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山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四章、会战前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南京城。

“陛下,好消息!”

“陕西爆发大规模起义,伪朝的日子更难熬啦!”

杨敬仁神色激动的说道。

在策动教众起义的问题上,他们也出了不小的力。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陆陆续续派出了数十支精英小队,深入北方联络当地白莲教。

现在的陕西义军中,也有几支队伍是他们支持的。

“好!”

傅皓轩面露喜色的说道。

官军正在调兵遣将,新一轮的大战即将爆发。

面对没有文官拖后腿的多省联军,傅皓轩的心里完全没底,吴国内部也是人心惶惶。

此时陕西叛乱的消息传来,对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陛下,陕西发生叛乱,对天下义军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我们却是喜忧参半。

伪朝不会因为陕西发生变故,就停止对我们的大战。

接下来的江南会战,伪朝主力是两广、湖广、闽浙五省的军队,他们后勤全靠地方自筹。

西北闹的再凶,也影响不到他们,我们面临的军事压力并不会减小。

真正的受益者,还是蜀地的东王。

陕西之乱断了蜀中官军的念想,他们再也无法获得伪朝支持,东王夺取蜀地几乎没有悬念。

到时候前后夹击,夺取汉中也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占据蜀地和关中,运气好的话,甚至能够复刻强秦之势。

我们必须要加快进度了,不然接下来的天下争夺中,又会增加一个劲敌!”

礼部尚书胡宇哲的话说完,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在天下争夺中,一直流传着“四边四角一中原的论调”。

从历史经验来看,占据蜀地和关中的政权,一直都是天下争夺中的最有利竞争者。

可以说,这次陕西大起义,东王直接赢麻了。

相比之下,吴国的处境,就没有那么美妙啦。

随着两广福建的开发,现在的江东之地,早就从四边之地变成了四战之地。

吴国从北伐失败开始,战略上就逐步陷入被动。

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现在他们想要打出去,那是相当的困难。

“胡大人说的不错,我们此时的处境,确实非常危险。

不过陕西义军,不可能一直留在关中。

持续干旱少雨,即便是关中大族手中存粮,依旧非常有限。

现在的义军队伍,足有上百万人之多,不是陕西能够养活的。

如果这些义军出了潼关,对我们的帮助就大了。

陛下,臣提议向陕西义军提供支持,鼓动他们出兵河南!”

兵部尚书范修文率先给出了方案。

在天下争夺中,今天的盟友,到了明天就可能变成对手。

东王魏豪做大,并不符合吴国的利益。

割据蜀地,就是他们的底线。

人心最是微妙,如果再让东王获得关中,这场天下争夺战,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范大人,让陕西义军出关,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陕西就算再怎么物资匮乏,也够他们折腾一年半载。

江南会战近在眼前,官军最迟下个月,就会向我们发起全面进攻。

估摸着使臣都还在路上,会战就打了起来。

指望陕西义军出关,替我们牵制官军,纯粹就是做梦。

当务之急,还是筹备大战吧!

至于天下局势,等赢了这场大战再考虑也不迟。”

钭瑞宇的话,点燃了朝堂上的混战。

一众官员各抒己见,所有人的话都有道理,搞的傅皓轩很是头大。

“够了!”

“叫你们过来是议事的,不是让你们推诿扯皮的。

老子只要解决方案,其他各种理由,都不要拿出来扯淡!”

傅皓轩忍不住爆了粗口。

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一样是白搭。

吴国现在需要的赢得战争,其他所有问题,都可以拖到战后再说。

……

南昌城。

“将军,伪朝大军出了临江府,正向我们这边杀来。

郑瑞涛和李牧两个贼子,都出现在了军中。

……”

收到这个消息,南昌镇守将军向清虹,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

他何德何能,一下子遇上两位大虞名将。

原本以为五万守军,足以让南昌城固若金汤,现在看来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立即向朝中发求援信,把我们面临的局势,给陛下说清楚!

传令各部,立即征召民夫,严守各地要道。

凡敌军可能经过的路线,一律坚壁清野,绝不允许一粒粮食、一尺布、一斤柴落入敌军手中!”

没有丝毫迟疑,向清虹当即做出了决定。

吸取了上一次楚国战败的教训,吴国没有一上来就集结大军,同官军进行大会战。

当然,他们进行大会战,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湖广官军进攻九江,江西一线的官军攻打南昌,浙江一线的官军攻打杭州,北方的官军也将目标对准了徐州。

上述地区,全部都是战略要地。

丢了任何地方,都会让吴国非常难受。

除了四大主战场,沿海地区也遭到了朝廷水师威胁。

盘踞在松江的官军,也在向苏州府进发。

多线战场一起开干,吴国应付的非常吃力,只能先采取战略防守,再伺机寻找机会破敌。

“向将军,不能这么干啊!”

“南昌附近全是人口稠密区,城中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口。

一旦进行坚壁清野,势必把这些百姓,逼到伪朝那边。

到时候……”

知府孔智宸急忙劝说道。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理由,真实原因还是周边的土地房产,都落入了官员手中。

为了争取读书人的支持,吴国建立之后,傅皓轩做出了一系列的让步。

遭到血腥屠戮的士绅集团,重新在吴国复活。

他们联合功勋派,成为了新的统治者,瓜分了最肥美的土地。

南昌这边情况更严峻,当地官僚都是从楚国收编过来的。

高层可以调换,下面的基层,撤换成本太高,吴国并没有对他们动手。

这些人投奔吴国,完全是顺应大势,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并不高。

一旦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很容易让这些人和吴国离心离德。

在大虞和义军之间,大部分士绅,还是更倾向于大虞的。

毕竟,在义军这种新生政权中,话语权最高的是功勋武将,文官地位差的远。

倘若加入义军,无法拿到更多利益,大家凭什么跟着造反。

“哼!”

“谁敢投奔伪朝,老子灭了他的全家。

现在这种关键时刻,一切以守卫南昌为上。

府城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就分散到下面的县城、要塞中。

实在是容纳不下,就让他们进入山中暂避。

我们只要把青壮男女,集中起来守城即可。”

向清虹的话,让一众本土官员面如死灰。

山中暂避,纯粹就是扯淡。

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南昌附近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连树都没几棵。

猎户这个职业,都从周边消失了。

收走了他们的粮食,把人赶进山中,分明就是让大家去死。

底层百姓的死活,其实他们也不在乎,可自家宗族必须考虑。

不想跟着上山吃土,那就只能退入城中。

全族老小的性命,都被捆绑在了吴国的战车上,他们想跳车都没机会。

向清虹这么干,明显是吸取了之前楚国败亡的教训,对他们这些人缺乏信任。

“向大人,万万不可啊!

此前楚国崩溃,就是因为……”

不等中年官员把话说完,一柄大刀就从他的身体穿过。

“事情就这么定了,胆敢动摇军心者,此人就是榜样。

在接下来的南昌保卫战中,本将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守卫城池。

为了集中力量,应对敌军的进攻。

诸位大人府中的家丁,本将就暂时借用了。”

向清虹冷漠的说道。

对室内这些人,他并不信任。

前面楚国败亡,内鬼贡献了重要力量。

如果不是有二五仔跳反,官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收复大片疆域。

为了安全起见,他决定先下手,把这些不稳定份子手中的力量收拢起来。

等到大战爆发之后,再送到战场上当炮灰给消耗掉。

手中没有力量,就算心里有想法,也做不了什么。

……

官军大营。

“总督大人、提督大人,前线探马来报,叛军正在坚壁清野。”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并没有感到意外。

为了增加胜算,守城一方坚壁清野,都是常规操作。

相对来说,叛军将领还是缺乏经验。

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派人破坏周边的道路桥梁。

“知道了!”

“对叛军的做法,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舞阳侯面无表情的问道。

主帅的名不能白挂,主持军事会议,就是他的主要工作。

为了这次江南会战,朝廷下了血本。

各路战场,都有可能成为突破点。

具体从哪里撕开叛军的防线,暂时还无法下结论。

“总督大人,南昌城池坚固。

前面卫逆进攻南昌,前后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拿下了城池。

现在敌军坚壁清野,明显是准备和我们打持久战,短时间内怕是难以突破。

不如改为围困南昌,先行抢占周边的城池,而后同湖广官军一起出手夺取九江。

沦为孤城的南昌,就算再能坚守,他们也撑不了多久。”

秦天瑞开口提议道。

作为代理江西第一镇总兵,这一仗对他的政治生涯至关重要。

只有战场上表现的好,才有机会拿回家族基业。

他能够一路走到现在,勋贵集团出了大力,几乎耗尽了祖辈的人脉关系。

现在没有现成的功劳送上门,想要进步只能依靠自己。

“南昌城池坚固,九江府一样不是好打的。

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和湖广官军挥师之后,能够迅速拿下九江?”

舞阳侯皱着眉头询问道。

跳跃式进攻,在过去的平叛战争中经常出现。

不过采用这种战术,多是为了诱敌。

现在的问题是敌军做好了准备,南昌和九江都不好打,谁也无法保证,可以在短时间内破城。

如果吃不下敌军,无法拔掉这两颗钉子,大军深入敌后的风险就太大了。

“总督大人,能不能迅速拿下九江府不重要,关键是让南昌守军相信我们能拿下九江府。

江南地区心向朝廷的人不少,其中不少人还在叛军中身居高位。

如果能够说服他们充当内应,影响敌军将领的判断,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即便是谋划失败,我们也可以顺势拿下鄱阳湖,进军威胁安庆府,打乱敌军的部署。

安庆是南京门户,叛军不敢置安庆于不顾,他们势必要部署重兵过去防守。

我们吸引的敌军多一分,友军面对的敌军就会少一分,有助于其他战场取得突破。”

秦天瑞当即解释道。

在平定叛乱的问题上,勋贵系高层立场是一致的。

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顾全大局。

哪怕再怎么想立功,也必须克制住**,凸显全局战略眼光。

把团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获得勋贵系大佬们的支持。

“李提督,你觉得秦总兵的提议怎么样?”

舞阳侯笑着问道。

听起来觉得不错,具体实施起来,能不能行他完全没底。

为了避免尴尬,索性就来了一出移花接木。

反正人是李牧带出来的,让他来点评,没有任何毛病。

“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要把握好力度。

从叛军的兵力分布来看,明显是准备防守。

常言道:守久必失。

多尝试一下,叛军那漫长的防线,总会露出破绽来。”

李牧笑着回答道。

旧部能够成长起来,他也乐见其成。

别看勋贵系蹦出了不少将领,但这些都是靠基数堆出来的。

年轻一代中,稍微有点儿军事才能的,都被筛选了出来。

能够独当一面的,依旧寥寥无几。

天下这么乱,到处都需要武将带兵去镇压,多几名将领分摊压力也好。

王朝末年,总会有人逆流而上,试图力挽狂澜。

在他的影响下,本该混吃等死的勋贵子弟,意外成为了大虞朝最后的脊梁。

能够为大虞续命多久,谁也不知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