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说的稻田……”他忽然含糊道。
扶苏手一顿,粥勺在碗里轻轻晃了晃:“记着呢。等你能下床了,咱们就去。阳安城的晚稻该黄了,正好赶上。”
孙建咧嘴笑,牵动了伤口,疼得“嘶”了一声,眼里的光却更亮:“不止阳安城,还要去江南看油菜花,去塞北看胡杨林。”他掰着手指算,“对了,你说过南海的椰子树长得像喝醉了酒,也得去瞧瞧。”
扶苏喂粥的手停在半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原以为孙建只惦记着阳安的稻田,却不知这些年他说过的每一句闲话,都被这人悄悄记在了心里。
“想什么呢?”孙建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嫌我麻烦了?”
“没有。”扶苏把最后一勺粥喂给他,声音有点闷,“在想,得让苏小宝多备些伤药,免得你路上又折腾出伤口。”
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孙大宝掀帘进来,手里举着个油纸包,笑得露出白牙:“将军!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
打开一看,是用油纸包着的糖糕,还冒着热气。“这是镇上张婶做的,说你爱吃甜口的。”孙大宝献宝似的递过来,“她还说,等你好了,教你做桂花糕呢!”
孙建的目光落在糖糕上,忽然喉头一动。他想起小时候,娘总在灶上蒸糖糕,蒸汽模糊了窗户,也模糊了娘的脸。后来娘没了,就再也没吃过那么暖的糖糕。
“喂我一块。”他对扶苏说,声音有点哑。
扶苏拿起一块,小心地掰了点放进他嘴里。甜香瞬间漫开,混着小米粥的温热,熨帖得心口发暖。
“等我好了,”孙建含着糖糕,含糊不清地说,“咱们把张婶接来营里,给大家做糖糕吃。”他望着帐外飘扬的军旗,忽然挺直了些腰背,“还要让弟兄们都吃饱穿暖,让他们的家人也能安稳过日子。”
扶苏看着他眼里重新燃起的光,那光里有糖糕的甜,有稻田的黄,还有比这些更重的东西——是守护,是责任,是想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的念想。
他忽然明白,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某一片具体的稻田,而是稻田里藏着的安稳与希望。
“好啊。”扶苏应道,替他擦了擦嘴角的糖渍,“等你能走了,咱们就去办。”
阳光越发明媚,透过营帐照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喝声,与帐内的轻声细语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未完的歌。孙建闭上眼睛,嘴角还沾着点糖霜,梦里大概又看到了那片金黄金黄的稻田,稻穗在风里摇啊摇,摇出了满世界的甜。
慢慢的,孙健和扶苏已经成了患难以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实际上孙健比扶苏大两岁,可是扶苏在经历太多事之后,反而成长了许多,在孙健的心里一直把扶苏当大哥。
深秋的阳安城,粮仓前的晒谷场上堆满了新收的粟米,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孙健背着半袋谷种,脚步还有些虚浮——毒箭的伤刚大好利索,苏小宝总念叨“得养着”,可他闲不住,非跟着扶苏来查看秋收。
“慢点走,没人跟你抢。”扶苏从他肩上接过麻袋,掂了掂,“这袋至少有三十斤,你现在的身子骨,扛不动。”
孙健嘿嘿笑,挠了挠头:“这不有大哥在嘛。”
这声“大哥”,喊得自然又顺口。搁在几年前,他还总爱逗扶苏“公子哥细皮嫩肉的,扛不动锄头”,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个手掌布满厚茧、眼神沉稳的人,心里早把“大哥”两个字刻得踏踏实实。
去年在边境,他中箭昏迷那几日,扶苏衣不解带地守着,用银簪试毒、用烈酒清创,连苏小宝都说“公子那股狠劲,比将军您还像个打仗的”。后来他才知道,扶苏为了找解药,冒着风雪跑了三十里山路,膝盖冻得全是冻疮,却只字未提。
“你看这谷粒,”扶苏抓起一把粟米,借着阳光仔细看,“饱满度比去年强多了,老栓的选种法子真管用。”他回头喊晒谷的农户,“张叔,把那几筐瘪粒挑出来,留着喂牲口,别混进好粮里。”
张叔应着,笑着对孙健说:“孙将军,您这位大哥,比老农还懂庄稼活呢!”
孙健站在一旁,看着扶苏蹲在谷堆前,手把手教年轻人用风车筛谷,袖口卷起来,露出小臂上一道浅浅的疤——那是去年帮农户抢收时,被镰刀划的。他忽然想起刚认识那会儿,扶苏还穿着锦缎袍子,连锄头都握不稳,如今却能在泥地里打滚,在战场上拼杀,在粮仓里算清每一粒米的账。
“想啥呢?”扶苏拍了拍他的胳膊,递过来一块刚烤的粟米饼,“尝尝,新粮做的。”
饼子带着焦香,有点烫嘴。孙健咬了一大口,含糊道:“想大哥你……以前连粗粮都不爱吃,现在比我还能啃硬饼。”
扶苏笑了,眼角的纹路里盛着阳光:“人总是要变的。以前觉得锦缎舒服,现在才知道,能让百姓有锦缎穿、有粗粮吃,比自己穿啥都踏实。”他望着远处正在盖新房的工匠,“你看那几间房,是给战死弟兄的家人盖的,等盖好了,让他们搬进来,冬天就冻不着了。”
孙健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苏小宝新做的伤药,你那膝盖冬天容易犯疼,提前抹着。”
扶苏接过布包,触手温热——孙健总记着这些小事,就像他总记着自己爱吃甜口的糖糕,记着自己看月亮时爱发呆,记着自己虽长两岁,却总在某些时刻像个需要被照看的弟弟。
傍晚收工时,两人并肩走在田埂上,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孙健忽然说:“大哥,等明年开春,咱们把西域的葡萄种引进来试试?苏小宝说,能酿酒,也能晒成干,给弟兄们当零嘴。”
“好啊,”扶苏应道,“再把江南的水稻试着往北种种,说不定能多打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