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亲自前来?"林焱皱眉问道。
赵全摇头:"是太子派来的钱大人,太子身边的心腹。"
林焱思索片刻,对唐山长和徐正道道:"两位稍候,我先去会会这位钱大人。"
大厅中,一位身着紫袍的中年官员正在品茶。见林焱进来,连忙起身行礼:"林大人,下官钱正平,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致谢。"
"钱大人客气了,请坐。"林焱回礼后落座,"不知太子殿下有何指教?"
钱正平笑道:"林大人言重了。太子殿下听闻明理学院今日在城南大火中立下大功,特意命我前来表达谢意。同时,太子殿下还有一个提议,想赞助明理学院三万两银子,用于研制更多像今日这样的救火装置。"
林焱眉头微挑,心中了然:太子这是借机强化与明理学院的联系。三万两不是小数目,若接受这笔赞助,日后太子必然会以此为由加强对明理学院的干预。
"太子殿下厚爱,本官感激不尽。"林焱不卑不亢,"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需与学院诸位山长商议后再作定夺。请钱大人回禀太子殿下,明理学院定会慎重考虑。"
钱正平脸色微变:"林大人,太子殿下此举纯属爱才,并无他意。若推辞不受,恐怕有些不妥。"
林焱微笑:"钱大人误会了。本官并非推辞,只是作为朝廷命官,理应谨慎行事,不敢擅自做主。若明理学院接受太子殿下的赞助,必定会向陛下如实禀报,请陛下准许。"
钱正平一时语塞。林焱这番话既不得罪太子,又把决定权推给了皇帝,可谓进退自如。
"也罢,"钱正平最终道,"林大人慎重是好事。太子殿下还说,若林大人有暇,希望能去东宫一叙,详谈明理学院的未来发展。"
"有劳钱大人转告太子殿下,本官近日必当登门拜访。"林焱拱手道。
钱正平点头起身:"既如此,下官告辞。"
刚送走钱正平,赵全又来报:"二皇子派人来了,说要亲自为明理学院捐赠五万两白银,用于扩建校舍。"
"来得可真快。"林焱笑了笑,"请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官员走进大厅,正是二皇子的心腹王元化。
"王大人,别来无恙。"林焱拱手道。
王元化回礼:"林大人,好久不见。我家殿下听闻明理学院今日解救城南百姓有功,特意派我前来致谢,并愿捐赠五万两白银,用于扩建校舍,培养更多实学人才。"
五万两,比太子多了两万,二皇子的心思也很明显。
"多谢二皇子殿下厚爱。"林焱依旧不卑不亢,"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需与学院诸位山长商议,同时也需向陛下禀报,请陛下准许。"
王元化微微一笑:"林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我家殿下说了,这笔银子乃是他个人之意,若林大人担忧,可以先收下,待向陛下禀报后再决定如何使用。"
"王大人说笑了。"林焱正色道,"明理学院乃朝廷重器,一切事宜必须光明正大。若二皇子殿下有心扶持明理学院,不如等陛下准许后再行捐赠,岂不更加名正言顺?"
王元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大人果然谨慎。也罢,我回去就向殿下复命。对了,殿下还说,若林大人有空,希望能到齐王府一叙,共商明理学院发展大计。"
"请王大人回禀殿下,本官近日必当登门拜访。"林焱拱手道。
送走王元化,林焱回到书房,发现唐山长和徐正道已经在等他。
"两位殿下动作倒是快。"唐山长捋须而笑,"这才半日功夫,就各自送来厚礼。"
林焱苦笑:"明理学院今日灭火救人,确实引起了轰动。两位殿下都想借此机会拉拢我们,形势有些复杂。"
徐正道问道:"林大人如何回应的?"
"我说要商议后再决定,同时需向陛下禀报。"林焱回答,"两位殿下的赞助不能轻易接受,否则日后必然会成为他们干预明理学院的借口。"
"明智之举。"唐山长点头,"不过,拒绝两位殿下的好意,也不能太过直接,以免得罪。"
林焱沉思片刻,灵光一闪:"何不借此机会,向陛下提议设立'实学基金'?由朝廷出面,收集各方捐赠,统一管理,用于支持实学发展。如此一来,两位殿下的捐赠就是对朝廷政策的支持,而非对明理学院的控制。"
徐正道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既能接受两位殿下的好意,又避免了被他们控制的风险。"
唐山长也连连点头:"而且这样一来,其他大臣也可以通过捐赠表达对实学的支持,扩大实学影响力。"
"那就这么定了。"林焱拍板,"我明日就进宫向陛下提议。"
正说话间,赵全又匆匆进来:"大人,吏部尚书刘大人来了。"
林焱惊讶道:"刘大人亲自来访?"
刘尚文是当朝吏部尚书,位高权重,同时也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他亲自来访,必有深意。
大厅中,刘尚文正在欣赏墙上的字画。见林焱进来,微微一笑:"林大人,好久不见。"
"刘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林焱拱手行礼。
刘尚文摆摆手:"闻听明理学院今日在城南救火有功,老夫特来一观。"
林焱引着刘尚文在学院内参观,详细介绍各科教学情况。走到水利区时,刘尚文仔细观察了救火用的水泵装置,连连点头:"妙哉!此物若能大量制作,必能造福百姓。"
"刘大人过奖了。"林焱谦虚道,"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刘尚文正色道:"林大人,老夫今日前来,还有一事相商。"
"请讲。"
"老夫知道,太子和二皇子都对明理学院十分关注。"刘尚文直言不讳,"他们各自派人来访,想必已经提出了不少要求。"
林焱不置可否:"两位殿下确实对明理学院表达了支持之意。"
刘尚文深深看了林焱一眼:"林大人作为朝中新秀,前途无量。如何选择,自然由林大人自己决定。不过老夫还是要提醒一句:在这朝堂之上,选边站队是迟早的事。明理学院虽好,但若无强大靠山,恐怕难以长久。"
林焱心中了然:这是太子党在试探自己的立场。
"刘大人教诲,本官铭记于心。"林焱谨慎回应,"不过明理学院乃陛下钦定的国家学府,肩负培养实学人才的重任。本官以为,无论朝中形势如何变化,明理学院都应当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
刘尚文笑了笑:"林大人高风亮节,老夫佩服。不过世事难料,有些选择,迟早要做。"
送走刘尚文,林焱回到书房,陷入沉思。太子、二皇子、吏部尚书接连来访,明理学院俨然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如何在这复杂局势中保持独立,确实是个难题。
"大人,您看起来很忧心。"赵全送来茶水,关切地问道。
林焱微微一笑:"明理学院初创不久,就引起这么大的风波,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赵全犹豫片刻,低声道:"大人,属下在城中听到一些传言,说礼部正在联合保守派大臣,准备上奏弹劾明理学院。"
"弹劾什么?"
"说是明理学院收女学生有违礼制,今日救火更是让女学生抛头露面,有伤风化。"
林焱冷笑:"这借口也太牵强了。我们的女学生救人性命,怎么就有伤风化了?"
"是啊,"赵全点头,"不过他们这次的目标似乎不是明理学院本身,而是打算通过这事攻击太子,说太子纵容明理学院胡作非为。"
林焱眉头一皱:"原来如此。他们是想借明理学院打击太子。看来太子和二皇子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林焱思索片刻:"先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加强女学生的礼仪教育,避免给人口实;另一方面,整理今日救火的详细经过,强调实学救人的价值。若礼部真的上奏弹劾,我们也有充分理由反驳。"
赵全领命而去。林焱独自一人,思考着明理学院的未来路线。
明理学院如今已成为朝堂博弈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政治压力。如何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又不得罪任何一方,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
夜深人静,林焱提笔写下一份奏折,详细阐述设立"实学基金"的建议。通过这个基金,可以接受各方捐赠,同时避免明理学院被某一方所控制。
次日一早,林焱便入宫求见。萧瑾正在批阅奏折,见林焱进来,微微一笑:"昨日明理学院救火有功,朕已听说了。"
"陛下明鉴。"林焱拱手行礼,"这正是实学的价值所在——解决实际问题,造福百姓生活。"
萧瑾点头:"朕已下令,将明理学院研制的水泵装置在全国推广,以备救灾之需。"
"谢陛下隆恩。"
萧瑾放下手中的奏折:"朕听说,太子和二皇子都想赞助明理学院?"
"确实如此。太子殿下愿捐三万两,二皇子殿下愿捐五万两。"林焱如实回答,"臣认为,这是个机会,可以为实学发展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哦?"萧瑾来了兴趣,"林爱卿有何高见?"
林焱将设立"实学基金"的建议详细说明:"由朝廷出面设立基金,接受各方捐赠,统一管理,用于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实学发展。如此一来,不仅明理学院能获得资金支持,其他地方的实学教育也能受益。"
萧瑾沉思片刻,点头赞许:"此议甚好。明理学院作为国家重器,确实不应偏向任何一方。设立实学基金,既能接受各方支持,又能保持独立,实在是两全其美。"
"陛下英明。"林焱拱手,"臣已准备好奏折,请陛下御览。"
萧瑾接过奏折,仔细阅读后,提笔朱批:"准奏。即日设立实学基金,由户部专门负责管理,每年向朕汇报一次使用情况。同时,朕也要捐赠十万两,以示对实学的支持。"
林焱心中大喜:"谢陛下隆恩!"
萧瑾挥挥手:"行了,朕知道你为明理学院操心不少。不过有一事要提醒你:如今朝中形势复杂,太子与二皇子之争日益激烈。明理学院虽是国家重器,但也难免被卷入其中。你要多加小心,避免成为他们争斗的牺牲品。"
林焱恭敬应下:"臣谨记陛下教诲。"
"对了,"萧瑾忽然想起什么,"礼部今日递了一份奏折,说明理学院的女学生有违礼制,要求停止招收女学生。朕已经驳回了。不过,你回去后还是要提醒女学生们注意举止,避免给人口实。"
林焱心中一凛:果然如赵全所说,礼部已经开始行动了。
"臣遵旨。"林焱沉声道,"不过臣认为,女子求学无错,若因小节而阻其前程,实在不妥。古有班昭着书立说,今有女医济世救人,何来有违礼制之说?"
萧瑾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驳回了礼部的奏折。不过礼部势力不小,你还需多加防范。"
"陛下放心,臣一定妥善处理。"
告退出宫,林焱心中思绪万千。礼部已经开始攻击明理学院,接下来恐怕还会有更多波折。不过有了陛下的支持,尤其是设立了实学基金,明理学院的处境应该能好转不少。
回到明理学院,唐山长等人已在等候。林焱将在宫中的经过详细说明,众人都十分振奋。
"陛下不仅批准了实学基金,还亲自捐赠十万两,这是极大的肯定!"唐山长欣喜道。
徐正道问道:"那礼部的弹劾呢?"
"陛下已经驳回了。"林焱回答,"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女学生注意举止,避免给人口实。"
苏雨点头:"我会亲自负责女学生的礼仪教育,确保她们既能学习实学,又不违背礼节。"
"很好。"林焱满意地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扎实推进各科教学,争取早日取得更多实际成果。唯有让更多人看到实学的价值,明理学院才能真正立足。"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林焱接着说道:"另外,我有个想法,不知诸位意下如何。鉴于如今各方势力对明理学院的关注,我们不如主动出击,邀请朝中各派大臣定期来明理学院参观指导。一方面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他们的疑虑。"
唐山长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争取更多支持,又能避免被某一方所独占。"
"那就这么定了。"林焱拍板,"从下周开始,每月安排两次开放日,邀请朝中大臣和各界名流前来参观。同时,加紧各科教学进度,争取尽快推出更多像水泵这样的实用发明。"
散会后,林焱独自在书房思索明理学院的未来发展。如今实学基金已经设立,资金问题得到解决;陛下也明确驳回了礼部的弹劾,政治上有了靠山。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扎实推进教学,培养出真正的实学人才,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成果。
只有这样,明理学院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不再被朝堂博弈所左右。
正当林焱沉思之际,赵全匆匆进来:"大人,有位自称'玉衡子'的道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玉衡子?"林焱眉头一皱,"请他进来。"
一位身穿道袍、须发皆白的老道走进书房,对林焱拱手行礼:"贫道玉衡子,见过林大人。"
林焱还礼:"道长请坐。不知有何指教?"
玉衡子神秘一笑:"贫道听闻明理学院推崇实学,教授天文、历法等学问,特来一观。不知可否引见贵院天文教习?"
林焱心中警惕:此人来意不明,不知是敌是友。
"当然可以。道长若有兴趣,本官这就带您去见郑天机郑先生。"
玉衡子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郑天机?可是那位精通历法推算的郑大器之子?"
"正是。道长认识郑先生的父亲?"
"岂止认识,"玉衡子长叹一声,"当年我们曾共同研究天文历法,只可惜后来他被诬陷为妖言惑众,遭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