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在书房密谋了许久,终于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满清大军,撤离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所有区域。具体计划,在朝会上,交由三品以上所有大臣共同协商。
尘埃落定,疲惫不堪的多铎,就在多尔衮的书房,沉沉睡去。
……
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之上,原本风和日丽的天空骤然间风起云涌,一场剧变正在悄然上演。
只见大批身着满清服饰的旗人和装备精良的军队,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各个大城镇,并逐渐集结在一起。
这混乱匆忙的场景中,难免出现一些掉队或者孤身一人的士兵。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作威作福的家伙们,如今却成了丧家之犬。
饱受欺压和凌辱的当地人终于忍无可忍,纷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将那些落单的清兵毫不留情地处死。而其他清兵对此竟无暇顾及,只顾着自己逃命要紧。
想当初,满清侵略者气势汹汹地踏入这片土地之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视百姓生命如同草芥。
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灰溜溜地撤退,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平心而论,清军此次的撤退行动并非毫无章法可言。他们相互之间紧密配合,彼此掩护,撤退的队伍显得有条不紊。尽管形势不利,但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秩序。
与此同时,大汉联盟共和国针对满清的撤离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每当清军撤出一个区域或地方,立刻就会有训练有素的人员迅速进驻接管。
并且,他们还积极与当地有声望的士绅合作,共同组建起临时性的政府和管理机构,全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确保百姓的生活正常进行,不受太多干扰。
……
扬州城,原本被多铎的大军所占据,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然而,就在多铎的大军刚刚撤离出城之际,一些勇敢无畏的人迅速挺身而出。
他们有的组织起民众队伍,有条不紊地维持着城内的秩序;有的则利用大汉联盟共和国那神秘而隐秘的联络渠道,争分夺秒地将重要信息传递出去。
没过多久,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国家派遣来的精锐军队和干练官员如疾风般抵达扬州城。
这些军人英姿飒爽,步伐坚定有力;官员们则满怀智慧与担当,目光炯炯有神。
大汉联盟共和国的官员们接管扬州城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们大力鼓励和扶持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各地的工匠和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
同时,对于农业生产也给予高度重视,推行新的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确保农田丰收在望。
此外,还积极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得商人们能够安心经营生意。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治安稳定,大批军队被派遣到城中各个角落进行巡逻。
他们日夜坚守岗位,守护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这些坚强后盾,扬州城的居民们逐渐放下心来,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快乐地劳作着;农田中麦浪滚滚,农民们喜笑颜开,收获着辛勤耕耘的果实。商业街上人头攒动,交易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不仅仅是扬州城,周边的那些小镇也同样感受到了这股春风带来的变化。
人们纷纷奔走相告,相互分享着这份喜悦与希望。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和幸福的笑容。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正在向他们招手。
……
北京城,紫禁城,勤政殿。
多尔衮主持朝政,主要讨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区域的撤军事宜。多尔衮提出问题后,让大家讨论。
大臣们很是意外,一无战事,二无灾害,摄政王突然提出撤军。让大家很是意外,纷纷质问多尔衮,为何突然撤军?
多尔衮也不好解释,只是说长江以南的大汉联盟共和国,向大清皇延发了讨伐檄文,限期三个月内,退出之前占领大明的全部领地。
多尔衮说完,拿出了黄伦送过来的《讨大清檄文》,让大臣们互相传阅。
大家看完之后,大部分人都沉默不语。三年前,南京城的那场惨败,甚至可以理解为单方面的屠杀,让他们记忆犹新。
事后,据统计,大清死亡6万余人,而大汉联盟共和国还未成立之前的那次神秘部队,居然是零死亡。只是因为战场上因摔伤、扭伤和误伤了几十人。
这是多么恐怖的存在啊!
所以,在多尔衮拿出檄文之后,就没人吱声了。一向以狼性着称,极具侵略性的民族和朝廷,竟然在一封檄文的胁迫下,温柔的如同绵羊,集体噤声了。
多尔衮环视了众人,说道:“在收到檄文之后,我就命令军队向大城市集中了。至于撤不撤回,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群臣一齐回道:“摄政王,赶紧下令撤吧!不然,惹恼了那个恶魔,不知道他又做出惨绝人寰的大事件来。”
多尔衮看着众人,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撤回,那我就下令,全部军队撤回北京附近了。”
众臣回应:“我等没有意见!”
这事确定后,多尔衮又道:“檄文上说,要我们归还长江以北的所有领土。现在的北京城,也是前大明领土,按要求,我们也应归还。”
这时,一个大臣建议道:“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先撤到北京附近,静观其变。如果大汉联盟不追究了,我们就当他们默许了。”
多尔衮也觉得此计不失为缓兵之计,可以试试。
“那我们讨论檄文上要求的第二条,赔偿问题!大家怎么看。"多尔衮问道。
“赔偿肯定要赔,不然,惹恼了那恶魔,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就是,就是,赔肯定要赔。关键是又不知道赔多少好,赔多了咱们吃亏,赔少了他们又不干。我看不如咱们先赔他们3000万两,看他们反应再说。”
大家纷纷响应,说这样很好!
多尔衮郫视了提议的人一眼,心想道,那个黄伦,随便扯个主意,说招待多铎几日,伙食费就收了600万两银子。你现在总体上赔偿3000万两就想打发他,做梦吧!
最后,另一个靠谱一点的大臣,提议赔偿6000万两,获得了一致同意。
第三个问题,因为涉及到要处死自己和弟弟,多尔衮就没提议讨论,就宣布散朝了。
喜欢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请大家收藏:(www.qishupu.com)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奇书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