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进孝:“似那府这般的来来往往,怕是事情再多,也不会穷到哪里去的。”
贾珍听得摇头,“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里面的事儿。”
“万岁爷和娘娘赏赐的多是彩缎古董这些,金银能有多少?又不能把皇上的银库搬来。”
“下面的人孝敬再多,也不过是一点子稀罕物罢了,顶多也就够日常耗费的,哪里能当银子来使。”
贾蓉在一旁笑道:“果真那府里缺银子使了,前儿我还听见凤姑娘跟鸳鸯悄悄商议,要偷一箱老太太的东西出去换银子呢!”
贾珍:“这定是你凤姑娘在弄鬼!”
“她这是想节省银子,故意放出风声来叫人知道罢了。”
“我心里自有一本账,那府里决计没到这样田地呢。”
…………
李纨正在屋里摆弄棋子呢,就见钱嬷嬷手上提着一个墨黑棉布包袱,脚步有些沉重地走进来。
“奶奶,这是钱杉刚叫人递进来的,说是叫您亲自过目。”
“说是还有几个罐子、几筐东西,一些皮料,后面再叫人陆续给送进来。”
“好,嬷嬷坐下歇歇,等我看完了再说。”
钱嬷嬷帮着解开,将几个匣子摆在桌子上后,就避出去喝茶了。
李纨先拆钱杉的书信来看,只见上面说,这些东西是乌进孝和乌进义两兄弟孝敬奶奶的。
这俩人管着宁荣两府的东北庄子,现下临近年节,他们进京来送东西,特地准备了一份儿送到奶奶的铺子上。
几个匣子里,分别是一根五十年的老山参、鹿茸、海参、花胶、雪蛤、鹿筋。
罐里装的是黑蜂蜜、椴树蜜、鹿血酒、虎骨酒这些。
几个筐里是胭脂米、猴头菇、松茸、黑木耳、榛子、杏仁和松子这些。
另外还有虎皮一张,狐狸皮六张、酱色羊皮六张、香鼠皮两张、紫貂皮两张。
李纨看着纸上写的那些东西,知道这是今年的“封口钱”到了。
往年可没送这么多的,今年的手笔怎么还突然大起来了?
转念一想就知道,必定是那兄弟俩贪心不足,打算今年多捞一些油水,行事才会这般大方。
下面奴才为了侵吞主家财产,花钱买着上面主子闭嘴,听起来确实有些荒唐。
但再仔细一琢磨的话,这府里也不止一个李纨收到了他们的孝敬。
王熙凤、王夫人、老太太她们年年也都有,名头上虽然叫作孝敬,本质跟李纨的一样,不过就是封口钱罢了。
顶多,李纨的会比她们的要多一些。
主要还是因为,李纨知道他们俩的底细。
乌家两兄弟都跟李纨的庄子打过交道,知道她那里管得很严,账目要来回的查,庄里还安插着不少人手,下面的管事根本不敢弄鬼,每年收成多少必定是要如实上报的。
而且庄子离得又近,两人庄里的真实情况,被知道的一清二楚。
什么阴雨连绵、什么特大冰雹,这些谎话鬼话,说出来糊弄糊弄旁的主子可以,大奶奶那里绝对糊弄不过去的。
所以他们才会老老实实地孝敬李纨,不敢打半点儿折扣,就是怕她戳破了自己编的瞎话。
等李纨打听到乌进孝、乌进义两兄弟扯的幌子之后,被硬生生地逗笑了。
三月的时候,东北土地兴许都没化冻呢,什么下雨不下雨的,能有什么妨碍?
最多叫地里水分更多,后面种下的庄稼长得更好一些罢了。
再说了,今年本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叫他们扯三扯四地说成了荒年灾年,结果府里那些人竟还真的信了。
这也是李纨懒得戳破乌进孝他们鬼话的原因所在。
因为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要真的有心,派心腹之人去东北走一圈儿,看看庄稼长势、查查账目就知道了。
不然的话,李纨全当他们自己愿意被蒙在鼓里。
而且,这对兄弟贪归贪,在李纨这里可从来不敢差事儿。
每年来的时候,都是两人合伙先送去她铺子上一份儿,等着乌进义来府里之后,还会随大流给李纨再送一份儿。
所以李纨才会这么老实的配合,否则早就捣乱了。
当然了,按她的意思,也是想叫他们给自己多攒一攒银子。
年节虽近,府里到处都有些忙乱,只李纨这边儿省事的很,收收孝敬来的东西,尝尝厨房刚送来的美食,无聊了就去诗社凑凑热闹,真可谓是岁月静好了。
等到除夕那天,李纨母子随着贾母等人到了宁国府,只见那里锦缦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正中悬挂着宁荣二公贾演和贾源的遗像,两边儿还分挂着其他几位祖宗的遗像。
屋里是家里众位女眷,屋外是贾敬和贾赦他们那些男子。
每道菜都是送到仪门,从这里开始传,经过贾府一个个子孙的手中,传到屋里经过诸位女眷的手中,最后传到贾母手中,由她放到供桌之上,以便祖宗享用。
等着菜馔、饭食、汤水、糕点、美酒、茶水这些一一传完。
众人才开始捻香叩拜,先是贾敬、贾赦这一辈儿,后是贾珍、贾琏、宝玉这一辈儿,最后是贾蓉、贾兰这一辈儿。
男丁们叩拜结束退出去,李纨点燃三炷香,送至贾母手中,由她插进香炉之中,代表香火传承之意。
上香一结束,就轮到女眷们跪地叩拜了。
行动之间,还能听见环佩手镯叮咚作响,锦袍衣履微微摩擦的动静。
等着众人祭拜结束,宁府早已在上房准备好了茶水点心、铺褥坐垫,以备歇息使用。
贾母坐在铺着猩红毡的正面炕上,身下垫着大白狐皮的坐褥,身后靠着大红彩绣云龙的靠背,手边扶着黑狐皮的引枕。
旁边的炕上也都铺陈了皮褥这些,尤氏请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过去坐了。
等着尤氏和贾蓉续弦捧了茶水,贾母等人喝过一回之后,就叫安排车轿要往家里去。
尤氏忙道:“已经预备下了老太太的晚饭,不如用些再回去,每年都不在这里用的话,岂不是在说我们伺候的没有凤丫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