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8章 油轮换大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方先名回道:“杨生,默多克的资料我已经查清楚了,此人出身于澳洲阿德莱德市的一个传媒公司家族,25岁接手家族公司,然后几年时间内便扭亏为盈,然后在整个澳洲推出了全国性的报纸,颇受欢迎;

在1968年的时候,他的公司正式进军英国市场,收购了英国的《太阳报》,后续也扭亏为盈,在英国传媒行业,也算是闯出了一番成绩。”

“他的资本有没有进入美国市场?”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按照我目前查的资料,还没有,不过听说他经常居住在美国,很有可能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市场了。”

“嗯,那他的公司上市了没?”杨文东又问。

方先名道:“没有,他的公司一直都是私营的,没有上市。”

杨文东想了想,道:“行,那我们在英国的业务,可以先尝试着跟他的公司合作,反正我们本身也需要开拓英国市场,先留下一点合作关系。”

其实,即使对方上市了,意义也不大,因为未来新闻传媒集团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毕竟传媒对比很多暴利行业还是差远了点;

且即使成为大股东,等新闻集团真的成了美国的利刃之后,那外方资本也不可能对这种国家战略级别的公司有什么影响力;

能够现在处好一点关系就行了,反正自己未来也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类产品大规模宣传的,与未来的新闻机缘,在其弱小的时候打好关系,那至少没坏处。

而默多克也是要赚钱的,成为其大客户,那或许有的时候也能左右一点小事情,至少在关于自己产业的方面,会有点用。

“好的,杨生。”方先名连忙答应下来,虽然他也不知道老板为什么看好这个小人物,但他也不方便多问。

杨文东接着说道:“现在股市这边,除了九龙仓的股票,其他任何股票都不要碰,等我的命令,按照历史规律,这股灾没个一两年,是不可能到谷底的。”

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在股灾初期肯定能够撑住的,原先历史上的和黄,硬是撑过了两年时间的经济危机,熬到了地产开始回升的1975年;

只不过那么多股民以及债主的忍耐度已经到极限了,又或者是汇丰布局,将祁德尊彻底赶走,最终功亏一篑,不然只要再等两三年,地价暴涨,那和黄一样能够重回巅峰,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方先名道:“明白,杨生,九龙仓的股票,我已经在安排多户逐渐收购,只是我们手中的股票太多,流通股太少,我们的收购也导致九龙仓股票几乎没有下跌,交易量也变大了,这种时候,也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除非我们适度的暂停,让股价偶尔性的下跌一点。”

“行,你看着办吧。”杨文东也不是很急,道:“如今优势在我们这边,现在暗中收购的越多越好。”

怡和集团的综合实力或许比不过曾经的五六十年代,但还是有一点资源的,所以他也不是很想与它硬碰硬,早点能够收购更多的股票,那后期发起收购战的时候,也就越轻松了;

要不然,哪怕现在是在股灾期,但两家顶级巨头对立起来,可能会给无数股民最后的希望,到时候杀的血流成河,自己亏损也就越大了。

“好的,我知道该怎么做。”方先名笑着答应道。

“咚咚咚~”就在此时,外面的门响了起来,杨文东抬头一看,是自己的秘书。

阿英走了进来,道:“杨生,怡和集团的亨利凯瑟克,邀请您去文华东方酒店喝茶,具体时间您来订。”

“亨利凯瑟克又约我?”杨文东顿时有些不知道为什么了;

上一次是怡和意图收购牛奶,想要说服他不要插手,那这一次是为了什么?

不过不管什么目的,这邀请还是得应约的,于是说道:“那行,明天下午吧。”

“好的,我这就回对方。”阿英说完后便离开了。

杨文东又看向方先名道:“你觉得会是什么事情?”

方先名想了想道:“我也不清楚,如今我们与怡和也没什么大的业务往来,除非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在收购九龙仓,但我这边的行动很是谨慎,用的都是海外人操作,连那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那就明天见了面再说吧。”杨文东道:“即使被他们知道了,那就大不了一战好了。”

他倒也不是很担心怡和这些人有多谨慎,原先历史上,李嘉成对怡和发起并购战,使得九龙仓股价大涨,先是引起了股市评论专家的关注,然后不少股民财团关注,并杀入进去;

就在这种时候,怡和集团高层居然不当回事,直到市面上有人预估李嘉成有了接近20%的九龙仓股票,怡和集团高层才火急火燎的找到汇丰来灭火.

第二天下午,杨文东来到了文华东方酒店:

“凯瑟克先生,你好。”杨文东礼貌握手道。

亨利凯瑟克也是笑着握手道:“杨生,你好,请坐,我为你准备了上好的内地茶饮。”

“多谢。”杨文东坐下后,喝了一口茶,随即直接问道:“凯瑟克先生,不知道突然将我约来,有何贵干?”

他也不想浪费很多时间,毕竟,他与英资巨头之中的怡和,必然是敌对关系,谁让怡和旗下的置地与九龙仓实在是太肥了;

其他几家,比如汇丰、会德丰、太古等等,其实都好说,哪怕有竞争关系,可竞争对手也算不上什么敌人,但想收购人家公司旗下的核心产业,那恐怕就是了。

亨利凯瑟克笑了笑道:“是这样的,杨生,我怡和集团准备在航运业进行更大的投资,只不过你也知道,如今想买船,交期也是很久的;

所以我这边就想从你手中,购买一艘20万吨的油轮,之前你这边,也似乎有这个意思,对吧?”

“买油轮?”杨文东淡笑后,说了句:“上一次我这边询问,贵方可是没有答应啊。”

在之前包玉冈告知杨文东怡和有意以大厦换油轮之后,他便也安排人去怡和问了下,结果遭到了拒绝,可能真的是怡和不想与杨文东交易,担心长兴地产在规模上会超过置地;

既然怡和不愿意,杨文东也不至于死缠烂打,反正油轮还能赚几年钱,香港的大厦以后也有机会收购,甚至未来还可以收购整个置地;

想不到今天,怡和居然又提起这事,而且还属于“吃回头草”类型。

亨利凯瑟克笑道:“时间不一样,我们任何人或者公司做出来的决策自然不一样,杨生应该明白这一点。”

“时间的确不一样,香港如今的经济可不太好啊,这个时候我可更看好能够随时赚钱的油轮。”杨文东淡笑说道。

亨利凯瑟克则道:“那现在我们的观点也是一样了,不过,杨生不听听我们的报价吗?再赚钱的生意,也是有一个价位的吧?”

“那行,你先说说。”杨文东也没有拒绝,他可是很乐意这样的交易的;

亨利凯瑟克道:“我希望以星光行以及皇室大厦两栋大厦,与杨生做为交换。”

“凯瑟克先生,你这是把我当傻子吗?你这两栋大厦,虽然位置不错,可都不在中环,又谈何比得上一艘20万吨的油轮?”杨文东反问道。

星光行位于尖沙咀、皇室大厦位于铜锣湾,单说位置,也都很好,这两栋大厦在其他时间,也足够杨文东亲自参与收购了;

不过对比中环的一些大厦还是不够看的,且这个时代香港房价离巅峰还远,而油轮现在却是超级赚钱的,自己自然要尽其所能,做出更划算的交易。

亨利凯瑟克笑道:“哈哈,我还没说完呢,其他部分,我会以现金或者其他地方的小型物业,作为添加,我们二人再协商,只要杨生你这边愿意做这个交易就行。”

“这交易可以。”杨文东点点头道:“不过,为何不用置地在中环的大厦,这样的话价格就差不多了吧?”

“我们在中环的物业,不在这次交易范围。”亨利凯瑟克顿了顿道:“其实铜锣湾、尖沙咀、金钟的物业,也比中环差不到哪里去的。”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凯瑟克先生,不如我们再交易的大一点,我这边可以给你两艘20万吨油轮,其他吨位的油轮,都可以商量,如何?”

“两艘?”亨利凯瑟克脸色一变,随即道:“杨生,这个交易比我预料的要大,而且我也没准备用那么多大厦交易。”

置地旗下的确还有很多大厦,哪怕在中环之外,可这些也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拿出两栋来换一艘船,可以考虑,但再多的话,就必然很犹豫了。

杨文东笑道:“不一定非得是大厦,一些地皮也行,或者其他业务都可以考虑。”

“我需要内部商量一下。”亨利凯瑟克没有立刻答应。

“好,也不急这一会。”杨文东点点头道:“具体怎么交易,我会让长兴地产与你们协商的。”

眼下的确不是交易地产的时机,不过非常优质的位置,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毕竟这些大厦物业也很少有整栋出售的,长期来看,明年的那点跌幅算不了什么;

最重要的是,再过不到一年石油危机爆发,中东不给欧美运油,油轮的价格就得大打折扣,虽然油轮还是能赚钱的,但等那个时候,想再拿油轮换香港物业,即使可以也没今天值钱了。

“行。”亨利凯瑟克笑说道。

他二人只需要完成“意愿”方面的谈判,其他的,自然有手下人负责后续细节。

与亨利凯瑟克协商结束后,杨文东返回长兴大厦后,立刻叫来了郑志杰与郑玉华,将与置地的交易告知了他们。

郑志杰欣喜说道:“星光行与皇室大厦的位置都很不错,面积也在20万尺以上,能够到手的话,对我长兴地产来说也是一笔大交易了。”

“那当然,毕竟是一艘20万吨油轮换过来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现在全球对石油、成品油的运输需求非常高,经常运输一次比船内的油价还要高,从表面上来看,大家都是不亏的。”

油轮可不仅仅只运输石油,石油制作出来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用油或者其他油类等等;

这是因为,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加工石油的能力,石油产业链全球能够拥有的国家,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少的,这个时代基本上也只有欧美日等才有这个能力;

也就是说,油类需要从中东等产油国运输到欧美这种石油加工国,回去的时候还可以带成品油去其他国家,总之沿着洋流全球转圈,根据需求停航就行,吸金能力,是非常强的;

郑玉华也是可惜说道:“是的,20万吨油轮跑一次,利润都在百万美元以上,按照现在香港的房价,租金都比不了。”

“是比不了,但我不太看好航运业的未来,特别是石油产业。”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苏伊士运河那边,总归是个不稳定因素,汇丰新大班沈弼也开始限制对于海运行业的贷款扶持,所以除了这一艘,其他的油轮,如果可以出手,价格合适也行,现金也可以。”

后续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油轮运输行业就直接不太行了,虽然仍然有利可图,但再也不是暴利了,所以该放手就放手,趁着现在市场好的时候转手,再投入香港地产或者其他未来潜力更高的领域即可;

只不过石油危机不好说出来,只能拿苏伊士运河当借口了,且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也的确影响海运业。

郑玉华也明白老板的眼光不容置疑,便问道:“那其他的船只,杨生也需要处置吗?”

“那就不必了,集装箱的船只,我们还要继续运营。”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暂时不会购买新船了,等未来船只价格恢复正常了,我们再采购。”

苏伊士运河在67年关闭,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叠加起来使得这几年船价暴涨;

如今也到了最后时间了,杨文东自然也需要趁着最后时机,将未来不怎么赚钱但现在利润很高的油轮处理掉,而集装箱行业则是长期经营,因为未来这是妥妥的刚需,但也不至于现在船只高价的时候去船厂采购;

眼下,航运业只需要稳住就行,再过几年还会有严重的海运危机,要不是他知晓只要抓住内地市场就有机会稳住生意,那他都可能准备将船只乃至航运公司全部出手了;

当然,船只的订单,也是一种影响力,未来只要不亏损,也是可以运营的,航运业的黄金时间,其实也就这几年,以后船只多了,这个行业不碰到特殊情况,利润也就是一般般了。

“好的,杨生。”郑玉华心中舒了一口气。

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道:“老郑,现在股价大跌,地价也一样,只不过跌幅比不过股市,你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的与置地谈判,除了星光行与皇室大厦,最好再给我弄一栋大厦回来。”

PS: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