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西风渐来(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庆王朱栴作为大明帝国九大塞王之一,他一点都不快活。

他一点都不喜欢他的封地银川,所以就赖在银川后面相对稍微...那么富足一点点,气候也好一点点,人也多一点点的韦州城,就不去银川。他跟朝廷和他皇帝老子说,什么时候王府盖好了,什么时候麾下的护军齐装满员了,他再去。

其实他不但不喜欢宁夏,他甚至连整个西北都不喜欢。

京师多好,烟雨江南。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文人墨客女子美妙。他是一个习惯附庸风雅的人,是朱家龙子之中最特殊的那一个。他更没什么大志向,就想混吃等死,听戏唱曲作诗写词,欣赏歌舞品尝美酒,快快乐乐度过余生!

所以尽管在名义上,他节制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河套和陇东诸卫,尽管在名义上和肃王一样,有着对李景隆这个曹国公的钳制和制约的权利。

可对于他手中的军权,他压根就没兴趣。

打仗,粗鲁。

带兵,麻烦。

但他对于自己的处境,却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改变。这个塞王他必须当,而且还是大明帝国最穷的塞王。不但要当,还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当下去。

那为了日子能过的好一点,他就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雪中送炭的,在他这个大明帝国最穷的藩王最穷的时候,主动给他输血,送来江南特产以及许多古籍图书,让他在西北小城找到久违人生快乐的好人....曹国公李景隆。

他给李景隆的两份公文,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我不想当这个王爷,但我爹非要我当。

我抗拒不了我爹的旨意,但我又不想太操心了。

所以军事上的事你要帮我,而我名下宁夏庆阳等地的租赋太少,我又太穷。所以在经济上,也请你帮我筹谋划策。

他就挨着甘肃,他能看到他的十四哥过的是多么的快活!以前他们哥俩都是大明藩王之中最穷的,可现在他十四哥的日子可是风生水起呀!

有李景隆帮着威服西域诸族诸部,麾下护军也是兵强马壮。李景隆还在塞外的江南金张掖中给修了王府,他朱栴能不眼热吗?

热爱文学的人都是感性的。

所以朱栴觉得自己对李景隆的请求一点都不过分,而且他们还是亲戚。他不但给李景隆去了公文,也给他的十四哥去了信,因为他和他的十四哥肃王朱楧也是亲戚。

因为他亲兄弟两个是亲兄弟,他俩的媳妇都是如今凉州卫指挥同知孙继达的女儿。他俩除了是亲兄弟之外,还是亲连襟。

而他这两份公文,正中李景隆的下怀。

~~

“老天都帮我!”

夜色沉寂,只有半边月亮无助的挂着。

行署公事房中,李景隆举着煤油灯,面色带着几分狰狞,冷冷的盯着墙上的地图。

而后缓缓提起笔,在宁夏诸卫的标注之上,画出一条线。

这条线,连接着甘肃,连着陕西,连着四川.....

既然有最富庶的汉中平原,天府之国,又有剽悍的西凉铁骑,沉默寡言的老秦步兵....更有善使弯刀的西域诸族,以及善于山地作战的羌人番人。

咚咚咚,因为他似乎距离最后的终点越来越近了,所以他的心跳的越来厉害。以至于一瞬间他口干舌燥,面红耳赤。

但他还是竭力的保持着冷静!

老朱为何敢放手给他执掌三省兵权大权,因为这三省都有藩王。李景隆一个外姓人,威望再高也高不过他朱家去。

可以说老朱杜绝了一切外部威胁的可能,但他.....想到了一切,唯独没想到他有那么一个好孙子!

而将来这几个地方若是藩王没了...

或者是藩王死了呢?

忽然间,李景隆的呼吸急促起来。

然后他举着煤油灯,看向地图的另一端。目光掠过陕西,掠过大同...定格在了北平。

“四叔!”

李景隆低声道,“你可别让我失望呀....千万不能让我失望呀!”

“呵呵!”

随后他又古怪的笑笑,返身回到书桌边铺开奏本,准备好笔墨。提起笔来,奏疏的开头一蹴而就。

“臣李景隆伏乞奏,设置宁夏都司....”

庆王作为大明九大塞王之一,他所管辖的地方,却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行省和边镇。宁夏开卫于洪武三年,第一任指挥使为长兴侯耿炳文之弟,死于胡惟庸案的悍将耿忠。

而宁夏卫现在的军权在纸面上,还隶属于陕西行都司。

这就和李景隆的手中的权责相互重叠了,表面上庆王能管到他这个肃镇总兵的陇东诸卫。而李景隆这个都指挥使又能管到属于庆王手中的,绥德延安宁夏三卫。

现在庆王朱栴送来了橄榄枝,李景隆当然不会傻到直接把触角伸过去,让老朱觉得他是在占他朱家傻儿子的便宜。而是要大公无私,削弱自己手中的权柄。

设置宁夏指挥使都司,把原先属于陕西的卫划分出来,把陇东一部分卫所的权利,集中都给到庆王朱栴。让朱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明塞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在军事上帮衬着朱栴,在经济上扶持着朱栴,让老朱看到他李景隆,还是那个愿意为了朱家呕心沥血的好亲戚好臣子。

权,给你!

但下面的人,是我的人!

经济命脉更是我这边控制着!

至于北元残部.....骚扰银川?那是因为那些人的日子实在太苦了,甘肃这边是跟西域开边的。可宁夏那边依旧是禁止开关贸易的,只要李景隆把甘肃的模式,直接搬到宁夏,双方就会罢兵言和。

银川外的那些北元残部,他们可没有恢复大元伟业的雄心壮志,他们就是单纯的想,日子过的好一点,别那么苦了!

有贸易谁打仗?

而大多数的战争都不是因为正义,都是因为利益。

洋洋洒洒,李景隆一连提了数条。

宁夏单独设置都司,请朝廷派遣大将镇守。

各地屯卫缺人,请朝廷充军罪囚以及移民。

何处建立卫城,卫城多少军队人马,多少火炮火铳。朝廷路远运输不便,可下旨西安制造司全力以赴。

总之就是要把宁夏打造成一个如其他边镇那般,连城一线进可攻退可守的堡垒军镇。

至于建立军镇的政务,现在肃镇这边的监察御史铁铉,还有几名给事中文官,自然可以全权配合。

这封奏疏几乎是一口作气,一气呵成。

但在墨迹风干之后,李景隆却没有马上用蜜蜡封好,而是将他放入了主桌的夹层暗阁之中。

现在还不是送到京师的时候!要等.....

等谁?

等肃王朱楧的媳妇,王妃孙氏的肚子.......

李景隆再次举起煤油灯,走到地图之下。

宁夏,甘肃,陕西,四川......

山西,北平.....

河南,山东....

徐州,淮安。

最后,他的目光唰的一转。

江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