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三十五分。
远征军总指挥部
指挥部内,巨大的风扇徒劳地搅动着凝固滞而湿热的空气,发出的“嗡嗡”声,仿佛挥之不去的蚊蚋,更添了几分烦闷。
PS:电风扇在几十年前就发明了,史迪威吹电风扇这件事情很合理..
中缅印战区“最高指挥官”史迪威,此刻正背着手,那副巨大的暹罗作战地图前踱步。
他那双无比的蓝眼睛里,充满了对当前战局的深深忧虑,军靴脚后跟叩击着潮湿的干燥地板,发出单调而紧张的“格登”声。
“我们只有两个装甲旅旅,杜。”
史迪威两个终于停下脚步,他转过身,用一种担忧无比的语气对杜聿明说道。
见杜聿明没有理会。
他当即将手中的指挥棒指向了那片代表装甲部队的标记上并且重重一点:“两个轻型装甲旅以及我们的炮兵集群能撕开敌人的防线吗?”
“我们是要进攻的暹罗!”
“是要啃日军经营了一年的加固防线!”
“M3斯图亚特,他们虽然在丛林之中机动能力很强,可他们抵挡不住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攻击。”
“就凭这一点力量,去和日军的三个师团硬碰硬?”
“这更像是让我们的士兵开着敞篷车去参加一场钢铁的葬礼!”
史迪威焦虑就像帐外的雨云,沉甸甸地压在指挥部内每个人的心头。
他清楚的知道那些美国大兵究竟是个什么德行。
在战争爆发之前,他们普遍缺乏训练。
很多陆军步兵师都只是个空架子。
军官素养较差,就连陆军参谋总部都不知道未来陆军的具体发展方向。
否则,他们也不会派遣大量的武官前往各国以学习各国的步兵战术。
这些都是美国陆军的劣势。
楚云飞很清楚,现如今的杜聿明应当也颇为清楚才对。
然而在他对面的代总司令杜聿明,脸上却不见忧愁色。
他正用一块洁白的丝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中的M1911。
神情平静,甚至带着几分闲庭信步的从容。
这把枪,还是史迪威赠送给他的。
杜聿明将手枪的零件一一拆解,又熟练地组装起来,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直到史迪威的抱怨告一段落,他才抬起头,那双锐利的眼眸中,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
杜聿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史迪威将军,你似乎忽略了最强大的武器。”
史迪威很多时候会习惯性的过于看重后勤,看重战略储备,也很看重士兵使用的武器。
这种情况下往往忽略了远征军士兵们的超高战斗素养。
这是一种另类的“唯武器论”。
史迪威眉头一挑:“什么?”
“是人。”
杜聿明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他的气场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他没有去看装甲旅的位置,而是用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那片代表着中国远征军的数万大军的蓝色区域上。
“我们在兵力上,对当面之敌,形成了接近三比一的绝对优势!”
杜聿明的声音铿锵如铁,充满了对麾下将士的无限信任,“我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百战精兵!”
“他们或许没有你们美国士兵那样的伙食,没有那样精良的单兵装备,但他们也有同样的东西,是日本人,也是全世界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比拟的。”
“那就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意志!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史迪威:“将军,我承认装甲部队在正面作战之时固然重要。
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是握着枪的人!
在暹罗的丛林里,在那些泥泞的稻田间决定最终胜负的,不是谁的坦克更多,而是谁的刺刀更利,谁的兵力更多,谁的脊梁更硬!”
史迪威叹了口气:“杜,我知道远征军士兵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暹罗攻略战的作战计划
“只是这个作战计划大概率会消耗我们很多的兵力。”
“训练有素的士兵对于任何一支军队而言,均是宝贵的财产。”
史迪威很显然在反对杜聿明的作战计划。
只是,随着远东战区的逐渐好转,**部队逐渐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就像此次的远征作战。
即便是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也只有建议的权力,而没有决定权。
此前,史迪威在国内的时候,杜聿明计划推行无比顺利。
各部队也完成了进攻前的最后准备。
眼下,刚刚返回前线不到半月的史迪威想要插手干预到此次的进攻计划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能。
要知道杜聿明同样心高气傲。
他颇为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计划执行起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却是最为稳妥。
这种打法。
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优势兵力基础之上。
撬开防线,进行大迂回,大包围。
全歼包围圈内的全部日军。
一旦成功,最次也是重创暹罗方向的日军主力部队,肃清整个东南亚也不是什么难事。
“关于本次的暹罗攻略战,我在龙城之时和楚聊过,他也不看好将主要进攻方向放在南部地区,他也倾向于逐步蚕食的作战方式,而不是这样大开大合”
本来杜聿明对史迪威还算有些耐心。
但当他听到史迪威在用楚云飞的名义去佐证自己的想法,杜聿明当即冷笑了一声:“史迪威将军,我才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而你只是具备一定程度的建议权,我只希望你能够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史迪威脸色略显难堪。
尚未来得及再说些什么,廖耀湘为避免局势再度升级,当即上前出声道:“杜长官,已经到达总攻发起时间,请下命令吧”
——
凌晨五时,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笼罩着缅甸的雨林。
远征军南路军。
攻击阵地上,日军防线的对面。
第五军第二百师的一名普通战士正紧紧地握着手中崭新的M1加兰德步枪。
他的心脏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
而在他的身边,是成百上千名和他一样,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百战老兵。
他们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被压抑到极致的、即将喷薄而出的怒火与渴望。
在他们身后,那片被伪装网严密覆盖的炮兵阵地上,数百门黑洞洞的炮口,早已昂起了高傲的头颅,如同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全军!”
杜聿明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清晰地传入每一个指挥官的耳中。
“总攻开始!”
“开炮——!”
刹那间。
二十四门150毫米加农炮、大量的105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以及重型迫击炮,几乎同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
日军阵地之上。
日军上等兵田中健太蜷缩在潮湿而闷热的堑壕里。
手上拿着一块破布费力地擦拭着枪膛里的水汽。
空气中弥漫着腐烂树叶和泥土混合的古怪气味,远处的虫鸣和不知名野兽的嚎叫,为这片寂静增添了几分诡异。
“又是该死的一天。”
他身旁的老兵小声咒骂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干硬的饭团,就着冰冷的雨水,面无表情地咀嚼着:“支那人已经半个月没有动静了。”
田中健太没有说话,只是茫然地望着对面那片漆黑的、如同巨兽般蛰伏的山林。
他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就在此时,一阵奇异而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轰鸣声,隐隐传来。
“什么声音?”
老兵停下了咀嚼,警惕地侧耳倾听。
那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从最初的沉闷轰鸣,逐渐汇聚成一种撕裂空气的、令人灵魂战栗的恐怖尖啸!
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忽然响起。
“是炮弹!!”
一名哨兵声嘶力竭的吼叫,在寂静的阵地上炸响:“敌袭!”
田中健太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一瞬间被点燃了。
他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大力量狠狠地抛向空中。
灼热的气浪瞬间席卷了他的全身,撕碎了他的军装,也撕碎了他所有的意识。
大地在剧烈地震颤、呻吟,仿佛要被彻底撕裂。
日军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在这种级别的、饱和式的重炮打击下,如同饼干般被轻易地砸碎、掀翻!
坚固的机枪暗堡被连根拔起,抛向空中,再化为一团团粉碎的烟尘。
阵地上的日军,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在毁灭性的爆炸中,连同他们的工事一起,化为了漫天飞溅的血肉与碎石。
炮火准备仅仅二十分钟的时间。
日军布设在颁布拉贡,班迈的外围防线当即首当其冲,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距离前沿阵地仅仅不到三公里的日军地堡内。
守军大队长西岛晓也少佐,死死地抓着潜望镜,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引以为傲的防线正在被撕碎,的手下的那些所谓“弟国勇士”此刻正被一片连绵不绝的火海所杀死。
“轰!轰隆!轰隆隆——!”
西岛晓也的耳朵瞬间被震得嗡嗡作响,但他依然能从那铺天盖地的爆炸声中,分辨出不同口径火炮。
有75毫米山炮清脆的炸响,还有更大口径火炮爆炸之时的闷声。
西岛晓也的心,随着大地的每一次颤动,一寸寸地沉入冰冷的深渊。
“大队长!”一名通讯兵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黑色的硝烟和无法掩饰的恐:“现已确认第一、第二中队的电话线全部被敌军火炮炸断,前沿观察哨也全部失联我们已经无法与前线作战部队联络!”
西岛晓也仿佛没有听到。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眼前地狱般的情景与他所掌握的情报进行着绝望的比对。
新编第十三军。
军长虞志行。
前身是滇军一边境二流部队,地方军阀出身。
部队战斗力较差,仅仅装备了部分的法械轻武器。
这他娘的是仅仅装备了部分的法械轻武器?
难不成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美国人就已经运来了大批的武器装备,甚至还完成了相应的训练?
还是说,美国人已经在缅甸部署了相应的作战部队,这场炮火乃是美军炮兵部队所为?
西岛晓也嘀咕自语。
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脊椎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知道,继续留在这里,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和那些被炸成碎肉的士兵一样。
为了消耗敌军的钢铁资源而白白丢掉自己的性命。
作为军官的西岛晓也深知美国的工业实力,也知道此条情报的重要性。
当即二话不说,转头命令道:“命令,第四中队即可脱离战斗,掩护大队部及警戒小队撤离,同时派遣骑兵通讯员赶往联队部示警。”
副官一脸的震惊:“大队长,您这是打算撤退?”
“不然呢,难道要战死在这阴暗的地堡之中吗?”
西岛晓也喃喃道:“我们需要活着将情报带出去,至少要让司令官阁下知道,我们的对手现如今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副官不是傻子,当即躬身点头:“哈依!”
战场之上。
普通的远征军士兵们感受着脚下大地传来的震动。
有战士探头看向了对面那片被火光与浓烟彻底吞噬的日军阵地。
这是他们的炮火!
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足以将敌人彻底碾碎的强大力量!
当炮声终于停歇的瞬间。
嘹亮的冲锋哨声划破了长空!
“嘟~嘟嘟~!”
“为了国家!为了死去的弟兄们!冲啊!”
一名连长拔出腰间的手枪。
第一个从战壕中跃出,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却充满了力量。
“杀!”
上千名远征军将士,如同决堤的洪水。
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向着那片还在冒着黑烟的死亡阵地,发起了势如破竹的总攻。
哒哒哒~!
轻重机枪持续压制着日军还在抵抗的火力点。
战士们则是飞快向前跃进,或抵近爆破,或呼叫炮兵支援。
日军此处的防线兵力不过区区两个大队而已。
这场战斗。
从一开始便失去了任何悬念。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摧枯拉朽的碾压。
当王二柱和他的战友们。
踩着还在冒着硝烟的弹坑,冲上那片被炮火彻底犁平的日军阵地时。
看到的。
只有一片狼藉的废墟和残缺不全的尸体。
“娘的,这仗打的太容易了。”
一老兵感慨万千:“咱们之前从没有打过这样的富裕仗。”
日军近四个月没有主动发起大规模攻势。
背靠美国的远征军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对付这帮日本人,火炮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而班纳周边的防线,对于日军而言充其量仅仅只是预警阵地,外围防线而已
第五军的最终目标,是班龙达府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