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4章 三方合作的成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九龙仓虽然规模很大,但核心业务也就是港口码头与地产开发;

前者一切保持正常,后者因为经济危机外加资金有限,优先只开发海港城即可,其他方面,根据情况决定,以后的时机多了去,只要地皮在自己手中,迟早都是能够迟早巨大收益的,不急这一会;

安排好九龙仓的事情后,郑志杰便离开了,方先名笑道:“杨生,除了九龙仓收购成功这件事之外,我们在海外的资金,也逐步在收购英国、美国、加拿大的部分油田企业股票了,目前一共投资了1500万美元。”

“行,有多余的资金,就继续投进去。”杨文东点点头,道:“这些公司的情况以及投资金额,也做一份具体的资料给我。”

对于这个时代的油田企业,杨文东那是真的不熟悉,也没打算将这个交易当做什么长期项目,能够借助石油危机,短期赚一笔就行了,其他也不必多考虑;

石油这种东西,在没有期货的情况下,一般人还是少接触为好,真要是参与太多了,反而可能会有反效果;

“好的,杨生。”方先名说道。

杨文东又道:“目前香港这边也没什么其他大的投资了,那也可以适当调集一些资金出去购买油田企业股票,不过具体多少,我还需要与其他几人协商一下。”

73-74年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股市大跌,原先历史上,股市最低是在74年底,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一年9个月;

现在历史虽然改变,但这个时间长度应该不会影响很大,差一点也影响不大,所以未来很长时间内,也不需考虑抄底,且以如今长兴集团在香港的资产规模,除了几个大型英资企业,其他的底,抄了也没什么太大收益。

至于和黄,原先历史上其也是熬过了经济危机,到了75年才崩溃,所以那就更早着了,他也需要等到和黄真的不行、祁德尊被所有股东赶走的时候,才能下手,因为这个时候,和黄的管理层也是最脆弱的;

相比于九龙仓,和黄运营的业务就复杂多了,想要顺利接手这种企业,就需要内部人的配合,或者再重用祁德尊,这一点他还没考虑好,毕竟这些年来,祁德尊虽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与他的关系还是不错,能力也还行,如果自己未来指引方向,他进行运营,那会是一个不错的合作;

不过这样心态高傲的人,肯不肯屈居人下,也不好说,另外就是他的寿命问题,原先历史上他也就活到了80年代初;

这些问题就只能等以后再说了,现在还早着呢,他也没必要为了以后的事情而现在烦心。

时间很快到了5月,九龙仓的收购风波热度,也逐渐降低,不过人群之中,偶尔还是有不少人将这件事重提一下,很多华人还是为此感到非常的开心,华资巨头收购英资洋行,特别还是从怡和手中虎口夺食,港英也没有任何反馈,这也标志了华人地位的再一次提高;

同样开心的就是不少建筑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因为长兴集团接手九龙仓之后,立刻开启了海港城的大规模建设计划,作为占地接近200万尺的超级项目,当资金充足的时候,其能够吸纳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惊人的,上万名建筑工人直接被重新招聘,进入工地;

而海港城建筑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材料物资、配套服务等等,这间接也会带动不低于万人的就业,或许对比于如今萧条的地产市场,一两万人也算不上解决了多少问题,但至少也比没有强多了。

海港城的位置位于维多利亚海港的边上,正对着中环一片最繁华的区域,康乐大厦自然也是其中,从康乐大厦的高楼层,便能直接一眼看到海港对岸,正在忙碌建设的海港城。

康乐大厦,董事长办公室内,一名40余岁的男子看着远处,感慨说道:“杨生,我这才离开香港几个月,想不到你就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真的是让人惊叹啊。”

杨文东笑说道:“郭生,你在南美洲所做之事,也一样让人惊叹,在如今糖价上涨的情况下,居然转移了无数糖类期货炒家的关注,还分批购买了30万吨糖,然后送到香港,不得不说,我是真的佩服啊。”

来人正是“亚洲糖王”郭贺年,年初的时候,他来了一次香港,与杨文东协商了内地需要糖类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杨文东帮不了多少,只能利用长兴航运适当帮助运输,主要力量还是郭贺年所为,而他也没让其他人失望,成功的买到了30万吨糖,并从马来送到了香港,而他也跟着来了。

“就这一次机会而已,如今各路资本也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不可能了。”郭贺年摇摇头说道。

“一次就够了,以后内地也知道国际规则怎么玩了,应该不会再跟这次这样,突然要这么多货物了。”杨文东道:“另外,我们也可以在马来增加投资建甘蔗或者甜菜农场,满足内地这边的需求。”

郭贺年点点头道:“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样的大投资,咱们还得与国内这边协商好了,然后才能放心投资,不然可就要亏死了。”

“嗯,下午我们一起去码头那边,华润的人也在那,到时候一起协商一下。”杨文东同意说道。

马来西亚与内地不一样,属于人少低多,类似澳洲、加拿大等等,可种植的土地面积远超过当地农业人口甚至总人口,大量地皮只能荒废,价格也非常便宜,除非有大资本进行现代化的农场种植;

但这种种植,是需要大投资的,按照如今他们的规划,双方需要再马来的多个农场投资成果千万美元,招聘上万当地工人,才可能满足国内的年度需求;

而这样的大投资,自然也需要与买家协商好或者签好一些协议,类似期货,不然投资下去了,产出的糖没人要,那就只能进入国际市场,拉低价格,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亏损了。

“行。”郭贺年答应道;

中午,二人一起吃了一顿便饭之后,便乘坐杨文东的车队,来到了葵涌码头,不过路上有了一点堵车,到的时候也已经接近2点了。

其实原本杨文东是想着买直升机的,康乐大厦的楼顶都有了专门的配套设施,但经过调查之后,最终还是放弃,因为70年代初的直升飞机,稳定性还是不够安全;

毕竟才出现20多年,且大部分用于军方需求,市场非常小;而没有足够市场的培养,那技术进步也就比较慢;飞机这个玩意特殊在与,民航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军机,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方面,很多军方用品都不考虑太长寿命的。

所以,目前还是老老实实的坐车吧,车坏了最多停在路边,直升飞机坏了就完了,顶多也就是偶尔堵车一下;等再过多少年,直升飞机开始进军民航市场,成熟之后自己再考虑。

来到2号码头之后,大量的集装箱正在卸货,在内部人员的带路下,杨文东、郭贺年也见到了华润集团在香港的负责人张光斗。

“张生,你好。”杨文东与郭贺年相继握手说道。

张光斗也是同样笑道:“杨生、郭生,久仰大名了,这次我代表内地无数百姓,感谢二位的帮助。”

“客气了,这件事,主要是郭生的功劳,我这边所做的也是有限的。”杨文东笑说道。

该是自己的功劳,他也不会谦虚,但这件事,他做的的确不多,主要还是郭贺年所为。

郭贺年则笑道:“哈哈,杨生也不用谦虚,你旗下的船只,也给我转移大量的糖提供了很大方便,要不然,我还得花费不小的代价用集装箱运糖呢。”

正常的糖类运输,海运自然是用大宗商品船只,一船便可以装多少万吨,几船下来就30万吨了;

可这一次是要偷偷摸摸的买糖,那自然不能这样大张旗鼓,于是就只能使用集装箱,而一个集装箱最多也就20几吨,这可就得需要上万批次的集装箱,外加码头、航运公司的配合;

而有了属于自己一方的海运公司,外加香港的码头,那郭贺年只需要搞定马来西亚的码头就可以了,暴露风险就低了很多。

“两位也就不用谦虚了,这份情,我们必然会记住的。”张光斗也是笑着说道。

杨文东看了远处正在大规模卸货的集装箱,问道:“这些糖,就准备直接跟着集装箱进入国内吗?”

张光斗摇头道:“不行,国内还没有专门运输集装箱的货车,道路一般也承受不了几十吨的货车;

所以只能在香港新界华润的货仓内进行卸货,然后再通过货轮走近海北上,前往上沪、天津等城市。”

“国内目前还没有货柜码头,的确麻烦。”杨文东点点头道:“其实国内可以考虑建一个,这样也方便贸易。”

这个年份他自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参与其中,所以这也只是一个建议,是真的可以方便国内的,甚至以后他这边从国内购买物资,也会节省很多运输成本;

属于集装箱的时代已经来临,集装箱运输是真的可以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的。

“这种事,我就建议不了了,按理说,货柜码头上面应该也知道,所以也轮不到我们去建议,”张光斗接着说道。

“也对,是我多虑了。”杨文东也没有再纠结,便说道:“张生,贵方这一次突然需要30万吨的糖,在国际贸易之中,其实是非常忌讳的,这件事如果泄露出去了,必然会导致全球糖类价格暴涨,内地这边也就很难收购到足够份额的糖,或者需要大量的外汇;

这种事都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因为这一次的事情也是瞒不了多久的,所以无论从供应稳定性以及国内外汇角度来考虑,都需要有稳定的供货来源,就如同现在市场上那边,预定未来的糖类订单才行。”

郭贺年通过各种手段,瞒天过海成功收购了30万吨糖,可市场上本身自由交易的就不多,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后续必然会对价格有影响,只要有人追查一番,那这件事也就暴露了。

明年内地要是再来一次突然的需求,那郭贺年就算是神仙在世,也不可能跟今年一样能够再成功了。

“杨生所说的我明白,只是这种事我们也没办法预测。”张光斗虽然是内地人,但在香港待了很多年,对于资本市场的规则还是了解的,便道:“杨生有没有什么建议?”

杨文东淡笑说道:“如果国内有稳定需求的话,我与郭生可以在马来西亚大规模增加农场,保证更多的糖类产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