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章 还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老板,你这两件衣服多少钱?”

问价的是之前那名60多岁的老者、自称裁缝的人。

在摊位上仔细查看了一遍,他也选出来了想要购买的东西。

两件衣服,一件是紫色女裙。

另外一件是冬款男装外套。

“老先生好眼光,不愧是做裁缝的人!”

摊主没有急着说价,而是先夸赞了对方一句。

“此话怎讲?”

老者笑着反问。

“你选的这款女裙,是LV的连衣裙,属于奢侈品。

而男装外套,里面的毛皮是海龙皮,同样是高端材料。”

摊主把原因说了出来。

“海龙皮是啥皮?”

听到这个称呼,围观的人有人不解。

“你有手机吗?自己上网搜一下不就知道了!”

老板看着那人,也没解释,直接向他说了方法。

科技年代,搜索一下看得更加详细,了解的肯定也会更清楚。

“我知道,海龙皮是海獭的皮毛,据说也只有当年京城的那些权贵、富贵之人才用得起这种动物皮毛制作的物品。”

在这边围观的人群中,也有识货之人。

“老板,之前人家不是问价了吗,你还没有说这两件衣服多少钱呢?”

一名30岁左右的男人有些好奇,把话题又拉了回来。

听他这样说,摊主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

“LV连衣裙6000块钱,海龙皮外套,7000块钱!”

“这么贵?”

听到这价格,不少人感觉吃惊。

“贵吗?只能说贫穷限制了你们的想象!你信不信有些人出门,随便一身穿戴,都是几十万或者过百万的?”

摊主对别人吃惊的形象倒是并不在意。

“有的人确实有那么奢侈,别的不说,手腕上戴的一块限量版手表或许就值几十万!”

人群中也有人想明白了。

“还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就穿几十块钱一身的衣服。

不过衣服再高档,不也是件衣服,有啥大不了的!”

“你这明显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你有了足够多的钱,或许你也会穿好衣服了,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种气质,不是我们能比的!”

“说的有些远了!老师傅,这两件衣服你买还是不买?”

众人谈论着,把话题又说了回来。

“老板,两件衣服,我也不多砍价,给你一个整数1万块钱,你看咋样?能行我就买了,不行你卖给别人。”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老者考虑了几秒,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再加点!加500块钱!”

摊主继续往上争取价格。

“不能再加了,这些行情我是清楚的,要不这样,之前的那个香奈儿女包,我也把它买下来,那个4000块钱,我一共给你一万四。

这也就我出这个价了,别人来买,不识货一般都不会买的,最多也就看看,你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卖出去。

再说看的人多了,说不定啥时候你不注意就被别人弄坏了。”

老者跟他分析了一下。

对方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对于过来逛的人来说,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价格超出一定的额度是绝对不会购买的。

而就算是有钱人偶尔会逛过来,但人家也未必会购买,不缺钱人家一般会直接买新的。

“行吧!那就一万四。”

摊主考虑了一会儿,应该是想通透了其中的道理,就答应了。

随后帮其把衣服、包好好的叠整齐,用袋子装好。

老者也很干脆的付了钱。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有价值的衣服,常顺之前在拆迁区同样遇到过。

买下后,他也单独把它们选了出来。

一些以稍高的价格慢慢出售了。

还有一部分,比如说清朝、民国时期的,他自己收藏了一些。

至于说正品奢侈品衣服,遇到的有,包括帮宋芫买的也有。

那些二手的,他并没有拿给宋芫穿,而是同样售卖给了奢侈品回收店。

长期收购,如果没有或者没遇到,反而奇怪了。

除了海龙皮,就连虎皮制作的床单垫子,十多年前,他都收到过一份。

那时管理的还不是太严格,但现在已经禁止交易。

常顺虽然有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目前也只能自己收藏。

其实现在很多东西都不让玩了,那些曾经不论花了多少钱购买的人,或者是祖传之物,现在也只能烂在自己的手里或者捐赠。

拆迁区,因为一些原因,不管是以前、现在或者往后,只要仔细观察,总有各种各样捡漏的机会。

那些收藏品、二手生活用品或者废旧物品,这些都可能给人带来财运。

“老板,这块布是干嘛用的?”

老者刚离开,又一名顾客展开一块边长约一米三左右的布料问道。

这块布料,整体颜色是红色,面上有绣工,绣的是狮子滚绣球以及一些福寿题材的图案。

这种绣工并非机器工,而是纯手工,绣的很好。

看其年份,清末民国时期。

“可能是包袱皮、也可能是八仙桌上面的桌布!”

摊主回道。

“多少钱?”

顾客又问。

“它是清朝时期的物品,是真正的收藏品,你看它的绣工就能知道它很不一般,想要的话,给1500块钱!”

“这么贵吗?”

听老板说了价格,顾客有些意外。

“1500还贵吗?你看别人地摊上的一枚钱币或者银元都不止这个价格,像这种布料,从清朝保存下来更不容易。”

或许是今天卖了不少钱了,此时摊主说话的口气也大了不少。

而那名顾客或许就是想打听、了解一下,之后就没有继续说话。

不过他不买,也有其他人对这个包袱皮或者说是桌布很感兴趣。

最后一名戴着眼镜的顾客花了1000块钱把它买了下来。

这人也是对比了古玩交易平台——某两个网站上面的数据做出的参考。

之后的时间,又有人在这处售卖旧衣服、旧包、帽子等布料制品的摊位购买了东西。

比如说有人购买了民国时期的旗袍、有人买了长衫、有人买了中山装、还有人买了肚兜、红盖头、轿子上面的帘布等。

常顺倒是没有购买东西,这类拆迁区物品,他自己收藏的就有。

其中有一些,比摊位上的都要好很多。

在这处地摊旁一共耽误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他就离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