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1章 这主意真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原来那赵大公子人品端正,家中还有祖训:正妻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且庶子皆须记在嫡母名下。

当年赵家祖上因后院争斗险些败落,这才立下规矩。

姜小姑听得耳尖发烫,手指把被角绞得皱成一团。

如意轻轻按住她乱动的手,温声劝:“小姑别慌,既然探得他是个端正人,咱们且稳下心神,看往后缘分便是。”

“晓得了!” 姜小姑将两个侄女搂进怀里,鼻尖发酸,“小姑年纪比你们大,倒让你们操心我的闲事!”

“还有件事要问小姑主意。” 芳霏侧过脸,温热的呼气扑在姜小姑脖颈上,痒得她缩了缩脖子,“您看苗儿这丫头咋样?”

姜小姑抬眼望向对面床,见姜苗儿睡得正香,打着均匀的小呼噜,不由得笑道:“勤快本分,是个实心眼的好姑娘。”

“让她往后跟着您料理杂事如何?”

“使不得!” 姜小姑忙摇头,“咱们庄户人讲究自个儿动手,咋能就用起丫头来了?”

“小姑这话可就见外了!” 芳霏抱住她的胳膊,“不是雇她当丫头,是请个帮手。每月工钱照发,就当是给您搭个手 —— 如今州城铺子的定制衣裳都归您管,总得有个人帮着拾掇针线匣子、跑跑腿不是?”

如意也跟着点头:“正是呢!小姑整日埋在布料堆里,忙起来时都顾不上吃饭。有苗儿在身边帮衬,您也能轻松一些。”

姜小姑本就不是扭捏性子,听两个侄女说得在理,便点头应下:“成,就按你们说的办!”

女舍里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姑侄三人眼皮渐沉。待月亮躲进云层时,三人已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睡熟了。

天刚蒙蒙亮,屋里就响起窸窸窣窣的穿衣声。

听觉灵醒的如意和芳霏掀开眼皮,见是苗儿正踮着脚穿衣裳,生怕吵醒旁人。

早饭过后,芳霏把苗儿叫到客堂,将昨日的打算说了。

姜苗儿一听能到姑小姐身边伺候,喜得眉眼弯弯 —— 这是小姐抬举她呢,哪有不愿意的道理?

另外两个姑娘虽有些羡慕,却无半分嫉妒:小姐家待人宽厚,只要肯下力气干活,总归不会吃亏。

今儿是年前最后一日开张,如意和芳霏没急着回村,陪着武夫人在县城里闲逛。

不得不说,在两位张大人治理下,清平县民风格外淳朴。

又逢这两年风调雨顺,进城的百姓个个面带笑意,看着就让人舒心。

武昭留意到街边每隔五米就放着个木箱子,逛街的人若有垃圾,便会自觉丢进去,不由得赞道:“这主意真妙!是哪位想出来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同行的张夫人笑着瞥向芳霏。

武昭恍然大悟,冲芳霏投去赞许的目光。

芳霏却不好意思地摆手:“我也就是跟大伯随口一提,能办成全靠县衙的大人们上心。”

这路边放垃圾箱的法子,原是她从前世学来的。当初见大伯刚到县衙任职,想帮他争个好名声,才出了这个主意。

一行人逛到叶家布铺,正巧看见张屠户家的小儿子,红着脸把手里的肉塞给叶裳裳,扭头就跑。

叶裳裳追了几步没追上,只得折返回来,一抬眼撞见芳霏似笑非笑的目光,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连耳根都烫起来了。

叶裳裳慌忙蹲身行礼:“民女见过张夫人、张小姐。”

见张夫人身边站着的武昭气质雍容,衣料更是寻常人家少见的精细,便朝芳霏递去询问的眼神。

“裳裳姐,这位是武夫人,那两位是何姐姐。” 芳霏顺势引荐,又对武昭道,“这位是叶家布铺的叶东家。”

叶裳裳将众人迎进铺子,命伙计鱼儿上了茶水,略带腼腆地说:“小店简陋,还望张夫人、武夫人莫嫌弃。”

趁她招待两位夫人的当口,如意、芳霏带着元初,熟门熟路地给何悦儿、何灵儿介绍起柜上的丝绸包和编织包。

现今,除了给熟客定制的配套包袋,姜家手工坊从没给州城其他布铺供过货。

光是给刘家商行供货,就已让工坊的人手忙得脚不沾地。

因着,刘家商行订购的货,只在京城和南方铺货,青州这边,想买姜家的手工包,除了找芳霏定制,就只能来清平县的叶家布铺碰碰运气。

早前悦儿和灵儿得了两个 “汪汪队” 图案的丝绸包,此刻见柜上摆着不同狗狗造型的新品,顿时走不动道。

就像寻常姑娘收集胭脂水粉,这俩小丫头偏偏爱这些可爱图案的包包。

芳霏最会琢磨花样,汪汪队的八只狗被她画出百般形态,隔些日子就推出新图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