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来得很晚。
东方的天空刚刚鱼肚白色,咸阳城中已经热闹起来。
今天是大秦一年一度的冬季大朝会,秦异人也起了一个大早,这样隆重的场面他是不会缺少。
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跟朝中那些大臣们好好地联络感情。秦异人还是在心中很重视。
秦王一共有十二位皇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也就是秦异人了。
大朝会之日,所有的皇子都要参加,平日里相互不联系的的几个人也会在超堂上面见面。
秦异人为了能早早的跟那些大臣们纵论一番,他在四更天就起床了。
巢车行驶到王宫的外边就停了下来,由于大朝会来的大臣人数众多,所以,每个人只能将巢车停在了宫门以外,然后再不行到咸阳宫中,。
冬日大朝会就在王宫的中心位置咸阳宫之内举行。咸阳宫大殿,是秦国的主要朝会之所,宽大、敞亮,足可容纳数千人。
秦异人刚进王宫。就被吓了一大跳,好多的人,放眼一瞧,只见人头攒动。
甬道跟台阶的周围到处都是赶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秦王早就颁布了大朝会的律法,只要是这一天,所有大秦在地方主政的官员都必须要回到咸阳述职。
也就是说那些地方的官员要把一年之中的成绩说给秦王听,让秦王能了解大秦的国事。
这些官员相互见了面,只是点头示意,或是拱手一礼,并没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因为他们彼此不是很熟络,一年之中也就是今天才能见上一面。
依秦异人的印象,在大秦之地,一遇到朝会,那些熟悉的官员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议一些事,他们中有些是为了国事,有些是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
而今天有些不同,秦国那及时为很熟络的官员却没有聚在一起,这还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没有聚在一起,反而各自忙着事情。
秦异人暗自点头,虽然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来很熟悉的官员没有汇集在一起,但是看着几个大臣在忙活着一些政务心中颇为敬佩。
要知道,秦国的官员很勤奋,他们之所以勤奋,在于秦国不能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务就要当天处理。
若是有所积压,要被治罪。是以,秦国官员不得不勤奋,一有时间就要处理政务。他们是知道大秦的法度。
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这些地方官员也不能闲下来。
那些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官员更有一奇,他们风尘仆仆,满脸的焦黄,精神萎靡,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
不过这些人手中都拿着几卷竹简在或蹲或坐,还有人靠在城墙的一角,在哪里翻阅着,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
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这一点秦异人很是敬佩父王的法律,唯有让这些地方的官吏做好事情,大秦才能兴盛。
一隅之乱有时候或波及全国,地方上的子民安心劳作,大秦才能稳定,所以这些地方的主政官员是很重要的。而秦王对他们的赏赐嘉奖也是很重。
正是因为如此,大秦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职。
地方官员是必须参加这一年一度的大朝会。
因为在咸阳宫会接到秦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王的训示和一些治国之道,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日大朝会,官员们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像外域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
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他们在咸阳也是来去匆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统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公孙鞅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统天下的潜质。
公孙鞅将大秦看的透彻,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华夏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王的皇子,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普通之日,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
但是今天不同,每个人心中都在想着如何将主政之事汇报给秦王,见到秦异人,这些人只是仅仅点头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