问道,“可是,老弟,我有个疑问。”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她。

她咧嘴笑了笑,随即脸上堆满疑惑,“我这几年频繁回国,也见识了不少世面。据我所知,国内的很多企业单位,尤其是大型国企,他们会办一些跟自己主业相关的上下游公司,比如钢铁厂会有冶金厂、同时也会有轧钢厂,甚至还有机械厂,就是自己给自己供货,只要有铁矿石和煤炭,他们就能造出摆上货架的产品。

另外他们还办了许多服务公司,甚至还有医院、学校这些,我看他们发展得都还不错。

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办,卢家湾不

能办呢?”

一听这话,杨书记、张队长、肖烈文和叶树宝四人不禁齐齐点头,然后眼巴巴地看着陈凡。

刚才他们就想问个为什么,可惜肚子里没货,想问都不知道从何问起,直到周亚丽发问,他们才反应过来。

对啊,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凭什么他们能做,卢家湾就不能做?

刚才陈凡跟杨书记他们说的时候,尽量将话说得通俗易懂,现在周亚丽问起来,他说的就更直接一些,“对,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这么做就一定是对的吗?

别人不知道,你应该很清楚市场竞争和集团产业链的区别。

前者虽然面临更大的竞争,但是也会直接拥抱更广阔的市场,他们会根据市场反应进行技术创新、革新管理,而服务于集团内部的企业会吗?

这些集团单位内部的企业,实质上是集团总部为了减少对外部企业的依赖、并获得更多的产业链利润,才会将上下游的环节都给自己安排上。

进一步讲就是自己给自己喂饭吃。

如果集团主业一直保持高收益,这样的公司肯定也没问题,可一旦主业遇到困境,结果是什么,还用我说吗?”

周亚丽眨眨眼,“一倒一大片?”

陈凡点点头,“不仅是一倒一大片,还会严重拖累主业,本来是有希望摆脱危机的,却因为拖累,最终只能倒下。”

他转头看向杨书记几人,正色说道,“我知道,你们肯定是看了华西村的报道,还有听了一些人的建议,才会有这些想法。”

叶树宝立刻连连点头,“对对,华西村就是做小五金厂起家的,然后我们又听了公社上的建议,才会做这套发展方案。”

陈凡笑了笑,说道,“从目前来说,华西村的发展策略肯定是对的,而且有他们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前,一定会有很多生产队向他们学习,什么五金厂、纺织厂,能做的都给安排上,不能做的也会想办法去做。

在短时间内,……”

说着忽然笑着摇摇头,“可能这个时间也不短,或许是三五年、或许是十年八年,大家都能赚到钱。就跟现在的卢家湾一样,不管是做熟食还是卖衣服,又或者烧陶瓷,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东西卖不动了,怎么办?”

他转头看向周亚丽,“现在的国内市场是供不应求,一旦上级放开管制,大家都去做企业,你应该清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亚丽眉头轻挑,“供过于求,接着就是恶性竞争、价格战、大批竞争力不足的小厂倒闭。”

杨书记几人没有完全听懂他们这段话,但他们听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日子不会一直有!

这时陈凡又继续说道,“按照你们原来商量的发展方案,哪个产业赚钱就做哪个,一旦遇到卖不出去货的时候,面临的困境还不是最可怕的。”

杨书记心里忽然一个激灵,看着他问道,“最可怕的是什么?”

陈凡看着他,正色说道,“最可怕的是给后来人做了榜样。有钱的时候就随意投资,这个也做、那个也做,一点也不为未来考虑,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风险管控意识。

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不会将精力放在主业上,而是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说白了就是逃避困难,寻找其他赚钱的机会。

那就不是做企业、做事业的态度。更别说那种做法也不一定行得通。

我刚才也说了,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赔钱的问题,而且钱还会越赚越多,你们现在这样做,搞分散投资,等到以后,后来人会不会也会和你们一样,拿着钱到处投资,这个也做、那个也做?”

他说着忽然笑了笑,“毕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也可以算是‘成功经验’嘛。”

没错,他说的就是未来的华西村。

很多人都不知道,华西村的核心产业,竟然不是跟农村息息相关的农业,而是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后来华西村遭遇债务危机时,有专家对他们的诊断是:盲目多元化扩张和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重工业等问题并存。

事实上面临这种问题的,何止是一个华西村,几乎所有曾经辉煌过的村集体企业,都是同样的问题。

那些村子,也是因为有“成功经验”在前,才会一股脑地跟风而上。

反而有些地方专注于某一个产业,基于农村地域特长默默耕耘,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发展成闻名全国的特色村。

把卢家湾的产业做起来并不难,但如果放任其肆意发展,即便以后能成为“百亿村庄”,结局也无非是另一个华西村。

虽说是“烂船还有三千钉”,但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要烂呢?

要是按照他的策划,始终围绕农业做文章,首先这是永远符合上级发展政策的,绝对不会因为什么环保政策、矿石市场的变化等外部因素而出现危机,其次产业结构不至于单一化,不会说一个产业

不行了就要垮掉,鱼不行还有肉,棉不行还有粮。最多只是在管理上出现问题。

当然,陈凡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正如他跟周正东说的那样,他充其量是个狗头军师,只负责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具体听不听、做不做,还是得看生产队的领导们、他们自己怎么去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