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2章 本心之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公子,我是该称你为李高明呢,还是李承乾?"

看着姜饼嘴角挂着的笑,李承乾张了张嘴,没想到自己还没隐瞒多久,就暴露了身份。

他想了想,既然姜饼已经知道他是大唐的太子,却还能如此淡然的坐着,假如想对他不利,那也早就动手了。

既然对方有这份底气,自己再隐瞒未免显得太过小家子气,索性也不再装了。

起身作揖道:"姜先生勿怪,承乾隐瞒了身份,实在是不知是敌是友,只好如此。"

姜饼摆了摆手笑道:"无妨,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番态度让李承乾有种如沐春风之感,平时被那些谏臣们说教的多了,难得有人如此尊重自己,他心中多了几分感激。

对姜饼的好感也更甚了几分。

既然身份说开,李承乾也放松了不少,他端起那与他们平日里所喝的茶汤截然不同的茶水抿了几口,接着问道:

"承乾有一事不知,请姜先生指教。"

"但说无妨。"

"明明我从进来到现在,没有一句话表明过自己的身份,先生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的?"

姜饼就知道他会问这个,只是指了指李承乾的脚:"你身上自带的王者气质,一眼就不似凡人,又穿着李唐的服饰,再加上这个,我才断定你是李承乾的。"

对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这一贯被我厌弃的足疾,竟然成了我身份的象征,真是……"李承乾苦笑着摇头,心中似有几分萧瑟。

姜饼看的明白,根据李承乾的年纪和足疾推断,此时的他早就有了心魔,不是当年那个令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喜爱的高明了。

对于历史上这个颇为悲惨的太子,他心中也有几分同情,也想提点他一番。

想了想,姜饼清清嗓子开口。

李承乾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姜先生是说...让我效仿父皇当年玄武门之事?"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姜饼神色平静,仿佛在讨论今日的天气,"历史上你失败,是因为优柔寡断。若你能狠下心来,先发制人..."

"不可!"李承乾猛地站起身,茶盏被掀翻,琥珀色的茶汤在案几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那是我的亲弟弟!"

姜饼不紧不慢地擦拭着茶渍:"那你甘心看着李泰一步步夺走属于你的一切?你父皇对他的偏爱,朝臣们对他的拥护..."

"别说了!"李承乾一拳砸在案几上,指节泛白。

他胸口剧烈起伏,眼中怒火与痛苦交织。

姜饼却突然笑了:"很好。"

"什么?"李承乾愣住。

"你还有底线。"姜饼重新斟了杯茶推过去,"这说明你的心魔还没完全吞噬你。"

虽然对李泰带着几分恨意,但现在的李承乾还没被彻底逼上绝路,心中始终挂念着母亲临终前,让他善待弟弟妹妹的话语。

他缓缓坐回席上,呼吸仍有些不稳:"先生是在试探我?"

"不全是。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

姜饼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资治通鉴》,翻到某页,"你看这里记载,贞观十三年,你父皇曾对长孙无忌说'太子性颇仁厚,此乃社稷之福'。"

李承乾瞳孔微缩:"父皇...真这么说过?"

"你父皇不是不爱你。"

姜饼合上书册,"只是他身为帝王,表达方式有问题。

何况身为太子,你的自出身以来,就注定与众不同。

唐太宗对你,除了深切的爱子之情,更多的是倾注了对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

只有魏王,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未曾想过易储,这才能得到各种宠爱,他将对你的愧疚转移到这个皇子的身上。

而你呢?身为太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只有极端反抗这一条路吗?"

窗外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

李承乾盯着自己微跛的左足,突然问道:"那我该怎么做?"

"三条路。"姜饼竖起手指,"其一,如我刚才所说,血溅玄武门——但你会永远活在弑亲的阴影中。"

李承乾摇头。

"其二,继续现在这样,最终被废身死。"

"其三呢?"李承乾急切地抬头。

姜饼微微一笑:"做回真正的李承乾。"

"真正的...我?"李承乾喃喃重复,眼中浮现迷茫。

姜饼起身走向窗边:"抛开'完美太子'的枷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坚持自己的长处。你善骑射,何必因足疾自卑?你重情义,何必学那些冷血政客?"

李承乾苦笑道:"可谏臣们..."

"魏征这些人,说到底只是工具。"

姜饼转身直视他,"用得好是明镜,用不好就是枷锁。关键在于——"他指了指李承乾的心口,"这里是否够强大。"

阳光透过窗棂,在李承乾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皇手把手教他射箭时说过的话:"高明,弓要拉满,心要放平。"

那时的父皇,眼中满是期许与骄傲。

"我明白了。"

李承乾眼眸微亮,似是顿悟一般,"与其纠结父皇更爱谁,不如让他重新看到我的价值。"

姜饼赞许地点头:"比如..."

"比如公开支持青雀编《括地志》。"李承乾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他不是想彰显才华吗?我作为太子,主动举荐他主持修书,既显胸襟,又能让父皇欣慰。"

"妙计。"

姜饼抚掌,"再比如,对那些谏臣..."

"择其善者而从之。"李承乾接口道,"于志宁精通礼制,可请教典章;孔颖达学问渊博,可讨教经义。至于那些只会挑刺的..."他嘴角微扬,"东宫属官的位置也该动一动了。"

他起身郑重向姜饼行了一礼:"先生点拨之恩,承乾没齿难忘。"

姜饼还礼:"记住,最大的敌人不是李泰,不是谏臣,而是你心中那个'不够好'的执念。"

"我会的。"李承乾目光坚定,"只是..."他犹豫片刻,"称心他..."

"真心以待,暗中保全。"

姜饼轻声道,"有时候,最深的感情反而要藏在最不起眼处。"

李承乾了然颔首。

"你父皇最欣赏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太子,而是那个在九成宫暴雨中,背着小太监走过泥泞的李高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