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1章 抱残守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大首领离去后,林焱回到府中,发现赵全正在等候,神色凝重。

"大人,出事了。"赵全上前道,"国子监博士科招生文书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礼部六位郎中联名上书,抗议此事;更有五位国子监老博士递交辞呈,声称宁可辞官也不愿教授工匠之术。"

林焱冷笑一声:"果然如此。这些老顽固,最是抱残守缺。"

"不只如此。"赵全继续道,"江南世家也派人进京,声称博士科有违祖制,会动摇科举根本。他们暗中串联了不少官员和国子监学生,准备发起更大规模的抗议。"

"有意思。"林焱不慌不忙,"看来这些人是坐不住了。不过,无妨。改革之路从来不会平坦,有阻力才能激发动力。"

阿里木匆匆走进来:"大人,方祭酒求见,说情况紧急。"

"请他进来。"

方正学一进门就急切道:"大人,情况不妙!国子监已经有学生集体罢课,高声抗议博士科招生。更有甚者,他们还在城中张贴文书,声称博士科是要将匠人杂役与士子并列,有辱斯文。"

林焱平静地问:"方祭酒是来报告情况,还是来劝我退让的?"

方正学神色复杂:"下官只是担忧,若事态扩大,恐怕会影响国子监声誉和正常教学秩序。"

"无需担忧。"林焱胸有成竹,"这不过是保守派的垂死挣扎。他们越是反对,越说明我们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博士科的设立是陛下钦定的国策,岂是几个学生、几个郎中就能阻挠的?"

"可是..."

"方祭酒。"林焱打断他,"你是支持博士科的,对吗?"

方正学犹豫片刻,终于点头:"是的。下官认为实用之学确实有其价值,只是推行方式或许可以更加平缓..."

"那就好。"林焱站起身,"我有一计,可平息此风波,还请方祭酒配合。"

"大人请说。"

"召集国子监所有学生,我要亲自向他们解释博士科的意义。同时,加快'实学大会'的筹备,让那些反对者亲眼看到实用之学的价值。"

方正学点头:"此计可行。只是那些已经罢课的学生..."

"他们不是在抗议吗?"林焱冷笑,"正好,让他们把意见当面提出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拿出什么像样的理由。"

方正学领命而去。林焱转向赵全:"传令吴子默,加快'实学大会'筹备。另外,准备一份文书,详细列明实用之学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我要呈交陛下,请求他再次公开支持博士科。"

"遵命。"赵全领命而去。

林焱沉思片刻,又道:"派人去请老太师,我需要他的支持。"

次日,林焱按约定来到国子监。院内早已聚集了数百名学生,脸上多是不满和抗议之色。

"诸位。"林焱站到高台上,目光坚定,"本官听说有人对博士科提出质疑,今日特来解惑。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一名身穿儒服的学生站出来:"林大人,博士科引入工匠之技,有违祖制,岂非有辱斯文?"

"祖制?"林焱反问,"敢问哪条祖制规定不得教授实用之学?圣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博学'二字,难道只包含经义诗赋,不包含算学天文?"

那学生语塞。另一人站出来:"大人,工匠之术卑下,若与圣贤之学并列,岂非混淆尊卑?"

林焱厉声道:"卑下?何谓卑下?筑城垒、修桥梁、制兵器、测天象,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若无这些你口中的'卑下之术',我大昌如何抵御外敌?如何安居乐业?"

全场一片寂静。

"诸位。"林焱环视众人,"本官且问你们,为何北疆诸国近年来国力日增?为何西域商路越发繁盛?就是因为他们重视实用之学,广纳百家技艺。若我大昌仍固守旧制,目光只停留在经义诗赋上,迟早会被他们超越!"

"可是大人..."又一学生不服,"若人人都去学算学机械,谁还会研习圣贤之道?"

"谁说二者不可兼修?"林焱反问,"博士科的设立,不是要废弃传统,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增设新科。原有的经义、诗赋等科目一概保留,只是增加了算学、天文等实用之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全面的人才,而非否定传统。"

方正学趁机上前:"诸位学子,林大人所言极是。博士科初创,正是我国子监与时俱进的表现。一个月后的'实学大会',定能让大家看到实用之学的价值。"

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态度明显软化。

老太师这时缓步走来:"老夫也有几句话说。"

见老太师亲临,全场立刻肃然起敬。

"老夫年过七旬,游历四方,深知天下大势。"老太师慢条斯理道,"当今之世,不仅需要能诵经论道的士人,更需要精通算学、天文、水利的实用人才。若我大昌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抛弃。"

"至于有人担忧工匠之术有辱斯文,老夫倒要问问,什么是真正的'斯文'?是否只有枯坐书斋、吟诗作赋才算'斯文'?修桥铺路、观星测算,难道不是'斯文'的表现?"

老太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在场许多学生恍然大悟。

林焱乘胜追击:"诸位,本官理解大家的忧虑。但请相信,博士科的设立,绝非要否定传统科举,而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元的人才。工匠子弟入学,也必须通过严格考核,绝非滥竽充数。"

"一个月后的'实学大会',将展示实用之学的真正价值。到时欢迎诸位前来观摩,亲眼见证这些所谓'卑下之术'如何强国富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方正学适时宣布:"从今日起,国子监恢复正常教学。博士科招生工作同步进行,有志报考者,可向校务处领取考试指南。"

散会后,林焱与老太师同行。

"多谢太师相助。"林焱恭敬道,"若无太师一席话,恐怕难以平息这场风波。"

老太师捋须微笑:"林小友不必言谢。老夫早就看不惯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了。博士科之设,确实是明智之举。只是..."

"太师有何顾虑?"

"只是改革太急,恐怕阻力不小。"老太师提醒道,"礼部那边已经集结了不少力量,准备在朝堂上大做文章。你需早做准备。"

"多谢太师提醒。"林焱胸有成竹,"臣已有应对之策。"

回到府中,林焱立刻召集心腹,部署接下来的工作。

"赵全,你负责监督'实学大会'筹备,务必做到精彩纷呈,让那些反对者哑口无言。"

"遵命。"赵全领命而去。

"阿里木,你去联络工部、户部几位开明官员,请他们在早朝上为博士科说话。"

阿里木点头:"大人放心,工部尚书一向支持实用之学,户部侍郎也对算学颇有研究,他们必会全力支持。"

正说着,萧瑾的贴身侍卫匆匆而至:"林大人,陛下宣您即刻入宫。"

宫中,萧瑾面色凝重:"林卿,礼部十六位官员联名上书,称博士科有违祖制,要求立即叫停。朕该如何应对?"

"陛下。"林焱拱手,"臣以为,此事绝不能退让。博士科关系国家长远发展,若因几名官员反对就轻易放弃,岂非自毁前程?"

"朕也是这么想的。"萧瑾颔首,"只是这些人闹得实在太凶,若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影响朝廷威信。"

"臣有一策。"林焱胸有成竹,"陛下可下一道特旨,命工部尚书负责'实学大会'筹办,同时邀请各部尚书、侍郎亲临观摩。让那些反对者亲眼看到实用之学的价值,自然会平息争议。"

萧瑾眼前一亮:"此计甚妙!"转而又忧虑道,"只是若'实学大会'效果不彰,岂非更坐实了他们的指责?"

"陛下放心。"林焱信心十足,"臣已命人从江南延请多位名家,准备了数十项惊世骇俗的展示。届时必能让那些反对者叹为观止,彻底改变看法。"

萧瑾沉思片刻,终于决断:"好,朕这就下旨,全力支持博士科,并命工部尚书负责'实学大会'筹办。"

"陛下圣明。"林焱拱手,"臣保证,这次'实学大会'必将成为我大昌文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离开皇宫,林焱直接去了国子监新校舍。吴子默正带着几位江南名家布置展示场地。

"林大人。"吴子默见林焱到来,连忙上前,"杨明先生带来了他最新发明的测算器具,可快速进行复杂计算;郑天机先生则准备了天象推演装置,能精准预测日月星辰运行轨迹。"

林焱满意点头:"很好。这次'实学大会'必须精彩纷呈,让那些反对者亲眼看到实用之学的价值。"

"还有好消息。"吴子默兴奋道,"江南已有不少工匠子弟暗中准备应考,其中不乏奇才异能之士。这次博士科若能成功,必将为我大昌储备大量实用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