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群中的邓南兆,和大多数百姓一起,看向衙门门口。
战争对于百姓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身为拜占庭主教的邓南兆,对此深有体会。
帝国的战争本来就和百姓没有关系,完全就是贵族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就算拜占庭和奥斯曼,多数也是以抓壮丁的方式让百姓上战场。
百姓只会担心换了个统治者,会不会剥削更加严重。
真正动员群众,就如现在大明这样,因为战事失利而百姓群情激愤的,少之又少。
邓南兆为了自己新教的教义,深入人群,了解大明百姓的需求。
一辆马车从马路上缓缓行驶过来,车厢的灯笼,表明了这是兵部尚书于谦的座驾,所以本挡在前方的百姓,很自觉让出了一条道来。
刚下朝的于谦,虽说身躯疲惫,但当看到这么多的百姓,自发聚集在衙门口,有序且有条理的要求朝廷必须向察合台开战。
不得不说,于谦的精神被打了一剂强心针。
上下一心的国家意志,犹如上天睁开了一枚巨大的眼珠子,以一种俯视众生的姿态,垂眸看着底下的人。
马车在衙门前停下,于谦从马车内走了出来,迈出步伐,一步一步走上台阶,直到最后一阶,于谦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人群。
众人都在注视着于谦,发现于谦转过来后,不自觉就靠近了一些。
“诸位乡亲,诸位父老。”
于谦用胸腔发出沉稳有力的声音,道:“朝廷不会让将士的血白流,敌人必将付出代价。”
话音落下,站在人群中的邓南兆,隐隐感觉身边的温度有些上升,那是一股战意正在凝聚。
若是百姓欲战,而圣人不愿,那么百姓很可能就会压下那汹涌的情绪,毕竟圣人有圣人的考量,而广大的百姓,并非不知道战争不能轻易启动。
可现在,兵部尚书告诉他们,圣人要战,那么他们自然便战。
“血债血偿!”
突然喊出的声音,就在邓南兆的耳边响起,让他整个人都颤栗了一下。
“血债血偿!”
大明百姓十分包容,但是,并不代表着,大明百姓人人可欺,特别是在场的人,放在以前,那都算得上知识分子,每个人都能准确写出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只能留下手印。
百姓异口同声,汇集起来的声音,从兵部衙门传播出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于谦放任百姓发泄,百姓心系朝廷,这是好事,不能连发泄都不让他们发泄。
会同馆中,留在大明的外邦使者,每个人的眉头都皱着,本身大明就是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庞然大物,以往的华夏,犹如彬彬有礼的儒生,可现在,那儒生正面不改色地拔出了佩在腰间的君子剑。
所有人都知道,虽说是君子剑,可这把剑,染过了不知道多少周边邦国的血,不知道多少小国,在这把剑下覆灭。
以前,这个形象是朝廷,是统治这片土地的人,可现在,这样的形象,就要覆盖到大明上下百姓。
如此的大明,就不再是文质彬彬的人,更像是一头睁开眼的巨龙,那年迈的身躯正在蜕变,残破的鳞片正在脱落。
喜欢大明:殿下请登基请大家收藏:(www.qishupu.com)大明:殿下请登基奇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