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朱棣开始,我转世曝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朱棣初出茅庐,随徐达出征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自从光幕之上曝光朱元璋打算封王戍边之后,朱棣的一系列建议让朱元璋刮目相看。

为此,他召集文武群臣,打算商议封王戍边该如何进行。

期间,刘伯温询问,待日后蒙元战争结束之后,这些被封的藩王,又该如何?

朱元璋愕然,看向朱棣。

朱棣虽然感到头皮发麻,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父皇何不参考推恩令?”

朱棣觉得藩王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化子民,抵御外敌。

这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的。

在完成这些使命之后,藩王就可以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到了那个时候,直接废除所有藩王,有点过河拆桥的嫌疑。

反倒是汉朝的推恩令,会更加的合适。

毕竟从藩王到奉国中尉,可是足足有六个层级,也就是说可以让藩王六代都能享受富贵,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然而,当朱元璋听到推恩令之后,却是面色一变,喝道:

“这些亲王,可都是你的兄弟,都是老朱家的人。”

“对待自己兄弟,岂能用推恩令如此恶毒之策?”

朱元璋非常生气,在他看来,这些可都是自己的子孙,自己怎么能亏待他们?

朱棣无奈,推恩令至少还能保住老朱家的富贵,总好比日后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好多了。

不过看到朱元璋如此恼怒,朱棣也直接闭口不言。

爱咋咋地,自己就是藩王,朱元璋愿意提升藩王的福利,那自己高兴还来不及,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朱元璋见朱棣不说话,一口闷气顿时憋在心里,他正等着朱棣说话,好好的训斥一番,可现在朱棣根本不接他这茬。

好在一旁的朱标,这个时候却是开口说道:

“父皇,老四说的,未尝不可。”

“推恩令可以保证为国效力的藩王,能够安享晚年。”

“又可以保证天下太平,这本是两全其美之策,父皇三思。”

朱元璋见朱标也这样说了,身为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朱元璋自然不会呵斥朱标,只是闷闷的说道:

“那以后,这些皇子皇孙们,岂不是会沦为平凡百姓?”

朱棣这个时候来了精神,昂声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等到他们沦为平凡百姓,都已经繁衍七八代了。”

“若是儿孙不知道努力,只知道享受父辈福荫,那他们沦为百姓,也是咎由自取。”

“人家刘备即便是织席贩履,不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

“功名自在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好志气!”

见朱棣竟有如此豪气,旁边的徐达忍不住开口赞道。

事情到了这一步,朱元璋也明白,也许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如朱棣所说,如果到了六七代的子孙,都要超过数十万人了,这么多的子孙,自己又能顾上多少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没有再责怪朱棣,只是说道:

“过几日,就举行封王大典。”

“封王戍边之策,只延续三十载便可,俸禄三千石,封地照常纳税。”

“当然,若是日后蒙古平定,这些藩王逐代裁撤,直至成为百姓。”

听到朱元璋的旨意,在场的几人,全都是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封王戍边,也能尽可能的减少封王戍边所带来的危害。

只是,朱棣的脸上刚刚露出笑容没有多久,朱元璋就再次下旨道:

“老四朱棣,以后就是辽王吧,封建辽东。”

“啊?父皇,你来真的?!!”

...

光幕之上,画面继续播放。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就是两年时间,洪武五年悄然而至。

这一年,朱棣十二岁,可是却壮的跟牛犊一样,长得甚至比朱元璋还要高。

自从朱棣被封为辽王之后,朱元璋感念辽东的凶险,因此对朱棣的训练更加严格。

不仅让李文忠加强朱棣的武艺训练,甚至自己还会亲自教导朱棣如何训练士族,行军打仗。

在残酷的训练环境下,朱棣屡次提出抗议,都被李文忠和朱元璋一顿教训,最后只能偃旗息鼓。

不过也正是这两年的艰苦训练,也让朱棣的发育远超同人,武艺更是仅次于李文忠,弓马娴熟,一杆长槊更是少有敌手。

洪武五年,朱元璋为了彻底剿灭北元,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发动十五万大军,北伐漠北,进攻北元的都城和林一带。

此次出征的阵容,可谓是豪华至极。

大明战神徐达被朱元璋拜为征虏大将军,亲率十五万大军,征讨北元,宋国公冯胜和曹国公李文忠为徐达的副将。

且不是徐达,就说李文忠和冯胜,这两人同样是大明战神级别的人物,三个猛人同时出动,朱元璋是打算彻彻底底的弄死北元,不给北元一点活路。

而朱棣也被朱元璋塞进了出征的队伍中,训练了这么多年,也该到朱棣显露锋芒的时候了。

朱元璋把朱棣安排到了徐达的手下,充当亲卫队长,算是让朱棣提前感受一下战争的残酷。

......分割线...

首日数据,至关重要,小弟求点鲜花评价票。

喜欢看的大哥们,记得在评论区留言,让小弟知道还有人在看。

只要有人喜欢看,小弟就会持续更新的,希望大家多多留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