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口,阿布基尔湾,思想保守,指挥僵化的法兰西海军统帅弗朗索瓦.保罗.布鲁伊,正在将法兰西海军,送入了万丈深渊。
其实在舰队刚决定要停泊于尼罗河口外的阿布基尔湾时,舰队第二指挥官,海军少将,三级战列舰富兰克林号舰长阿尔芒.布兰科特就极力反对在这下锚。
他认为海军就应该在运动中,在大洋上英勇的与敌军开战,而不是躲在海湾中,靠陆地上的岸防炮掩护来与英军决战。
因为那样完全让出了军舰的机动性,把所有选择的权力都交给了对手,士气更会因为这种提前认怂的举措降低到最低谷。
更可怕的是,如果战败,你是下锚在港口中的,跑都跑不动,只要战败就基本是全军覆没。
然而没人支持他的观点就算了,更离谱的还在后面,舰队主帅弗朗索瓦.保罗.布鲁伊的布置,出现了巨大的失误。
首先,舰队在下锚点和岸防炮之间留了大片空白水域,这让英格兰舰队有了充足空间穿插进来,把法兰西舰队包夹住。
其次,法兰西海军十三艘战列舰互相之间相隔太远,特别是一头一尾和中间的旗舰-一级战列舰东方号之间的距离更是夸张,一打起来很容易被切割开来。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由于此次远征埃及需要再最大程度上避开英格兰舰队,因此没有动用太多的运输船运送给养。
而到了埃及之后,拿破仑为了增强陆军保障能力,以求尽快拿下开罗和亚历山大港,把大部分的粮食和淡水都带走了。
这就导致阿布基尔湾的法兰西舰队非常缺乏粮食和水,舰队司令弗朗索瓦.保罗.布鲁伊不得不命令每艘战舰都出动一定的人员,前往岸上各处搜集粮食、饮水。
而在这途中,他们受到了残余的马穆鲁克以及一些贝都因轻骑兵的攻击,搜集粮食和饮水的难度相当大,以至于法军不得不加派人手以确保供给的稳固。
这就使得法兰西军舰长期不满员,几乎所有时刻都缺少三分之一甚至以上的士兵和水手。
重重不利因素迭加之下,你哪怕把霍雷肖.纳尔逊给法兰西,这场海战他们也极难取胜,更别说霍雷肖.纳尔逊还在对面。
于是,当英格兰舰队找到法兰西舰队的时候,纳尔逊在一瞬间就发现了法兰西舰队的第一二个致命缺点,他立刻命令英格兰舰队穿插分割法兰西舰队。
火光冲天而起,爆炸声连远处的亚历山大港都能隐约听见,英格兰舰队很快就完成了分割任务,然后集中兵力夹击法兰西舰队。
法兰西舰队布阵有致命错误,一开打就基本失去了指挥只能各自为战,而关键的水手和炮手又缺员三分之一左右,情况很快就急转直下。
战斗是下午两点开始的,打到晚上九点,法兰西舰队旗舰,拥有118门炮的一级战列舰东方号发生殉爆与火灾,并在不久后沉没,法兰西舰队统帅弗朗索瓦.保罗.布鲁伊也同时葬生火海。
及至第二日凌晨,后舰队指挥官,被莫公泽评价为庸才的维尔纳夫,才借着凌晨的昏暗与雾气率领四艘军舰冲破英格兰舰队的封锁,突围而出。
战斗以法兰西海军的惨败,为结束。
在这场被称为尼罗河口大海战的战斗中,英格兰海军一共十五艘战舰参战,一艘没有被击沉,仅仅战死士兵和水手两百出头,受伤四五百人。
法军十三艘战列舰、四艘巡航舰,一共十七艘战舰中,两艘战列舰被摧毁,九艘战列舰被俘虏,两艘巡航舰被摧毁,仅仅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突围而出。
其中两艘被摧毁的战列舰中,还损失了东方号这样的一级战列舰。
这可是一级战列舰啊,一百一十八门炮,军官加士兵一千多人,里面将官、校官成群,每一个都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人才,哪怕以大虞的家底要是沉没了一艘,莫子布都要心疼几个月的。
而总计在这场战争中,法兰西海军伤亡至少三千人,还有超过三千五百人被俘虏,其中光是将军就有二十多位。
这给了全员就不到四万人的法兰西海军以致命一击,甚至可以说直接把法兰西海军的人才都给打断档了,都不为过。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拿破仑.波拿巴正离开了开罗城向西奈半岛方向进军。
清晨的法军营地一片忙碌,士兵们都在高唱着歌曲享受早餐。
相比于海军的惨败,陆军进展非常顺利,他们轻松击败了埃及的统治者马穆鲁克军阀穆拉德.贝依和易卜拉欣.贝依,夺取了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并开始向包含耶路撒冷在内的大叙利亚进军。
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就要完成十字军东征都没完成的壮举,在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建立一个包括埃及和叙利亚,从属于法兰西的国家了。
主帅营帐中,吃着埃及传统大饼,蘸着霍姆斯酱,配上特色烤肉,拿破仑看着身边的路易.达武,奥古斯特.马尔蒙,若阿尚.缪拉,路易.拉萨尔等亲近军官,志得意满的说道:
“印度,这片富饶的土地,是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极为需要的,我可以这么说,谁控制了印度,谁就能够在欧洲立于不败之地。
诸位别看英格兰王国看起来很强大,工商业也这么兴旺,但如果他们失去了印度,仅凭小小的不列颠岛,不可能维持如今的规模,我特指的,是海军的规模。”
拿破仑的话,让所有的军官们都情不自禁的点头,对于中华来说就是门口茅坑的印度,确实是欧洲国家眼中的无上珍宝。
庞大的领土,广阔的消费市场,足够多又足够驯服的百姓,还有传承了几千年,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印度土邦王公和贵族们。
每一样,对于本土面积小,人口又不多欧洲国家来说,相当相当珍贵,也就大虞这样的体量,以及这么近的距离,会担心印度人跑到自己国家来而嫌弃。
若阿尚.缪拉擦了擦刚吃完卷饼的手,赞同的说道:“英格兰的海军,不管从规模还是海军官兵的素质来说,都不是我们能战胜的。
所以目前法兰西海军要做的,应该是避免大决战,保住舰队主力,尽一切努力维持住在地中海的优势,等待我们的远征胜利,夺取了英格兰的印度殖民地,那么英格兰人就完蛋了。
因为失去了印度,他们就无法维持现在的舰队规模,最多五年,英格兰王国就会衰弱成现在的西班牙王国。”
若阿尚.缪拉所言,就是目前以拿破仑为主的法兰西陆军高层,共同认同的战略。
即海军维持住地中海的存在,等待陆军拿下英属印度后,一方面法兰西财政暴涨海军开始下饺子,另一方面英格兰王国财政枯竭,维持不住现在的海军规模,跌落到西班牙的水平。
到了那个时候,英格兰王国就完蛋了。
至于后面拿破仑几次试图跨海远征不列颠岛,只是在这个战略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司令,夺取英属印度并不难,英格兰人在印度没有特别强大的军队,但是我们必须要取得塞力斯帝国皇帝的支持,不然我们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富裕的法属印度的。”
说话的是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他是拿破仑最依赖的参谋长,历史上也是现代参谋制度的奠基人。
其母亲曾是波旁王朝的宫廷女官,还照顾过幼年的安茹公爵,也就是路易十六的弟弟,未来的路易十八。
对于参谋工作的擅长,以及出身在与王室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使得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在眼界与看问题上,都比拿破仑身边出身于中层的军将们高一些,也比拿破仑要高一些。
“赛里斯帝国的陆军是仿照我们建立起来的,富贵王大皇帝也是依靠我们法兰西军人起家的。
因此我们知道塞里斯陆军的本事,除了人数众多以外,战斗力是不如我们的。
只要我们能击败他们几次,赛里斯大皇帝就会主动与我们谈判,然后我们再他给些好处,他就会默认这种情况的。”
路易.达武显得非常自信,这就不得不提到此时欧洲人对于中华帝国的刻板印象了。
由于莫子布的起家充满了欧洲色彩,他的富贵大帝这个外号,就是这段时间通晓整个欧洲的。
因为那时候欧洲人人都知道,有个东方帝王会给真正有本事的军人丰厚待遇甚至爵位,去了东方就能变得既富且贵,因此吸引了大量欧洲军事人才前方东方效忠。
若说是欧洲人,特别是法兰西人帮助莫子布建立了陆海军,肯定是有一些夸张的,但他们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海军的弗拉戈赛中将和苏弗朗上将,这两人前后任职实际上的海军大臣超过二十年,可以算是大虞海军的奠基人之二。
另外从奥地利去的总参谋长莫里茨.克鲁格男爵与瑞恩斯坦,也是极为重要的。
而这种赛里斯军队师从欧洲的刻板印象,加上大虞的安西征讨战一打就是十几二十年,更让欧洲军人觉得赛里斯陆军的战斗力不算高。
因为在拿破仑等人眼中,平定一些农夫的叛乱,击败并控制几个百万人口,还处于中世纪的国家,根本用不了那么久。
两三万人两三年就可以把战斗解决,哪用得着几十万人打二十年。
只是这些被东方的距离迷雾遮住眼睛的人压根不会想到,大虞的安西征讨战不是什么征服战,而是车轮放倒,连宗教带人种一起连根拔起的换种之战。
当然,也还有沙皇罗斯帝国宣传的,他们仅用少量近卫军就挡住了至少十五万赛里斯陆军,拿回了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金汤城)的战斗为注脚。
基于这种深厚的,大虞陆海军战斗力一般,陆军战斗力可能也就比奥斯曼土耳其强一些的刻板印象,欧洲陆军,特别是法兰西陆军在面对大虞的时候,相当自信。
“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能把赛里斯陆军放在仅仅比奥斯曼帝国新军高一点点的层面上,至少我们刚得知的爱尔兰之战中比利时陆军表现,就远超我们的认为。”
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由于家庭的关系,他还曾受到过路易十六女儿夏洛特公主的招揽,因此还是知道一些大虞陆军的现状。
“督政府派去爱尔兰的军队太弱了,人数也太少了,他们甚至都没资格进入我们这支远征军,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路易.达武还是不以为然。
其他人也附和了起来,人嘛,都总是有虚荣心的,把赛里斯陆军看成是法兰西陆军的徒弟,也是相当能满足他们高高在上幻想的。
倒是拿破仑,思考了一会后,打断了房间里军官们的洋洋自得。
“在没有经历过战斗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贸然确定一支军队的实力,特别是一一个大帝国的陆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腐朽了几十年,而赛里斯帝国却是刚刚恢复独立,正在不断壮大,我想用奥斯曼陆军来类比赛里斯陆军,是不正确的。”
拿破仑虽然在外交和战略上算是他小小的弱项,且为人还是有些盲目自大,但进入军事领域,这些毛病立刻就小了很多。
他否定了路易.达武的盲目乐观,转而对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问道:
“路易,在我们之中,你对于赛里斯是最了解的,你说说看,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得到赛里斯帝国的支持,至少是让富贵君主赛里斯大皇帝不干涉我们在印度的行动。”
拿破仑之所以建议发动远征埃及的战争,其中心思想,就是在埃及到叙利亚这片地中海东岸与南岸最富裕的土地上,建立一个从属于法兰西的傀儡政权。
而后以此为基础在内志、外志以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建立一堆听从法兰西号令的附属国,如果可以的话,还会再波斯高原扶持一个联邦式国家。
这样,法兰西就可以控制这片广袤的土地,达到不太依靠海军,就能联通印度,把英格兰的印度,变成法兰西的印度之目的。
而且,这也不是天方夜谭,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统治这片土地几百年了,他们的信仰也相同,奥斯曼苏丹还是天方教世界的哈里发。
但实际上,泛阿拉伯人、伊朗人等,一直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跟满清治下的汉人与满清的关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东北地区的野蛮民族入关,统治大片核心区域,同时在政治、宗教和经济上歧视、压迫本地民族。
所以,到了埃及之后,拿破仑和法军实际上是以解放者的态度自居的。
他们甚至还帮埃及人兴建了更具有埃及风格的天方寺,帮助埃及发展经济,废除奥斯曼土耳其的苛捐杂税等等方式来拉拢人心。
虽然埃及人仍然有些不领情,从宗教上也不把基督教徒当做解放者,但拿破仑的思路是没变的。
听到拿破仑的提问,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看了看周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拿破仑秒懂,立刻将营房中伺候他们早餐的低级军官和埃及厨子和仆役等,都赶了出去。
“我知道一位赛里斯公主殿下,兼具美貌与智慧,且刚刚寡居。
她和她的母亲非常受赛里斯大皇帝的宠爱,她母亲是最有权势的贵妃,这位公主则是最受宠的女儿之一,如果谁能娶了她,相信一定会得到赛里斯大皇帝的信任的。”
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提到的这个公主,正是叶德妃叶小妹为莫子布诞下的第四女永平公主莫苇璟。
她嫁给了莫子布的第一任内相,绍兴人梁国治的孙子,算是莫子布拉拢江南士绅豪商们的一段政治联姻。
不过很可惜,嫁过去不过三年,梁国治的这个孙子就染病而亡,莫苇璟也颇受打击没有再婚,一直在从事医学研究,还在洪武太学医学院任教。
前年,受莫子布‘点拨’,莫苇璟发现了细菌和病菌,并结合中医对风寒暑湿燥六种外淫,以及风邪、疫气、外邪等的解释,正式提出了细菌论和细菌致病论,名满医学界,在欧洲也鼎鼎有名。
而且,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提出的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至少从年龄上来说,拿破仑1769年生,今年二十九岁,永平公主1775年生,今年二十四岁,双方相差不大。
“啊!”屋内的拿破仑心腹们都惊呆了,包括拿破仑本人都惊呆了,因为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说的这个娶大皇帝女儿的人是谁,再是明显不过了。
“为什么,路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已经结婚了。”拿破仑没想通关键点,非常不解的问道。
“司令,赛里斯的规矩,或者说贵族的规矩,虽然跟我们有些不一样,但以您的出身,您应该是能理解的。
现在,赛里斯帝国之所以让英格兰人拥有印度,是因为英格兰人可以很好的管理印度,且非常让赛里斯皇帝放心,他们可以为赛里斯提供很多好处。
也就是说,赛里斯大皇帝实际上是把英格兰人当成了赛里斯在印度的大管家。
那么既然是个管家,一定程度上为赛里斯服务的管家,那为什么不可以是与自己更亲近的人呢?”
嗯,此时欧洲人,包括法兰西自己,也没想过他能一统欧洲,他们争夺的只是霸权,而不是秦国那样的一统天下。
所以,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没想过大虞扶持英格兰,是在防止法兰西一统欧洲,他们最多认为大虞在搞欧洲均势。
拿破仑低下头,只觉得野心的火苗在猛烈的燃烧,烧得他浑身发烫,额头都有些冒汗了。
可以说拿皇帝的性格,就是那种野心勃勃,极度想往上爬的典型,而他虽然已婚,但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只是互相利用,完全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千万不要被什么后世宣传的拿破仑与约瑟芬爱情给误导了,拿破仑看上约瑟芬,是因为他发现了约瑟芬是如今督政府中最有权势的督政官保罗.巴拉斯的情妇,对保罗.巴拉斯有巨大影响力。
约瑟芬看上拿破仑,是因为她想在她人老珠黄之前,把她不能公开兑现的政治资源与红利套现而已。
她用她法兰西最顶级交际花,最顶级美人的身份,帮助拿破仑崛起,而拿破仑则在享受了这些好处以后,用婚姻的方式给约瑟芬未来提供保障。
是以,拿破仑可能还有点迷恋约瑟芬的美貌和床笫之间的本事,但约瑟芬在与拿破仑结婚后不久,就有了新的情人伊波利特.查尔斯。
这种婚姻,解除是很快速的,只要拿破仑地位上升,不需要约瑟芬的政治资源后。
可是如今,拿破仑左思右想,很快摇了摇头,“不,我还不能结束与约瑟芬的婚姻,我们还需要回到巴黎,不可能一辈子留在中东,而且。”
拿破仑的脸上,浮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自卑表情。
他只是个小贵族家族出身,学术上也没什么建树,能进入法兰西科学院完全是因为督政府需要他的军事才能而已。
“那可是赛里斯的公主殿下,还是一位科学家公主,想要娶她的人,能从赛里斯京城排到巴黎。”
拿破仑摇了摇头,显然不觉得他有资格能娶到一位赛里斯的公主,而且他现在也还离不开约瑟芬在督政府内部,特别是保罗.巴拉斯那里为他美言几句。
且此时拿破仑的野心还没大到要成为法兰西皇帝,进而统一欧洲的地步。
他最大的渴望,也就是进入督政府最高的五人督政官行列,取代保罗.巴拉斯的地位就是他能幻想的极限了。
“司令,我只能提醒,要实行印度战略,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有了印度和赛里斯的支持.。”
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说到这里,直接就说不下去了,他非常有贵族情结,很是希望再出现一位国王,好使他成为真正的大贵族,而不单纯就是个将军。
但这种想法,在如今的法兰西督政府统治下,是典型的保王党思想,是要被打击清算的,所以贝尔蒂埃说到这,也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时机还不成熟,拿破仑只是远征军司令,连五人督政都不是,甚至没有进入元老院,哪怕他就是没有结婚,好像也确实没资格娶赛里斯的公主,寡居的也没资格。
可是,得不到赛里斯大皇帝的支持,就不可能取代英格兰成为半个印度的主人,这是无解的。
房间中,其他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一时间气氛开始变得非常沉默。
但是,很快他们就不沉默了,因为开罗城的镇守者,军队副司令让.克莱贝尔送了让拿破仑万念俱灰的消息,即尼罗河口法兰西舰队的惨败。
“上帝!我的上帝啊!”拿破仑拿到书信,人直接就是一阵踉跄。
“这该死的布鲁伊,这该下地狱的布鲁伊,他到底干了什么,我的舰队,就这么全都没了!”
这真是天亡法兰西,或者说法兰西确实没有当世界霸主的命。
但凡弗朗索瓦.保罗.布鲁伊不输的这么惨,只要能保证主力存在,等拿破仑利用反奥斯曼的怒火搞定中东,英格兰王国就真的危险了。
而现在好了,不用考虑用什么办法去娶赛里斯的公主了,拿破仑和他的心腹们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支被切断了退路的远征军,生存下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