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挂断电话,陈麟风想了想,又补充道,“皮特,麻烦你把涉及到相关新闻的媒体报道转发给我,我看看都是怎么说的。”
“好的,没问题。”
电话终结。
“皮特,陈怎么说?”
办公室里,会客沙发处坐着的波顿瞧着这边通话结束,目光殷切的看过来。
皮特回过头,无奈的摊手,“与我们之前预想的差不多,他只同意了第二种方法的一部分。”
波顿抚额,很是为难,“这样只能顶一时,后续会很难办啊。”
靠欺骗可不是什么好计策,公关一般不会这么搞,也就陈的这次情况特殊。
但想想都之后会有反噬,他还想以后多做几回陈的生意呢。
以陈如今的趋势和势头,本来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奥斯卡的常客,长期合作下去,能够赚取的佣金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皮特耸耸肩,“没办法,陈很固执,没人能在这方面让他改变主意。”
他大概描述了一下刚才通话的过程。
波顿听的直摇头,不理解这种和钱过不去的做法,但也知道事情不可挽回了。
“哦,对了,陈同意追加资金以供你操作,你可以放手去干了。”
波顿面色稍缓,但心中仍是叹息。
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眼看波顿仍旧不是很开心,为了让对方多出把力,皮特安抚道。
“陈或许不会再以制片方或者导演身份来参与奥斯卡,但未来还是有合作的可能的。”
“嗯?怎么说?”
“奥斯卡是个大蛋糕,我们不会完全放弃的,陈完全可以转向幕后,毕竟他原本就是编剧出身的不是吗。
以他担任编剧,再由我也好,其他人也好,操作项目参加奥斯卡,也不会太差,然后,你懂得。”
“……”
这口大饼波顿吃了,心中振奋不少。
陈麟风还不知道皮特已经帮他贷款日后了,他正在电脑上打开邮件。
从皮特发的邮件来看,参与报道的媒体数量确实不少。
陈麟风先把那些不知名的小报给排除掉。
这些小报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舆论,但奥斯卡的第二轮获奖名单投票已经开始,仅仅是边缘小报,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很大。
关键还是在于那些评委们可能会看到的报纸。
陈麟风蹙眉看向皮特着重有标红的报纸。
【《好莱坞观察者》:奥斯卡是否该将最高荣誉授予“外人”?
(洛杉矶,2月3日电)随着奥斯卡投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关于华国籍导演兼编剧陈麟风(Chen Linfeng)是否应获得小金人的争论在业内持续发酵。
多位保守派评论员指出,尽管陈的《小丑》在艺术性和票房上均取得惊人成就,但其非漂亮国公民,更具体的说,非漂亮国底层的身份,让人不得不怀疑,《小丑》的创作是否别有用心。
陈为何会将目标瞄向底层群体?
近半年来出现的社会撕裂现象,是否有《小丑》的助推?
这样的电影能够出现在奥斯卡,与奥斯卡所倡导的精神存在根本性冲突。
……】
嘶~
够狠的,老美的评论家扣帽子水平不低啊。
不得不说,他还真有点担心这样的舆论扩散开来。
有些电影,由本国人拍出来,和由外人拍出来,给人带来的感官是截然不同的。
但好在老美是个移民国家,天然忌讳拿身份说事,否则政论节目天天扒身份就完了。
陈麟风在老美待久了,因而担心又不是很担心。
报道下方有公关团队给出的意见,果然,也没太当回事,给钱就能摆平。
下一篇。
【《纽约影评人周刊》:荣耀属于艾美丽肯!
……资深影评人迈克尔·霍顿撰文称:“奥斯卡是漂亮国电影工业的灯塔,而陈的成就本质上服务于华国文化的全球扩张。
我们已给了他太多——从各个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分成,到文学奖项的提名,但他从未对兹有皿煮价值观表现出真正的认同。”
霍顿的言论得到部分业内人士匿名支持,认为“对于皿煮的认可程度应成为评奖隐形标准”。
……】
啧~
陈麟风挑了挑眉,来自对手的认可。
要是换成别的时间,他会挺开心,可惜时机不对啊。
他又往下翻了几篇,都是类似的报道。
这些报道的主题都大同小异,重点在于媒体本身,几乎都是电影人比较喜欢订阅的报纸。
确实有点麻烦。
一两天问题不大,《小丑》毕竟是过去大半年都富有盛名的电影,短时间内不会推翻评委们的固有印象。
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了,就怕好莱坞的电影人将之当成某种风潮或者信号。
看风向这种事,全人类都一样。
陈麟风又往后翻了翻,全球知名的大报,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之类的,几乎没有进行报道的。
只有福克斯新闻这个著名保守派右翼略微提了提。
【数据显示,近期推特上#OscarsForAmericans话题热度飙升,部分网友翻出陈早年“华语电影应坚持本土叙事”的采访,质疑其“利用好莱坞资源反哺华国影视霸权”。】
看来还没有到上称的阶段。
陈麟风顺势登上推特,搜了搜相关话题,确实有讨论的。
但没有到热度飙升这个程度,更像是福克斯生造出来的所谓“热度”。
也确实,这些年漂亮国网上陆陆续续一直有相关的声音,没有新的大料出来,一般网友根本不会将其当一回事。
也就媒体可以通过花钱买稿,临时搞一波舆论出来。
既然已经开始翻看评论,陈麟风顺便也看了看其他奥斯卡相关的内容。
几个主要对手最近放出了大量的物料,有些是剧组的花絮,也有电影的设定集之类的。
这属于常规操作,给粉丝们点甜头,烘托一下气氛,并向外展示自家电影制作的用心程度。
《小丑》的官方账号也在搞类似的操作。
不过这些放在平时能吸引一些眼球的话题,当下并不起眼。
奥斯卡词条下,话题最热的,不是别的,正是最佳男主小金人的猜测。
大量的网友刷起了“奥斯卡欠Leo一个影帝小金人”的评论。
得,还真搞起来了。
这里面肯定有莱昂纳多背后的推波助澜,但陈麟风相信,肯定也有不少是网友真心发的评论。
仅他刷到的一些评论,就有不少是夸赞Leo在《小丑》中的优秀表现,甚至将其称为“有史以来的最强小丑”。
一些希斯莱杰的小丑粉进行回击,“至少也该是并驾齐驱吧”。
双方辩的有声有色的。
也是好起来了。
莱昂纳多由于杰克给人的印象过深,以往总是让人觉得演技不太行,演了多部不错的文艺片,都没能完全扭转这个人设。
如今终于被不少人认可了,没看都能和希斯莱杰的小丑正面抗衡了。
那可是希斯莱杰,本就属于表演天才,何况人死为大。
看来Leo今年的机会确实很大。
……
陈麟风肉眼可见的忙碌起来。
一要电话联络国内亲近的朋友,为年后的研讨会做准备。
他特意询问了光电的领导,并和其下辖电视艺术委员会的秘书长伊凯确认。
电视剧相关的研讨会一般都是由电艺委负责组织。
电视剧三大奖之一的飞天奖,也是他们在负责,牌子还是挺响亮的。
不过陈麟风犹嫌不够,准备等过完年拉几个能拍板的领导参会。
省的在会上讨论的东西最后不算数。
目前倒是不急。
时间方面已经确定,许是为了照顾陈麟风的行程,都知道他2-3月要忙奥斯卡的事。
因而时间特意向后排,放到了4月底。
这里还考虑到了《南宋昭烈传》后续在电视台的播放。
伊凯的说法是,“等上星播放之后,更能全方位的明了,这部剧在各个年龄层观众中的观感和看法。”
《南宋昭烈传》影响力太大了,在过年这段时间,简直是给国内影视行业释放了一枚原子弹。
过去十来年从没见过如此高讨论度的电视剧。
或许以往的一些经典剧集,在线下的热度并不输多少。
但这种全民讨论的态势,全网轰动形成风潮一样,感知起来就夸张多了。
一些媒体甚至将其与上世纪的一些超级经典,如四大名著、渴望之类的作对比。
这无疑就有点过了,网剧受限于播放媒介,多在年轻群体传播。
网络声量是大,还没有到全民皆知的程度。
至少很多年龄大,不怎么会用电脑的人,只是听说这部剧,还没有真正看过。
剧集名字本身是基本都会听说的,毕竟名声确实响。
新闻也多,过年这段时间,电视上不仅是影视相关,就连综合类频道都会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进行报道。
除了春晚相关话题,就是这部剧的相关话题了。
有不少年轻人都因此多看了两眼新闻。
因此,就算不上网的民众,再不济也会知道,有一部演刘备和岳飞的电视剧,最近火的不像话。
而光听这俩名字凑一块,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这里面有故事。
还真有不少中年老男孩因此去找自家孩子,学着在电脑上追剧的。
孩子们还挺乐意教,再没有比自己喜欢的东西能获得父母认可更让人开心的了。
扯远了。
除了这事,更紧要的就是奥斯卡的最后冲刺。
必须时刻多加关注。
公关团队方面,每次投放的宣传物料,包括对外释放的讯息,以及漂亮国那边公司的新闻部该怎么去说,都要他进行拍板。
陈麟风也不觉得麻烦,骗对面是一回事,可要留一些余地,不能把自己人也完全骗了。
匆匆几天时间过去。
国内的影视媒体们有些急。
不是,陈导你出来说说话啊。
《南宋昭烈传》热度不减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毕竟是持续了好多天的新闻。
哪怕相关话题的报道一直有不少人看,作为媒体人本身也有些脱敏了。
只是听说该剧后续要转上星播放,想必到时候各个电视台会是一番龙争虎斗。
华央台肯定是不会争这一轮播放权的,上面的态度未定。
虽然有大佬发话,但也只是放过,要不要持鼓励态度,还说不准。
反正以众多媒体人的观点来看,悬。
还没有发生的事,大家伙只是记着这事,并不着急。
但电影方面就不一样了。
今年的春节档,话题也不少。
陈凯鸽导演一向很有梗,今年成绩又不错,少有的竟多了不少他的采访,话题度不低。
再加上大小陈同台竞技,相关热度也有。
最关键的还是《惊天魔盗团》的票房,除了初一1.66亿稍低,此后四天时间,每天都拿到了超过2亿的票房。
5天时间,票房竟已经超过了10亿。
过了初五之后,票房有所滑落,但下落的幅度并不大。
真要超过《你的名字》的票房纪录?
结果破了陈导记录的,最终还是陈导自己?
《你的名字》这部片子,对于国产电影的意义不必多提,只要稍微了解国内影视行业的人,哪怕是粉丝或者外行人都知道。
因而,《惊天魔盗团》极大概率超过《你的名字》这事,在影视人以及相关媒体眼里,就显得极其不同寻常。
甚至都不是极大概率,一些票房预测机构预测,最终票房会在28-32亿这个区间。
这等于是将国产电影的票房上限,又往上提了一大截。
其实一开始,《魔盗团》的票房预测没有这么高。
哪怕是猫眼这边,又更详细的进阶数据,给出的最终票房预测,最多也就25亿左右。
从国内的院线数量,以及习惯观影人数来算,常规的市场容量大概也就是这个数。
就算多也躲不了太多。
因而陈麟风当初想的也是能比《你的名字》多点,破了记录也就是了。
这跟当初《你的名字》超级破限,少说翻倍不是一个概念。
本身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
但形势发展跟预想的还是略有不同。
那凭空多出的那3-7亿是哪来的呢?
没错,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南宋昭烈传》了。
这剧的热度太高,质量也足够好,以至于不少看完剧的观众,心里跟猫抓了似的,迫切的想要寻找代餐。
一开始,他们疯狂的寻找相关的报道、网友评论,来进行心理补偿。
但一些人很快就觉得不满足了。
这点东西,打发要饭的呢。
想找同类作品吧,又根本没有,过往经典又好看的历史剧,基本都看过了。
于是,他们便盯上了陈麟风其他的作品。
再一搜。
嗯?正好有其导演的电影正在上映。
于是顺理成章的,电影院多了一批观众。
这部分人在整个剧迷群体里,占比算不上太多,但也足以将电影票房进一步往上推高了。
还有连带反应。
一些可能没打算在过年期间看电影的人,看到《魔盗团》的票房连着几天上两亿。
这个时间段,单日2亿其实是个极其夸张的概念,何况是连着好多天。
再一看,是陈麟风导演。
参考他以往的口碑,想必会很好看,于是顺着想法就到电影院了。
更不要说,过年去看电影,拖家带口太正常了。
因而,票房就这么一步步推高。
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各机构推测的最终票房,差距还挺大。
30多亿都有不小的概率。
那可是32亿!
折算成美元,足足5亿多美金!
这么大的事,陈导你怎么还能在家里呆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