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聊斋之大郎求生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3章 中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哪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十五月亮十六圆,中天如昼明镜悬,赏月忽见南飞雁,期盼来春燕归还!

余府众女在寰宇圣地静修月余,只觉无趣,静极思动,纷纷抱怨起来。

世间繁华迷人眼,余府众人皆是红尘俗世客。

如何能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舍弃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与青灯为伴呢?

余大郎心知修炼之法,欲速则不达。

一张一弛,阴阳共济,劳逸结合,方为上上之选。

恰逢中秋佳节,他便带着众女回归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

不差钱的余大郎,大手一挥,散去纹银数千两。

牛家村内外,张灯结彩,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一副欣欣向荣的盛世之景。

如今的牛家村,在余大郎不吝钱财的建设下。

日益繁荣昌盛,不断吸纳周遭百姓来此定居。

过往商旅,皆被牛家村半路截留……

余记茶楼内,推陈出新的神怪故事、傀儡戏以及杂耍。

更是令娱乐活动匮乏的百姓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余记粮油铺与余记书铺物美价廉,令周遭百姓与书生津津乐道。

余府麾下的三层珍宝阁,已开业营生。

一楼经营人间极品,内藏名贵之物,余大郎规定只用黄金进行交易。

例如精美绝伦的蜀锦、琅琊古城的美玉、昌南古镇的瓷器、公冶世家的神兵宝甲、大儒真迹墨宝以及一些贡品蜂蜜、野山参、鹿茸、灵芝等世间珍品。

二楼经营仙灵之物,此间多是一些奇花异草、仙果灵泉、灵矿神铁!

余大郎规定此间宝物,仅能等价换取,不收钱财。

珍宝阁二楼,分为数个区域,挂着一个个尺长竹牌,上书一样样仙灵之物。

曾有商旅对此提出质疑,珍宝阁内是否有仙灵之物。

坐镇珍宝阁的赛半仙,直接取出数株灵芝仙草以及几块灵矿。

商旅得见灵物,大开眼界,疑虑顿消。

此后逢人便言牛家村所见所闻,口口相传,流传甚广,美名远扬。

世人闻之,皆生好奇,欣然而往,欲一窥仙家宝物!

只可惜大乾灵物稀缺,珍宝阁二楼尚未开张。

有一些梁上君子听闻珍宝阁藏有奇珍,趁着夜色,曾来光顾几次。

皆被赛半仙整治一番,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珍宝阁三楼作为拍卖行以及交易所。

此地自开放以后,来往商旅络绎不绝,纷纷将一些奇珍异宝拿来珍宝阁拍卖。

期望以此,能获取更多钱财!

余府名下数百家闲置店铺,亦早已全数被商人花重金租去。

余府门前,青石路两旁,修建许多凉亭,栽种桃林,无一丝闲置土地。

一些豪商拎着贵重礼物,登门拜访,欲求取一地,修建栖身房舍。

芸娘不愿破坏青石路旁的桃源以及供人休息亭舍,婉言拒绝!

豪商无法,便花费重金从临近的牛家村村民手中,买回一块土地。

效仿珍宝阁,修建了三层楼阁,开设了一家奇宝阁……

阁内所卖之物,与珍宝阁相比,天差地别。

不过低端宝物,却能满足大多数百姓的需求,生意相当红火!

这令余府大管家老李十分不忿,对方明摆着是来砸场子的……

不过余府主人,无人在意凡俗的金银财宝。

因此,李管事在意难平,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有些事情一开先河,从众者甚多。

许多商旅见状,纷纷花费重金收购牛家村百姓手中的土地。

其中就有六欲魔宗修建的妓院采环阁。

采环阁一出现,令牛家村灯火辉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无数痴男怨女,欲拒还迎,夜夜笙歌,醉不休,人不寐!

余大郎不屑经营皮肉生意,有伤风化,有污门风。

可六欲魔宗麾下的极乐净土,却无任何顾忌……

余府名下真正日进斗金的生意,非十二重摘星楼莫属!

自此楼开业以来,时常人满为患。

数百里之外的府城之人,听闻荒州出现天下第一楼。

皆心动不已,呼朋唤友,一同登高望远。

亦有一些数千里之外的文人雅士。

从商旅口中,风闻摘星楼之盛况,空前绝后。

不辞舟车劳顿,纷纷驱车前往一观。

这就导致十二重摘星楼,天上白玉京的美名,短时间内传遍天下!

袖舞戏班的徐老班主,近来笑的肚子疼,乐的都快找不到北了……

进入摘星楼的商旅,非富即贵,每场戏曲结束的赏银都按两起步。

若是遇到巨贾斗富,更是会有成百上千两的赏赐!

徐老班主人老成精,知道钱财太多,若无实力,只会多生事端。

老人以养女童梓钰怀的名义,将每日收获赏银上交余府七层。

戏班之中,自然有人对此忿忿不平。

徐老班主并未生气,反而将事情说开,好言相劝。

令众人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

戏班之人也知道若离开摘星楼,戏班又要流离失所,风餐露宿。

那种为一日三餐,四处奔波的苦日子,他们可不想在经历一遍。

此事最终,亦只能不了了之!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临近的马家镇,随着贩夫走卒、樵夫渔家纷纷赶往人声鼎沸的牛家村。

此地人去楼空,往日盛况不复,穷困潦倒,自然而然败落了……

胖县令吩咐幕僚师爷,召来镇上士绅豪商,欢聚一堂,共议大事!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

希望合众人之力,寻找生路,恢复马家镇往昔的繁荣。

可人心叵测,众人各有算计,私心作祟,面对无可匹敌的对手。

此次共谋出路的会议,只能草草结束,不欢而散。

狡兔三窟,尔虞我诈。

马家镇的士绅商贾,皆精于算计,岂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时逢中秋,牛家村村后溪流与村外大河交汇处。

此地乃是余府门前青石路的尽头。

余大郎规划此地时,有感船只往返,总是搁浅。

焚香祈神之后,清理一段淤积的河道,修建了一个停泊的深水码头。

如今七八艘灯火辉煌的画舫,并排停靠在岸边!

其中一艘十丈有余的画舫楼船之上。

马家镇马老员外,与镇上几位商贾正在把酒言欢。

几人得意洋洋地诉说着自己,在牛家村获利甚多!

于此同时,旁边一艘稍逊一筹的画舫之上。

胖县令与几位士绅面对美酒佳肴,兴致缺缺。

这时幕僚师爷小步走了进来,在胖县令耳边嘀咕了几句。

胖县令闻言,霍然起身,怒道:“这群见利忘义的小人。

怪不得本官邀请他们共商大事时,一个个推三阻四,左顾右盼。

原来皆是两面三刀之辈……”

士绅们见状,赶忙问道:“不知发生何事,令大人如此大动肝火?”

师爷回道:“镇上马员外本与吾家大人结成同盟,约定共进退。

如今对方背弃盟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早已在牛家村添置数处店铺,生意红火,日进斗金!”

士绅们闻言,个个面露不快,义愤填膺,欲找马员外等人争辩个是非。

胖县令见状,一反常态的冷静下来。

言道:“尔等此去定是徒劳无功,何必自取其辱呢?”

一青衫士绅若有所思,抱拳一礼,问道:

“想必大人亦不心甘情愿,轻易放过这群背信弃义的小人!

不知有何良策?”

胖县令笑着说道:“商人逐利,乃天性使然!

吾等饱读诗书、志趣高雅,亦免不了世俗阿堵之物。

对方光明正大做营生,赚取真金白银,吾等无缘置喙。

不过,对方枉顾盟约,背信弃义,于理不合。

本官决定,亲自登门拜访此地主人。

将马员外等人名下,日进斗金的营生夺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