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信过上了舒舒服服的圈禁生活。
他躺在枇杷树下晒太阳,偶尔心血来潮摘一个扁成饼的枇杷,也不吃,拿在手里玩,闲来无事就躺在树下晒太阳,临近傍晚的时候,那个少女会从墙头爬上来,有时候是坐在墙头跟自己聊天,有时候她爬不动,隔着墙跟自己聊。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人应该是个在宫里伺候的宫女,只能每天干完活,得了空找自己聊一会儿,聊起乡下的见闻是侃侃而谈。
这种生活惬意且美好。
直到这天,大门被砸开。
穿着一身龙袍的赵匡胤走了进来。
“某怠慢先生了。”
这是查了石守信的过往都没查出一个疑点。
石信微微欠身:“臣叩见官家。”
“朕把先生的话想了又想,苦思良久都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赵匡胤径直走进殿内,也没嫌弃破旧的桌椅板凳。
“先生深谋远虑,又附在守信身上,文能献计武能杀敌,做帅最合适不过了。”
“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话说得好听。
但凡自己敢应下,他赵匡胤就敢让自己身首异处!
“官家何不亲自率兵出征?”
“一来鼓舞士气,二来扬名华夏,往后他国听到我大宋的军队吓得瑟瑟发抖!”
赵匡胤意味深长的看他一眼,说出的话不容拒绝。
“朕点了先生作伴,一同征讨南唐,即日出发。”
“即日?!”
“朕已命接先生回府的马车于宫外等候,先生快些回去收拾吧。”
赵匡胤转身欲走,但他突然间想我什么,转头对石信说:“先生一定不要忘记带守信的红缨枪。”
还没到一个月就被迫上班?!
石信咬牙切齿的应了一声,飞奔出门。
临近傍晚的时候,赵廷莹趴在墙头喊了好几声都没有人回应,甚至因为声音太大而被嬷嬷发现偷溜出去被罚。
……
战场上。
赵匡胤身先士卒,带着大军先后灭掉南平、后蜀、南汗等国,支离破碎的山河有了更简洁的划分。
由北到南分别时盘踞北方的契丹,夹在中间的弹丸小国北汉、中原崛起的大宋以及以长江做屏障的南唐。
现在大军压境,南唐必亡无疑。
“先生。”赵匡胤撩起帘子进了营帐,“南唐派使者送来投降书。”
数月血战,纵使再爱收拾,身上也沾满了洗不掉的血腥味。
石信接过那封信。
李煜贪图享乐,国库亏空,前期跟大宋打仗的时候更是用人不当,节节败退,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武将全都被他的心腹排除异己,撵出朝堂了,现在把持天下的全都是他养起来的那些“能臣武将”。
可惜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信很长,是南唐皇帝李煜亲笔所写,言语恳切且卑微。
石信看了一段就放下,比起这个投降信,他更在意的是赵匡胤的态度。
历史有了自己的干涉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会不会有蝴蝶效应,对后面产生影响?
“南唐皇帝软弱可欺,朕不是来讨伐南唐,朕是来拯救南唐受苦受难的百姓!”
这种欺压百姓,把百姓放在火尖上烤的人,不配成为君主!
“官家既有这种想法,何不准备践行?”
赵匡胤摸了摸插在自己腰间的盘龙棍。
“先生乃是天神派下来辅佐朕的人,朕不敢不问。”
他之前调查清楚了,石守信从前木讷,只知道在战场上杀敌,最为忠心;但那晚自己想要让武将卸甲归田时,他突然性格大变,在众人眼皮子底下变成了这样。
除了天神附体,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了。
况且,这行军打仗,附身的鬼真的提了不少建议,有效减少大宋士兵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