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没人看就切了
……
在剑宗时代,或者说飞剑时代,御剑宗能成为当时三大派之一的原因只有两样,一样是宗门法门,也就是作为宗门米尔不传的根基“大道御剑诀”以及“剑鞘”。
这个剑鞘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木剑”。
不过这个木头却不能是普通木头,必须是“灵木”。
灵木一般生长时间都比较久。
就算整个一棵树是灵树,那它的木料里也仅仅只有一部分是灵木。
这就好比养殖沉香的一棵树,里面就算结香了,也不可能所有木料都结香。
结香的料子,往往就这么一块。
灵木也是这样,有些树是灵树,里面也有灵木,可若料子太少根本无法用。
所以寻找剑鞘材料很耗费时间。
寻找到后,将其削制成木剑,再以法门运转体内气机,将气魄注入其中,随剑养成剑的模样,等蓄积满后,再以法门把其中塑形完成的剑型气魄取出,融入身体温养。
这样一来二回,不断祭炼,才能形成灵剑。
“可后来就有人发现了一些问题,当然这问题也早就有人发现了。”
“只是,当时还没有人修炼到极高的境界。”
“原本的小问题不注意,境界高后会变成大麻烦。”
“这就好比造房子大根基,只有一点不平整,大差不差算了。”
“一层盖上去,没问题。”
“两层盖上去,也没问题。”
“可等到十七八层,空中楼阁,风稍微吹来,就因为这点不平整,整个一栋房子摇晃,大风猛吹时,房子必然倾塌,无法避免。”
赤霞子跟陆虢解释着其中门道。
旁边李凡德吃了一口茶,似乎也在听着。
当时问题早就出现了,谁都没在意,也不知道问题出现在了哪。
直到后来御剑宗太宗发现,为什么这种会影响日后修行的事,却并不被关注。
他找了很多人问,从自己宗门问到别的宗门。
最后发现了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问题。
他就开始钻研为什么有人会有这个问题,是法门不对,体质不对还是什么。
这个问题曾经一度让他陷入死胡同。
直至后来,他反过来一想,为什么要找有问题的人,不能找没问题的人问呢?
这一问竟然真就找到了问题关键。
原来,飞剑流的修行,都是以灵剑寄养性命的,也就是灵剑便是性命,相当于元婴道修炼原因,金丹道修炼金丹。
性就是心性,也是心灵,命就是寿元。
将性命寄养于灵剑,人剑合一,御剑如臂挥使。
这自然是好事。
可每个人的灵剑并不相同。
这不同起初人认为,是人不同导致剑不同。
太宗则发现,既是人不同导致剑不同,也是剑不同导致灵剑不同。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根性”。
有道是“沆瀣才能一气”“蛇鼠才能一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相同根性的人,思想理念一般,也就是“心志”一样,自然可以走到一起成为朋友。
这时性格不同,只会成为性格互补。
倘若心志不一样,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但两个都是开朗性格,结果碰到一起,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是直率,另一个就是暴躁。
当人的心志与材料根性吻合时,运转飞剑才能流畅,孕生灵剑才会服帖。
此外,每个人体质体型经脉都有很大不同。
灵剑,是性命寄托之物,与剑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以说,它是剑修的内脏,也是剑修的胳膊,完全是身体一部分。
既是如此,那不同料子内部的通达性也不一样。
若是有的料子通达性能与剑修完全一致,这修炼运用不是事半功倍了吗?
当时的太宗四处寻访材料,亲自为宗门内弟子打造剑鞘。
就是以他的理解来尝试打造。
最终结果就是,但凡是他打造出来的剑鞘,弟子用了之后练就的灵剑,与自身契合度异常大,没有任何问题,这也直接造成了御剑宗弟子实力大进。
再后来,其余人也发现了这一点。
可他们无论怎么模仿,就是模仿不来,只能来御剑宗定制剑鞘。
御剑宗整体的地位水涨船高。
可以说,就是靠着这支业务撑起了基业。
御剑宗就算所有弟子都没了,只要打造剑鞘的技术和大道御剑诀两门手段在,那根基就还在,只要有人会,那么香火就不算绝。
这种形式,称之为“法脉”。
宗门传承从来不是靠血脉血缘可以不断维持。
包括宗门的道训道义,最重要的传承,这些都是“法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