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四这天,张瑜奉李治命令去给李旭轮也是后来两度登基为帝的李旦,宣读封为豫王的口谕。
按初唐的天家规矩,皇子们到了一定年纪,就要按照惯例调整一下封地和封号,而李旭轮这次改封为豫王,也是按照这一惯例来办的。
口谕一到王府,李旭轮的属官立刻火急火燎安排更换牌匾,修改文书,还要安排马车让主子进宫面圣谢恩。
不到一片刻,李旭轮一身正装走入紫宸殿,他毕恭毕敬地朝着自己的父亲行叉手礼:
“儿臣,拜见阿耶”
李治缓缓地抬起头,他的目光落在了眼前这个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脸上露出了一抹温暖的微笑。
“旭儿,如今你已经更改了封号,成为了豫王,这意味着你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李治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你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读书,不可以辜负阿耶对你的期望和希望,知道吗?”
李旭轮站得笔直,他恭敬地朝着李治行叉手礼,然后用清脆的声音回答:
“阿耶,轮儿一定会谨遵您的教诲,向国子监的夫子们好好学习的。”
李治听了儿子的回答,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张瑜吩咐:
“张瑜,你送旭儿回豫王府吧,路上要小心照顾。”
张瑜连忙应道:
“是,圣人。”
接着,他走到李旭轮身边:
“王爷,请随老奴走吧。”
李旭轮再次向李治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跟着张瑜离开了。
李治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他未来的期许。
没几天就到七月十三,陆敦信由于身体原因差人向自己写好的奏折,呈到紫宸殿内。
李治一见来人 ,立刻就让张瑜将奏折呈给自己。
他拿过奏折认真阅读着纸上的内容:
圣人钦启:
臣陆敦信,叩请大家圣安。臣今年岁已高,近来身子骨越发不济,常感精力难支。右相一职掌着朝廷机要,事事需费心决断,臣怕自己精力跟不上,耽误了国事。恳请大家恩准臣辞去右相之职,给臣个清闲差事,哪怕只是打理些琐事,臣也能尽心,不辜负大家多年的信任与恩典。
李治仔细地阅读了奏折,对其中所描述的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
他深知陆敦信的确年事已高,这些年来处理政务已经让他疲惫不堪。
因此,李治毫不犹豫地批准了陆敦信的请求,将他调任为大司成,专门负责管理国子监的事务。同时,为了照顾这位老臣,李治还保留了他左侍极的职位。
陆敦信接到旨意后,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他特意进宫向李治谢恩,并诚恳:
“多谢圣人的体恤,臣的身体实在是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政务了。今后在大司成的任上,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学子们,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恩典。”
李治微笑着摆了摆手,温和地回应:
“你为国家操劳多年,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国子监的事情虽然不像宰相那般繁杂,但却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交给你我很放心。”
就在李治刚刚安排好陆敦信的职务调动时,他紧接着又下了一道旨意,任命大司宪兼检校右中护刘仁轨接替右相的职位,并且继续兼任右中护。。
刘仁轨本是一介武将,然而其在监察和军务方面的管理却表现得极为出色,此次被擢升为右相,朝中众臣皆认为此任命甚为恰当。刘仁轨领受圣旨后,旋即入宫面圣,向李治表达自己的决心:
“承蒙圣上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必定全心全意地处理政务,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李治闻之,颔首表示认可,并言道:
“朕深知你行事稳重可靠,日后朝堂之上的诸多事宜,还需你多加费心。”
时间已至七月廿二,宫中突然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兼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窦德玄溘然长逝。
窦德玄乃是资深老臣,自太宗朝起便开始侍奉朝廷,其后更是辅佐李治,无论是处理日常政务,还是随驾前往泰山封禅,他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竟然会突然离世。
李治闻此噩耗,悲痛万分,当即决定暂停半天朝政,以表对窦德玄的哀悼之情。
不仅如此,他还特地下旨,按照三公的礼制为窦德玄举办丧事,并派遣内侍前往窦府慰问其家属,以尽皇家之礼。
宰相们听闻窦德玄去世的消息后,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急忙赶往窦家进行吊唁。
刘仁轨在窦家见到了窦德玄的窦怀让,他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窦怀让的肩膀,安慰:
“你父亲是一位忠臣啊,他一生都在为朝廷尽心尽力,陛下和我们这些朝臣们都铭记着他的功绩和美德。日后,如果你们家中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向朝廷禀报,我们一定会尽力相助的。”
窦怀让听了刘仁轨的话,就用衣袖擦拭着眼泪:
“多谢诸公的关心,也多谢圣人的恩典。父亲若是知晓今日之事,想必也会感到安心的。”
当天下午,李治端坐在龙椅上,召见了其余的宰相们。
当谈到窦德玄时,李治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惋惜和叹息:
“窦德玄,办事稳重,没有什么私心杂念,一直以来都是朕的得力助手。如今他离朕而去,朝堂之上便又少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啊。”
一旁的宰相们纷纷附和,表示对窦德玄的离世感到惋惜。其中一位宰相回禀:
“圣人,窦相虽走,但他之前负责的事务,臣等已经交接妥当,绝不会耽误朝政。至于后续选任左相的事,还请陛下定夺。”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认可宰相们的处理方式。他沉思片刻后:
“先把窦德玄的丧事办妥当,以彰显朕对他的敬重。至于左相的人选,等过段时间再议,这段时间你们就多分担些政务吧。”
就在这时,周道务也进宫禀报军务。当他听闻窦德玄去世的消息时,不禁也叹了口气:
“窦相一生为官清廉,为国家鞠躬尽瘁,实乃我朝之栋梁。如今他骤然离世,实乃朝廷之损失。”
李治听完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随即便又嘱咐:
“不过,这边疆之事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还需多加留意才是。对了,契苾何力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周道务赶忙躬身:
“启禀圣人,臣刚刚得到消息,契苾将军已经与男生顺利会师,目前局势颇为稳定,暂无异常。不过,臣定会持续关注此事,一有最新情况,定当立刻禀报圣人。”
李治闻听此言,心中稍安:
“如此甚好。切记,若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上报,绝不可让这边疆之事出现任何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