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执剑:从江湖杀起,直到终结乱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重返药庐再拜师,若清双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由于驾着马车,没有骑马的速度快,回药庐的路程用了两天。

一路上,拾忆赶着马车,拾落和轩辕清坐在马车里。轩辕清了解了拾落姐弟的身世,对药庐众人不顾危险,赶往疫区的行为也是极为钦佩。拾落也听轩辕清讲了许多他在江湖上以及追随马大人时遇到的事情,对轩辕清更加崇拜和喜欢,俨然变成了现在追星的小迷妹。

到了药庐,拾落姐弟给轩辕清收拾了一间竹屋,并帮他换了外伤的药,便去照看自己院中的药草,做了晚饭。轩辕清则在屋子里继续打坐调息。

“忆儿,师姐问你,这次我们遇到了那么多事,见到了那么多恩怨生死,江湖险恶就摆在眼前。你还想去闯荡江湖吗?”拾落一边洗菜,一边问着拾忆。

“想,我一定会去,而且就在不久之后。因为我已经给你相中了一个夫君,以后就不用我陪着你,保护你了。”拾忆说道。这个问题拾忆在从郎中庙回到往来客栈的那天晚上,便已经思考过。结果显然是闯荡天涯的雄心无情的碾碎了江湖险恶的警告。

“什么夫君?你不要胡言乱语,师姐在和你说正经事。”拾落闻言,知道拾忆所说的夫君是指谁,故而嗔道。

拾忆小声地说着:“我说的就是正经事,比什么时候都正经。”

拾落没有听见拾忆的低语,继续说道:“以前你自命不凡,可是现在也该认识到了,自己的武功实在并不好,况且,就连轩辕清那么好的武功,不也还是弄得伤痕累累,差点死了吗?你要是也一去不回,师姐怎么办啊?”

拾落仿佛又想起了爹娘离去的背影,望着药庐外的山路,有些黯然神伤。

拾忆看着师姐,有些心疼,不过还是说道:

“师姐,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我不想做个躲避乱世灾祸的无用之人,我想让这天下再没有我这样被溃兵屠尽村子的孤儿。既然有了志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拾落看着认真而坚定的拾忆,良久后说道:

“既然这样,我要你拜轩辕清为师,跟着他好好学,等什么时候他说你可以下山去闯荡江湖了,才允许你去。反正,咱们药庐也没有不能改拜师门的规矩。”

拾忆自离开郎中庙,便对拜师轩辕清一事动了心,想跟着他学好功夫。可是,此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当下说道:

“不行!那万一将来他和你成亲了,师姐不就得改口叫师娘了吗?”

拾落听他说的这么直白,顿时羞红了脸。嗔道:

“又胡说,将来的事不用你管。反正,你不拜他为师,别想离开药庐,去闯荡江湖。”

晚饭时,拾忆一言不发,低着头很快便吃好了,然后坐在门口,独自望着夜空明月出神。

轩辕清不明就里,虽然心有疑问,可也只是好奇的看着他,自己吃自己的,没说什么。拾落知道拾忆在想什么,不过也没有管他,只是偶尔给他和轩辕清夹菜。

突然,拾忆搬了把椅子放在桃花树下,然后对着屋里喊道:

“师姐,你们别吃了,过来。”

然后,把轩辕清拉到椅子边坐下。站在他面前,喊道:“师傅在上,请受弟子拾忆三拜之礼。”

说完,便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轩辕清刚开始,不知道他搞什么鬼。等拾忆行完礼后,便明白了,刚刚拾忆是在纠结拜师这个事。微微笑道:

“好。虽然郎中庙里,磕完头后,你就应该喊我师傅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拾忆起身说道:“师傅,不管将来如何,师姐永远都还是我的师姐。”

轩辕清看向一旁站着的拾落,却发现拾落面颊有些羞红,眼神飘忽不定地看向一边。也明白了拾忆话里所指的意思,也是有些不知怎么回答拾忆,只能说道:

“先不说这个,今晚要告诉你两件事。第一,你要知道,不管什么材质的剑,要想削金断玉,扬名于世,必得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不管是怎样的骨骼清奇,天纵之资,要想在武学上达到更高的造诣,也必须勤学苦练,外练筋骨,内养真气。所以,从明天开始,你恐怕就不会这么自在了。”

“师父放心,拾忆受的住。”

“嗯,第二件事,就是咱们的师门传承的介绍了。”轩辕清继续说道。然后,便向拾忆详细介绍了他的师傅,师兄和师门。

原来,那日他在郎中庙里对妖童怨女司马轨夫妇自报的师门,仍旧不全是真的。他的师兄的确叫轩辕若,但师门不叫若清剑派,而是叫轩辕剑派,还是为了不打扰师傅地清净。

轩辕剑派由轩辕清的师傅轩辕柯所创,整个门派就四个人,师傅,不懂武功的师娘以及轩辕柯在十八年前收养的八岁的轩辕清和九岁的轩辕若。

刚开始,轩辕柯只是教他们识字,打磨他们的基础。也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轩辕清十一岁时,开始教他们自己所创的七招轩辕剑法,并把自己花重金,请名匠打造的两把剑传给他们,也就是师兄的若字剑,和轩辕清手中的清字剑。

但是没想到,年仅十二岁的轩辕若,五天就把七招轩辕剑法学完了。并且,在第二天和师傅比试时,十三招就把比他高壮的多的轩辕柯打败了。轩辕柯认为是自己大意了,就说明天再练。结果,第二天,轩辕若只用了九招便赢了。轩辕柯又说自己没休息好,可是,第三天,两招便被轩辕若将剑抵在了胸口。

轩辕柯愣了愣,气的把剑一扔,说道:“不练了,这他娘的什么怪胎。”而后,拂袖而去。倒是把一旁观战的师娘笑得前仰后合。

之后,轩辕清的武功便是由轩辕若教了。一个月后,当轩辕清能够跟师兄过十招后,也软磨硬泡的让师傅跟自己比试。

不出意料,第七招便打落了师傅手中剑。

师傅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气得大喊:“逆徒啊!逆徒!士可杀,不可辱!你俩干脆杀了我吧。”还说要把他们逐出师门。

轩辕清和师兄跪在院子里不敢说话,聆听着师傅的责骂。一旁抚琴的师娘,却拍手叫好,还说晚上要做顿好菜奖赏她的若儿和清儿。

师傅当夜饭都没吃,便离家出走了。轩辕若师兄弟战战兢兢,师娘却说:

“没事,不出三天准回来。你们俩接着好好练。”

直到两个月后师傅才领着一个儒生模样的中年汉子回来了。回来后,把他们俩叫到院子里跪着,并对他们说:

“武侠,空有武艺是不行的,再强都不行。还要用自己的功夫行侠义之事,你们记住,我轩辕剑派唯一训诫‘侠义入我心肠,傲骨作我脊梁。行走江湖,不畏权势,不欺弱小,惩强扶弱,仗剑除不平。未免你们误入歧途,我给你们找了个先生,他会教你们分黑白,明是非。”

之后,轩辕清便跟着师兄练武,跟着先生读书。

师兄不仅把七招轩辕剑法扩展到了七七四十九招,还自创了内功若清真气。但是,在读书方面却是轩辕清更胜一筹。轩辕若则经常被先生责罚。

师兄弟一直这样生活到轩辕若十八岁,两人感情比手足兄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两人志向则不同。轩辕若想要逍遥洒脱地行走江湖,做最强的剑客,顺便行侠仗义,除尽眼前所见到的不平事。轩辕清则有意庙堂,认为‘君于江湖杀千人,四海无恙;我于庙堂挥一剑,九州激荡’。行侠江湖所救之人,所除之恶远不及身居庙堂来得更好。

十八岁后,两人化名叶寻和叶逍遥分道扬镳,各自闯荡天下,至今还没有再见过。轩辕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到师门,但轩辕清自出山后还没有回去过,只有在六年前刚刚跟随马大人时收到过师娘的一封信。

轩辕清介绍完师门之后,表情庄重地对拾忆说道:“所以,你要记住我刚才说的轩辕剑派唯一训诫。将来或是行走江湖,或是闯荡天下,绝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也绝不屈服于权贵恶霸。”

“拾忆谨记在心,绝不会忘,也不会违背师门训诫。”

拾忆听完轩辕清的话,早已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他一听便十分喜欢觉得荡气回肠的‘侠义入我心肠,傲骨作我脊梁’的师门唯一训诫,又怎会违背呢。

而后,三人在月下庭院里聊了会天,便睡了。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