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倚天屠龙之大明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6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三日后,御花园中百花争艳。

王月敏特意安排赵清芷坐在显眼位置,周围多是朝中重臣的家眷。

郑元勋之女郑婉儿也在其中,她自幼饱读诗书,对这位女进士既好奇又不服。

宴至半酣,王月敏起身宣布:"今日春光正好,本宫想请新科进士赵编修即兴作赋一首,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附和。

赵清芷从容站起,略一沉思,便朗声吟诵:

"琼苑瑶台春色深,万花如绣映朝簪。

不须脂粉污颜色,自有才华动帝心。

敢谓蛾眉输壮志,谁言巾帼逊雄心。

愿将书剑酬明主,女子从来有德音。"

赋毕,满座皆惊。

郑婉儿忍不住拍案叫绝:"好一个'不须脂粉污颜色,自有才华动帝心'!赵姐姐果然名不虚传!"

王月敏满意地点头:"诸位夫人小姐都听到了,女子之才,何尝逊于男子?本宫决定在京城设立女子学堂,聘请赵编修为师,教导有志女子读书明理。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女眷多为官宦之家,平日拘于闺阁,难得有机会学习,闻言纷纷响应。

郑元勋等保守大臣虽面露不悦,但在皇后面前也不敢多言。

宴会结束后,王月敏单独留下赵清芷:"赵爱卿,今日你表现得很好。但前路依然艰难,朝中反对之声不会轻易平息。"

赵清芷坚定地回答:"娘娘放心,臣女既已迈出这一步,便不会退缩。"

王月敏欣慰地笑了:"好!本宫会全力支持你。

记住,你今日所为,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有志女子开辟了一条新路。"

次日早朝,郑元勋果然联合十余位大臣上奏,再次反对女子为官。

张无忌正欲驳回,王月敏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朝堂之上。

"陛下,"王月敏声音清亮,"臣妾有一言。

昨日赏花宴上,赵编修即兴作赋,才华横溢,在场诸位夫人小姐无不叹服。

臣妾以为,朝廷取士,本当唯才是举。

女子若有才学,为何不能为国效力?"

她环视群臣,继续道:"诸位大人府上皆有女儿,难道不希望她们知书达理?若只因其为女子便剥夺读书明理之权,岂非因噎废食?"

张无忌适时接话:"皇后所言极是。朕已决定,除允许女子参加科举外,还将在京城设立女子学堂,由赵爱卿负责筹备。此事不必再议!"

郑元勋等人见帝后同心,知道难以挽回,只得悻悻退下。

下朝后,刘伯温特意找到赵清芷:"赵姑娘,皇后娘娘为你站台,实乃大幸。但你要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赵清芷深深一揖:"多谢刘大人提点。清芷明白,前路漫漫,但有陛下、娘娘和大人支持,清芷定当不负众望。"

刘伯温捋须微笑:"好!有你这样的后起之秀,老夫对朝廷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三日后,晨曦初露,赵清芷便已起身。

她推开窗棂,望着院中那株含苞待放的海棠,心中盘算着今日要办的差事。

皇后娘娘亲命她筹备女子学堂,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小姐,郑府送来帖子。"丫鬟捧着烫金名帖快步走来。

赵清芷展开一看,竟是郑婉儿邀她午后在醉仙楼一叙。

她指尖轻抚名帖上娟秀的字迹,眉头微蹙。

那日御花园中,郑婉儿虽当众称赞她的诗作,但眼中闪烁的复杂神色却逃不过她的眼睛。

"备轿,先去城南看看那几处宅院。"赵清芷合上名帖,心中已有计较。

城南三处宅院是刘伯温大人推荐的学堂候选地。

赵清芷一一查看,最后相中了临近国子监的一处五进院落。

院中古树参天,假山玲珑,最难得的是后园有一方清池,正适合学生们闲暇时吟诗作画。

"这宅子原是前朝大学士的府邸,因家道中落才变卖。"牙人恭敬道,"只是价钱..."

赵清芷正要答话,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冷哼:"女子无才便是德,搞什么学堂,真是有辱斯文!"

转身望去,几个国子监学生模样的青年正对着她指指点点。

为首一人身着蓝衫,面容倨傲,正是礼部侍郎之子周明德。

赵清芷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皇后手谕:"周公子此言差矣。皇后娘娘懿旨在此,设立女子学堂乃为朝廷培养贤良淑女,何来有辱斯文之说?"

周明德看到凤印,脸色一变,悻悻拱手:"在下失言了。"

说罢匆匆离去,但眼中的不屑却未减分毫。

午时三刻,赵清芷如约来到醉仙楼。

二楼雅间内,郑婉儿早已备好香茗等候。

见赵清芷进来,她起身相迎,裙裾轻摆间环佩叮咚。

"赵姐姐肯赏脸,婉儿不胜荣幸。"

郑婉儿亲手斟茶,动作优雅。

赵清芷浅尝一口,是上好的龙井:"郑小姐客气了。不知今日相邀,有何指教?"

郑婉儿放下茶盏,直视赵清芷:"那日姐姐诗作实在惊艳,婉儿回去后辗转难眠。思来想去,有一事相求。"

她顿了顿,"婉儿想协助姐姐筹办女子学堂。"

赵清芷闻言一怔。

她原以为郑婉儿是来刁难,没想到竟是主动请缨。

"郑小姐为何突然..."

"不突然。"郑婉儿苦笑,"那日姐姐'不须脂粉污颜色,自有才华动帝心'一句,如醍醐灌顶。婉儿自幼饱读诗书,却只能在后院绣花扑蝶,实在不甘。"

她眼中泛起水光,"父亲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看到姐姐金榜题名,我才明白,原来女子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

赵清芷心头一热,握住郑婉儿的手:"有郑小姐相助,学堂定能事半功倍。"

二人相谈甚欢,从学堂选址说到课程设置。

郑婉儿不愧是名门闺秀,对琴棋书画皆有独到见解,更难得的是她熟知各府千金的情况,能帮赵清芷物色合适的首批学生。

正当她们商议间,楼下突然传来喧哗声。

赵清芷凭窗望去,只见一队官兵正张贴告示,周围百姓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礼部下了新规,女子不得入国子监三里内游荡!"

"这不是明摆着针对新设的女子学堂吗?"

赵清芷与郑婉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