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人群中,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略带不安的脸,最后,定格在了三个人的身上。
这三个人,是国土局的老员工,分别负责核心卷宗的保管和关键数据的录入。
在刚才的混乱中,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惊愕,唯独他们三个,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镇定。
或者说,是早有预料的平静。
李达康心中雪亮。
王天平的刀子是从外面捅进来的,但刀柄,却握在自己人手里。
“老周,小刘,张科长。”
李达康点了三个人的名字。
被点到的三人身体同时一僵。
“你们三位,最近工作辛苦,跟我来一下,有新的任务需要单独谈谈。”
他的语气很温和,但眼神却不容拒绝。
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中,三人被带进了三个独立的临时办公室。
随后,李达康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立刻更换卷宗室所有密码锁!”
“信息组接管所有核心服务器权限,排查一切异常登录记录!”
“安保组,从现在起,24小时监控所有出入口,没有我的手令,一只苍蝇都不能飞出去!”
命令如流水般下达,整个审计现场被瞬间打造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
半小时后。
一间临时问询室里。
那个姓刘的干部脸色煞白,额头上全是冷汗。
李达康没有审问,只是将一份份文件摆在他的面前。
那是他经手的几份土地出让卷宗,旁边,还放着他近两年的银行流水单,上面有几笔与他收入完全不符的大额进账。
“财政局那边,每个月给你多少钱?”
李达康平静地问,像是在聊家常。
姓刘的干部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我……我说……”
“是财政局预算科的赵科长联系的我……”
“他……他让我……在录入一些特定地块的出让数据时,对评估价格……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
“技术性调整?”李达康嘴角勾起一抹讥诮。
“说白了,就是做假账!”
姓刘的干部头埋得更低了,不敢接话。
“调整过的价格,可以让惠龙集团那些公司,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地,同时,在申请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的时候,又能拿到更多的钱。”
“一来一回,就是上亿的差额!”
**链条最关键的一环,就这样被撬开了。
李达康站起身,看着窗外深不见底的夜色。
王天平的釜底抽薪,不但没能浇灭他的火,反而给他送来了一桶最猛的油。
现在,他手里不但有了物证,还有了人证。
一把指向财政局心脏的刀,已经磨好了。
姓刘的干部瘫在椅子上,像一滩烂泥。
李达康没有再看他一眼,转身拿起了从他办公室搜出的加密磁盘。
电脑前,李达康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声响。
屏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一道道防火墙被精准地破解、绕过。
几分钟后,一个加密文件被强制打开。
没有惊天动地的秘密,只有一份份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交易记录和公司注册信息。
但当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时,却构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贪腐地图。
一家名为“林城新创生态科技”的空壳公司,法人代表,王双立。
此人,是财政局长王天平的亲侄子。
文件清晰地记录了这家公司,如何在短短两年内,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价格,从国土局“合法”购入了数块被标记为“废弃矿区”的土地。
李达康的视线在屏幕上移动,面部的肌肉没有一丝多余的跳动。
他的眼神,冷得像手术刀。
紧接着,另一份文件让他嘴角的讥诮弧度愈发明显。
那些所谓的“废弃矿区”,在被王立的公司拿到手后,转眼就进入了市财政局的重点项目规划。
项目名称,堂而皇之——“高科技产业园预留用地”。
同时,一份由财政局牵头下发的《关于鼓励企业参与废弃土地生态修复的补贴办法》赫然在列。
土地的价值,在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中,暴增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王天平的这手左右互搏,玩得真是精彩。
李达康关掉文件,再次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同伟同志。”
“有结果了?”祁同伟的声音依旧沉稳。
“王天平的侄子,王双立,用一家空壳公司,低价拿地,再通过财政包装成高新项目,套取补贴,坐等地价飙升。”李达康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砸在地上的钉子。
电话那头,是短暂的静默。
这静默里,酝酿着比怒火更可怕的东西。
“好,很好。”祁同伟的声音再度响起时,已经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冰冷的决断。
“看来我们这位财政局的王局长,不仅仅是想给我们制造阻力。”
“他本身,就是那条最该被斩断的**链条。”
“达康,你听好。”祁同伟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审计范围,正式扩大。”
“从现在起,给我把林城近三年所有的财政补贴项目,尤其是涉及土地和基建的,全部翻出来!”
“但是,”祁同伟话锋一转,“审计小组明面上的工作,必须保持原样。”
“你们,依旧在‘查土地’,而且要装作因为经费问题,进度缓慢,举步维艰。”
李达康瞬间领会了祁同伟的意图。
这是要麻痹王天平,让他以为自己的釜底抽薪起了作用,从而放松警惕,甚至露出更多的马脚。
“我明白,这是要引蛇出洞。”
“不。”祁同伟纠正道,“蛇已经出洞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等他把七寸主动送到我们的铡刀下面。”
“所有你找到的证据,全部做最高级别的加密备份,单线向我汇报。”
“我要看看,他王天平的这只手,到底伸得有多长!”
挂断电话,李达康眼中的寒芒一闪而逝。
他重新打开电脑,将调查方向转向了那笔“生态修复”的财政补贴。
一个新的发现,让整个案件的性质,变得更加恶劣。
王天平侄子的那家空壳公司,在近三年内,竟然拿到了林城所有“生态修复”类财政补贴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然而,所有项目资料上显示的修复进度,几乎全部为零。
更令人发指的是,其中一个与建业集团合作的所谓“矿区回填”项目,卫星地图和用电数据显示,那里根本不是在搞什么生态修复。
而是在用修复的名义做掩护,进行着更大规模的非法煤矿挖掘!
一边拿着国家的补贴,一边盗挖国家的资源。
王天平的亲属,两头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