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儿啊,你五弟说的‘以战养战’的方针是为了规避唐、汉两代穷兵黩武所带来的后果,而这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的暴力掠夺。”
“如果咱们像你说的那样过于强硬的对付敌国,那咱们和汉唐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朱元璋看着朱棣,蹙着眉头替朱橚解释道。
在他看来,现在的明朝还远不如唐玄宗和汉武帝时期。
此时的明朝经济萧条,土地荒芜,而且还依然在同北元和各地豪强征战,可谓百废待兴。
别说像朱棣说的那样将敌国赶尽杀绝,就算是朱橚那较为温和的手段,现在的大明也做不到!
“孩儿明白了。”
被朱元璋一顿训斥,朱棣低这头默默的退了回去,但脸上却依旧带着一丝迷茫。
他从小所渴望的就是能够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开疆拓土,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
然而今天朱橚和老爹的态度却告诉他,战争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土地和功名,而应该去追求足够的利益!
这种想法和朱棣对战争的认知大相径庭,让他不免对自己的梦想上有了一丝怀疑。
见朱棣没了疑问,朱元璋转身看向其他的皇子养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今天老五提到的‘以战养战’的理论,咱大明现在还暂时实施不了,因为啊,咱大明现在百废待兴还需要与民修养。”
“但你们不同!”
忽然,老朱表情骤然严肃,庄严的注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中气十足的吼道,
“你们是大明的未来!将来大明富裕了、有余力了,开疆拓土、建立功勋、与民谋利……这一切,都要你们来做!”
朱元璋振聋发聩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孩童们神采飞扬,眼中升起满满的对自己未来和功绩的渴望!
‘不错。’
看到自己的话起到作用,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转身欣慰的看向朱橚,
“橚儿,既然今天你表现出了你在国事上的天赋,那从今往后你就跟着你大哥一起学习吧。”
听到老朱给自己的安排,朱橚心中大喜。
自己今天的这番谋划,果然起了作用!
强压住心中喜悦,朱橚控制着脸部表现出些许犹豫,
“父皇,以我的身份这不合适啊?朝臣们怕是也会抱有反对意见吧?”
朱元璋毫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你是咱的儿子,也是标儿平时最亲近的兄弟,若是连你也不能相信,那咱信任谁?那些从骨子里瞧不起咱们的文人吗?”
说着,朱元璋嗤笑一声,
“况且这是咱确定的事,就是天皇老子来了也不能改变!”
“父皇说的没错,”
一旁的朱标也笑呵呵的表示赞同,
“若是咱们兄弟之间都不能相互信任,那还有谁靠得住呢?”
吃了这两人给的定心丸,朱橚的心完全放下,
“那就多谢父皇和大哥厚爱了!”
此刻,朱橚的目标彻底达成!
时光匆匆而逝,转眼就来到了洪武五年的中秋。
在这五年多的时光里,大明基本上清楚了盘踞在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国一统。
在这日益和平稳定的局势中,中华大地也在中央王朝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
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开始翻滚金色的麦浪,一些渺无人烟的村落里也出现了些许炊烟。
而在大明首都应天府之中,更是呈现出一派繁华的盛世之景。
大道两边林立着成排的酒楼店铺,街道上人来人往,百姓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在中央繁华的大街上,更是有着无数小贩推着小车叫卖着各种零食小吃。
“鸭血汤嘞~鸭血汤~,汤鲜味美滋味足!”
“烧饼,热腾腾的芝麻烧饼!一枚只要一文钱!”
……
在这片闹市之中,一位身着纯白锦衣,剑眉星目的俊朗少年带着一位身材健硕的保镖、一位唇红齿白的小厮,不紧不慢的走在,兴致勃勃的打量着周围繁华景象。
“百姓安居,市井繁华,虽说其中难免有一些腌臜之人,但也证明老朱他们做的足够好了。”
听到少年之言,侍卫和小厮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连忙扭过头去假装没有听到少年所说的话。
在这个世上,敢直称那位为‘老朱’的怕只有眼前的这位五皇子了吧!
就在此时,一家酒楼里传来的悠扬琵琶声吸引了朱橚的注意。
“‘来今雨轩’,好名字!走,咱们进去看看!”
看着那朴素的牌匾,朱橚顿时兴趣大起,迈步就走了进去,侍卫和小厮见状也连忙跟上。
进入酒楼,朱橚随便找了个僻静的角落直接坐下,点了一壶米酒,又叫了盘应天城内最为流行的烤鸭和几盘凉菜。
“殿下……”
还不得旁边两人试毒,朱橚就制止了他们。
“别搞这些有的没的,要吃你们就坐下来吃,难不成这酒肆老板还能砸自己招牌不成?”
见到自己主子这副坚定模样,两人也只好老实的坐在凳子上小心的吃起饭来。
而朱橚倒是十分放松,他一边听着台上女子清丽委婉的唱腔,一边吃着烤的外焦里嫩的烤鸭,竟有种悠然自得的意味。
喝下一杯米酒,朱橚忍不住感慨道,
“这,才是生活啊!”
在这五年多陪着朱标的学习中,朱橚确实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但他却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十分枯燥乏味。
每天的生活不是学习就是弓马骑射,他连自己做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而现在朱橚也攒够了参与政务的资本,他自己也不想在深宫里继续蹉跎岁月了。
“下一个目标,就是出宫!”
看着台上歌女的表演,朱橚的目光愈发坚定起来。
从今往后,他的目标不仅是改变大明的命运,还有要保证自己享受正常的市井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