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 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

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 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在这之后, 我们后人评价大明的时候还有那么一句话, 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

这句话听起来真的是太让人感觉震撼了。

在这之前, 说的话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是皇帝为国本不能涉嫌。

甚至像李世民这样的马上皇帝, 在登基之后都逐渐减少了御驾亲征的次数。

但是现在听到这句话,几乎是一下子就唤醒了他们心中原本的热情。

对于一个能征善战的皇帝来说,这句话实在是太能诠释他们心中的热血和独特的浪漫了!

朱元璋虽然对朱棣迁都的行为非常不满,尤其是他迁的都还是北平而非自己选定的地方。

但是听到这句话之后, 他心中的不满削减了不少。

“老四还挺有想法的。”

【迁都是个漫长的过程, 从永乐元年开始,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 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五月,朱棣开始营建北京, 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永乐九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

永乐十四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落成。同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哪怕是改朝换代之后,也没有对北京做什么变动,基本上全盘继承了下来。

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

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

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

到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因原本淤塞的大运河会通河段全面疏浚,

明朝停止海运,改由大运河漕运,由陈瑄负责,驻节淮安。

从此,长达1794千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成为明代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朱元璋神色复杂的看着朱棣。

对这个儿子,他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不过从某种方面来说,朱棣确实是最像他的一个皇帝了。

【虽然自己是因为削藩这件事情上位的,但是朱棣也觉得,藩王的权势过大并没有什么好事。

就跟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怕自己手下的武将也这么干一样,朱棣是藩王造反起家,他也怕其他藩王们会继续自己这个路子,也这么起家。

所以虽然朱棣即位伊始,恢复了诸王的王爵,还对他们大加封赏,

如赐谷王朱橞钞十万锭、赐周王朱橚钞八万锭、赐齐王朱榑二万锭、赐辽王朱植钞二万锭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朱棣也严密注视着藩王的动向,进一步便着手削藩。】

【这个时候朱棣也要感谢一下自己的好侄儿朱允炆了,有他珠玉在前,朱棣自然知道,太过激进的削藩手段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后患无穷。

所以朱棣的手段相对会温和很多,其中较强有力的措施有三:迁徙边疆要地的藩王于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废黜藩王为庶人。

他将宁王朱权的封地由大宁迁往南昌,谷王朱橞由宣府重镇迁到长沙,辽王朱植由广宁重镇迁到内地荆州,韩王朱松封地由开原迁到平凉。

与此同时,代王、岷王、辽王及朱棣同母弟周王的护卫均被削夺,使其军权不足与朝廷相抗。

虽然和之前大权在握的时候差了很多,但是好歹命是保住了,藩王的头衔也在,荣华富贵是有的。】

【齐王朱榑、谷王朱橞就比较惨了,直接被朱棣废为庶人。

其中齐王朱榑在朱允炆时期就被废为庶人了,是朱棣恢复了他的旧封,

但他恶性不改,“阴蓄刺客,招异人术士为诅咒,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更不登城夜巡。”

后被人告发,朱棣将他召回京师,朝臣有人弹劾他的罪过,齐王却当廷蛮横道:

“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

那这不是在朱棣的雷点上蹦迪吗?

给你好好当藩王的机会你不要,还真以为这四哥是什么善茬?

于是朱棣断然将其禁锢于南京,革去三护卫,将他及其子孙都废为庶人。

至于谷王朱橞则是起初被迁往内地,常因有金川门迎降之功而自傲,

永乐十五年,由于他阴谋打建文帝的旗号谋反,被废为庶人。

其他老老实实的藩王,基本都能得到善终了。】

刘彻失望的摇了摇头:“还是不够狠啊,要那么多宗室养着做什么?”

虽然姓朱,但又不是真的猪,不能杀来吃。

只是给国家财政罢了。

桑弘羊这个时候是无比感激自己遇到的皇帝是刘彻,而不是朱棣。

他几乎不敢想,一个皇帝养那么多宗室会是多么大的一笔支出啊!

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啊那些明朝的皇帝们,怎么财政大臣的命就不是命是吧!

要么说还得是他们陛下呢,这推恩令玩起来可真是没有藩王们什么事了。

连带着他看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都顺眼了几分呢。

倒是除了明朝之外的藩王们都眼热的看着朱世珍,巴不得自己是去明朝当藩王呢。

这可比在他们现在时不时提心吊胆什么时候要削藩舒服多了。

朱元璋看朱棣倒是顺眼了不少:“你小子倒是还知道兄友弟恭的。”

也不是完全都给弄死,多少给自己的兄弟们留了条活路,这就让朱元璋很满意了。

至于那两个不知足的,被削藩也是活该。

而且朱棣好歹还给他们留了条命呢,荣华富贵听起来也没少,起码比朱标那儿子强多了。

朱棣恭敬的说:“父皇自幼教导,儿臣不敢忘。”

【在军事上,朱棣也没有放松。

他是由掌握军权而夺得皇权,深知军兵的重要。

尤其是京师的军兵,更是皇权的重要支柱。

朱元璋时期,京师设有京军,是最精锐的兵力。

据洪武四年统计,共有二十万七千八百余人。

但其中精锐,据说只有七八万人。

京军分编四十八卫,由五军都督府统领教练。

朱棣为加强京军,在京师组建三大营。】

【其一是“五军营”,即原由五军都督府教练的军兵,分为步兵与骑兵两个兵种,包括京师卫所军和各地抽调来京的班军。

其二是“三千营”,由边境少数民族即所谓“边外降丁”组成,主要是骑兵。原来只作为仪仗,后来主要用于巡哨。

其三是“神机营”,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据说当时采用安南神机枪的制造方法,制成神机枪和神机炮两种火器,炮利于守,枪利于战。神机营成为作战力较强的机械兵种。】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还蛮开心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想得周到,那都是给他们大明留下的根本。

但是很快他就不开心了。

【三大营都设有“提督内臣”或“坐营内臣”,另有武臣及坐营官、司官、把总。神机营还设有“监枪内臣”。

京军三大营兵多用于朝廷的重大军事行动,平时捍卫京师。

这些内臣,也就是宦官。

虽然朱元璋想了很多办法来防止宦官干政,但是也架不住这皇帝硬要捧啊!】

陈曦表情疑惑:【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各朝各代宦官专政的前车之鉴可谓是车载斗量,

怎么就总有皇帝觉得自己是那个特别的,怎么用都没事呢?

就算是你用起来没事,你怎么知道你的后人也能跟你一样呢?】

朱棣:“……”

朱元璋勃然大怒:“老四!!!”

朱标:“……”行了,又是他要出场的时候了。

【当然了,朱棣对宦官们的重用还不止于此,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继续说他军事上的事情。

除了对京师的防备做了改善,朱棣还对北部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

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以京军为后盾的分地防御的边防格局初步形成。

毕竟这次的京师可是在北京呢。】

【还有在永乐初年,朱棣遣在宫中担任亲卫的义子安定王后裔脱脱空降哈密,设哈密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