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渣的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施琅这一辈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镇江,京杭大运河江南段,也是大运河江南段和长江的交汇处,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江南米粮赋税通过运河与长江南上北下,占领了这里,就切断了江南财赋北上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

阳光炽热,芦苇轻拂,水面波光粼粼。

西津渡,镇江水师驻地,岸边一艘战船上,新任的镇江水师总兵施琅站在船头,正在看着水面上的镇江水师们操练,却似乎魂游天外。

要是当日没有执意杀了曾德,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数十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这份懊悔一直伴随在施琅的心头。

少时学书不成,弃武从文,转眼韶华已逝,如今年过半百,两鬓斑白。

清顺治三年,随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降清。

顺治五年,走投无路,投入郑成功麾下,屡立战功。

顺治九年,受施琅节制的部将曾德为求出人头地,投入郑成功营中充当亲随。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驰令勿杀,施琅却悍然不顾,将曾德斩杀。

郑成功见施琅违令擅杀郑氏旧将,断定他反形已露,将施琅、施琅之弟施显、施琅父亲施大宣拘捕。施琅逃到大陆。郑成功得知施琅逃入满清,将施大宣、施显处斩。

施琅得知父亲和弟弟被杀的消息,对郑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廷,一意同郑氏为敌。

自投清以来,施琅先后担任副将、总兵、水师提督等,参与清军对台湾郑氏的进攻和招抚。

康熙七年,清廷遣使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上《尽陈所见疏》,强调不能容许郑氏盘踞台湾,议谏被束之高阁。迁界令下,留京宿卫,长达七年。在京之日,甚为贫苦,依靠妻子在北京当女红裁缝贴补家用所需。施琅蛰伏待机,每日在府内耐心等待朝廷起用。

康熙十五年,八月初,浙江反叛,东南岌岌可危,在黄锡衮陈廷敬等大臣的力荐下,让他挂江南水师提督衔,任镇江水师总兵。

出任镇江水师总兵,虽然官职上并没有提升,甚至不升反降,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复出迹象。

对于施琅来说,羁旅京城,南方不断传来的反叛军情,让他心情沉闷,度日如年。

离京之前,皇上殷殷叮嘱,海阔天空,施琅壮志踌躇,誓要立下一番功业。只要稳定了东南半壁,便可让朝廷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除了吴三桂,才有可能促使朝廷出兵,平定台湾。

到了镇江,未能看到台湾或福建的战船北上,施琅也能腾出手来,操练水师。至于占据大半个浙江的王和垚部叛军,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目光扫向运河西岸,水师营地以西的银山要塞,山上山下有两千余绿营兵驻守,旌旗飘飘。

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清将管效忠带一万多大军驻守于银山,被郑成功的铁人军击溃,死伤无数。台湾郑氏虽然大不如前,但就凭这两千兵马,能防得了谁?

至于运河西岸的镇江城,里面有两千旗兵驻守,城墙上的炮口张大着嘴,像是食人的猛兽。

十几年没有战事,那些个铁疙瘩,还能用吗?

再看向运河东岸的圌山炮台,二十多门巨大的红衣火炮盘踞其上,直对长江江面,似乎威风凛凛。那是为进入长江、攻打南京的台湾郑氏准备。

台湾郑氏,郑成功已经死了,如今是他的儿子当权,报仇的意愿,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当日,他要是不强行斩杀曾德,郑成功也不会杀了他的父亲与弟弟吧……

亲人的血海深仇,他能报吗?

“这兵,还得练啊!”

心思回到操练的水师身上,施琅轻轻摇了摇头。

就这些乌合之众,能经得起台湾郑氏的水师攻打吗?

郑氏陆战不行,朝廷不重视水师,什么时候,他才有机会组建水师,报仇雪恨啊?

看了看汗流浃背,狼狈不堪的水师士卒,再看了看日头,施琅轻轻摇了摇头。

“收兵!”

按他以前练兵,比这更热的日头,照练不误。但时过境迁,自己新来乍到,还要拉拢军心,不能硬来。

在京城待了七年,磨炼了他急躁的性子,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比如这练兵,即便他把兵练得再好,朝廷会立刻出兵吗?

以如今的战事情形来看,会不会攻台都不一定。

“父亲,听闻李之芳的女儿李若男与浙江叛军贼首王和垚有些瓜葛。李若男关押在南京,浙江叛军会北上攻打南京城吗?”

次子施世纶追随着父亲,一边往岸上走,一边问道。

施琅有八个儿子,长子施世泽过继给施琅亡兄施肇科为嗣子,在京城当个小官。此次南下,次子施世纶已经成人,精明强干,随他一同前往。至于他的其他六个儿子和妻妾,则是作为质子,都留在了京城。

“你是担心叛军北上,攻打镇江吧。”

施琅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前几日苏州传来的军情,浙江叛军在苏州与浙江边界上耀武扬威,似乎要攻打苏州。”攻打苏州?

施世纶吃了一惊。

如果浙江叛军破了苏州,南面的无锡常熟等地都没有多少驻兵,岂不是叛军一路北上,直到镇江?

“苏州几千兵马,那么容易攻打吗?镇江近万守军,又有瓜州倚为掎角,叛军才多少人马,哪敢轻易动兵?浙江不要了吗?”

施琅摇摇头一句。

当年郑成功兵强马壮,也是四五万精兵才敢北伐。浙江叛军不过几千人,还要留部固守,他们有多少兵马,胆敢北伐?

施世纶点点头,心头轻松许多,似乎又有些失望。

他也许建功立业,但战争血淋淋要死人,他又有些害怕。

“父亲,官军能平定战乱吗?什么时候能灭了郑氏?”

儿子的话,让施琅一怔。

他上了岸,并没有回答儿子,闷头向着水师营地走去。

想要灭了台湾郑氏,先平定了吴三桂与各路反清势力再说。

即便是平定了吴三桂与各路反清势力,朝廷会想收回孤悬海外的台湾吗?

施世纶不再言语,跟在父亲身后。

施琅父子返回水师营地,向着岸边营房走去的时候,一溜溜漕船沿着运河顺流而来,缓缓进了镇江码头,一些船只直奔长江,而另外一些漕船继续向前,朝着镇江水师的渡口而去。

一艘漕船上,一身漕丁打扮的曾大成,小心地打量着渡口周围的情况。

对于曾大成来说,经历苏州一战,此刻的他信心爆棚,对于眼前比苏州水师多不了几艘战船的镇江水师,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施琅……老子倒要看看,你有多厉害?”

曾大成嘴里念叨着,眼神幽幽。

水师进入码头,先破了镇江水师的战船,进而上岸,攻打镇江水师大营,凭水师将士,他有绝对的信心。

至于骑兵以及大军,则是随后赶到。

不过,这已经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他现在考虑的,只是大破清军镇江水师,会一会大人口中的那个施琅。

他向着镇江水师的码头看去,炙热的日光之下,甲板上的清军寥寥无几,几乎都上了岸,或钻进了船舱中。

“土鸡瓦犬!”

曾大成冷笑一声,低声道:“传令下去,准备!”

天热点都忍不了,算什么强军,让他又低看一眼。

“漕船停靠码头,千万不能进入水师驻地,要不然后果自负!”

码头巡检查看了文书,向毛县令归还了文书,却不急着让漕船入港。

“船上装的什么?有没有私盐兵器等违禁物品?我们要上去看看!”

“本官自然知晓。你区区一介胥吏,怎么如此蛮横无理?”

毛县令硬着头皮,脸色一板。

想他堂堂一线父母官,竟然被这些油滑小吏刁难,真是岂有此理!

而且船上都是火炮,兵器什么的,一旦被查出来,他可要小命不保。

“大人,你先让让!”

黄百谷赶紧将毛县令拉到一旁,一个钱袋已经塞到了巡检的手中。

“都是桥梁,哪有什么违禁物?您老给通融通融……”

手里沉甸甸,在捏了捏银子的形状,巡检脸上笑开了花,钱袋塞入了腰间,挥了挥手,手下心领神会,赶紧给漕船放行。

“这些奸猾小吏!”

眼看着漕船进入了码头,毛县令放下心来,愤愤一句。

这样一来,最起码不用当着他的面,图穷匕见了。

“全天下的贪官污吏,不都是这样吗?”

黄百谷微微一笑,眼光却瞄向了远处的镇江水师驻地。

“传令下去!前面的漕船靠码头停泊,后面的依计而行。”

黄百谷低声传令,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万人敌。

他目光看向西面的银山,清军的旗帜和炮台等赫然在目,收回了目光。

“准备!”

漕船上声音此起彼伏,漕丁们纷纷都动了起来。

黄百谷也是一样,眼睛看着前方的清军水师战船,心情很是迫切。

灭了镇江的清军水师,去南京可就通行无碍了。

漕船纷纷在码头停靠,一些漕船却直奔清军水师码头,而且数量不少。

喜欢明渣的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ishupu.com)明渣的逆袭奇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