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皇武则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3章 暗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贤已经二十五岁,剑眉星目,容貌俊朗,身上散发着成熟男人特有的沉稳气度,

既有储君的英气勃发,又藏着久涉朝政的内敛持重。

尤其此时他正双眼含笑,面带殷切望着自己,

眉宇间的俊朗与温和交织,

冲淡储君的疏离感,

多了些许让上官婉儿心动的儒雅风骨。

上官婉儿的心有如小鹿乱撞,

她连忙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的注意力回到书籍上。

待看到《光武本纪》中“柔道取天下”的批注时,

她眼中一亮,轻声开口:

“殿下批注‘柔非弱,乃宽仁恤民’,婉儿深以为然,

昔年太宗皇帝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警醒朝臣,

正是这份‘柔’道,才换得贞观盛世,

如今大唐虽安,却仍需守此初心,方能长治久安。”

言语间条理清晰,

见解与李贤不谋而合。

李贤闻言,眼中赞许更甚,当即推过一方砚台,递过一支狼毫:

“婉儿所言极是,

孤正想听听你对‘刚柔并济’的看法,

不妨提笔写下,你我一同探讨。”

上官婉儿接过笔,

指尖蘸墨时毫不迟疑,

落笔间字迹清丽娟秀,带着刚劲,

恰如她此刻的姿态,

谦和却不卑微,从容且有风骨。

李贤站在她身后,微微弯腰,看着她落笔,

“柔非弱,乃宽仁恤民;刚非暴,乃严明治军。治国者当兼而用之,方得长治久安。”

短短数语,道尽治国精髓,李贤心中一动,开口言道:

“昔皇祖父登基后轻徭薄赋,皆以柔道赢得民心,终成盛世。”

上官婉儿后颈感受到李贤呼吸的气息,

脸颊微微泛红,

回应道,

“今太子殿下监国,

若能承此仁政,广施恩德,必能继往开来,

不负天皇天后之所望,亦不负天下百姓之期许。”

她声音清亮,尾音难掩颤意,

后颈那片肌肤还残留着李贤呼吸的温度,

烫得她不敢回头,

只能将目光牢牢锁在案上的《后汉书》上,

以此稳住她此刻乱了节拍的心绪。

即便如此,耳尖还是不受控地染上绯红,出卖了她刻意维持的从容。

李贤将她如此可爱的一面看在眼里,内心

内心竟泛起柔软的涟漪。

他见她强装镇定却藏不住耳尖的绯红,欲盖弥彰的模样,

比宫中那些故作端庄的女子鲜活百倍,

让他忍不住弯了弯唇角,眼底的欣赏更甚。

他没有点破这份窘迫,只是放缓了语调,

指着她的批注,温声道:

“婉儿所言,恰合孤意,

这般心怀天下的见地,寻常男儿也未必及得,

孤能得婉儿共论经史,实属幸事。”

李治的言行里,尽是对上官婉儿的呵护与认可。

上官婉儿闻言,耳尖的绯红更深,

她缓缓目光落在李贤指尖所指的批注上,

声音柔和而恭谨:

“殿下过誉,婉儿拾人牙慧,顺着经史脉络略抒浅见,

怎及得上殿下心怀天下的胸襟?

能得殿下不吝赐教,

与婉儿共探治世之道,才是婉儿之幸。”

说罢,她微微俯身行礼,

避开了李贤温和的目光,

怕再对视片刻,

心底的慌乱又要藏不住。

李贤轻笑出声,本想再逗弄她一会,

想到她年纪轻轻,又素来拘谨自持,

今日已然因自己的靠近乱了分寸,

若是再玩笑,恐怕会让她愈发窘迫,

反倒失了此刻论史的惬意。

他便收了逗趣的心思,颔首道:

“婉儿所言与孤所思不谋而合,

孤常深夜自省,父皇病重,朝政多赖母后主持,

孤身为储君,自当担起社稷之责,

既需精研经史以明治国之道,

亦要多察民生以知百姓疾苦,

不能只凭母后庇护,更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孤是扶不起的庸主,

日后若能稳定朝局,让大唐江山永固,

让百姓安乐,

才算不负储君之位,不负列祖列宗的托付。”

他手指轻翻书页,翻至《郅恽传》,

指着郅恽冒死直言进谏光武帝之事,语气恳切:

“郅恽敢以死谏君,此乃忠臣之节,铮铮铁骨,

光武帝能容直言之臣,不计冒犯之罪,

此乃明君之度,胸襟开阔,

如今朝堂之上,虽有裴炎等贤臣辅佐,

却也不乏趋炎附势,

阿谀奉承之辈,孤若想推行仁政,

还需广纳忠言,辨别奸贤,

方能不负重托。”

“殿下,”

上官婉儿开口,顿觉自己嗓音沙哑略带轻颤,

于是提笔蘸墨,在页边缓缓写道: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良臣如镜,可照君主之得失,

太子殿下能识忠奸,纳直谏,

不偏听偏信,此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她抬眼时,恰与李贤的目光猝然相遇,

见他眼中满是认同与欣赏,脸颊瞬间泛起淡淡红晕,连忙垂眸。

不敢再与他对视。

此后数日,

上官婉儿每日午后都会准时前往东宫,

与李贤一同批注《后汉书》。

两人从《本纪》中帝王的治国之术,论及兴衰更替的历史规律,

从《列传》里贤臣的风骨气节,谈到为官从政的处世之道。

有时为一句注解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

却又在彼此的辩驳中豁然开朗,

有时因一处观点产生共鸣,相视而笑,默契尽在不言之中。

李贤常对左右赞上官婉儿:见解独到,才思敏捷,不输须眉男儿。

而上官婉儿也愈发敬佩李贤的学识与抱负,

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对民间的疾苦亦有深切体察。

那日批注《张堪传》,

见张堪任渔阳太守时:布德施惠,劝民农桑,百姓殷富,闾里歌之,

李贤当即在旁写道:

“为官者当以百姓为念,视民如子,

若只图自身富贵,鱼肉百姓,

何异于豺狼虎豹,祸国殃民?”

这般心怀天下的胸襟,这般体恤民生的情怀,

让上官婉儿渐渐生出别样的情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