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6章 收复关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舒展了些,缓缓说道:“杨嗣昌他们还真有两下子,这么复杂的局面,还真把内鬼给揪出来了。不过北方部落又联合小部落,这麻烦可不小。”

徐达在一旁附和:“陛下说得对,杨嗣昌他们追查线索那股子劲儿,值得肯定。但北方部落增兵,收复紫荆关、保卫京城的难度更大了。”

刘伯温手抚胡须,微微点头:“嗯,他们这次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内鬼,可见细心。只是接下来面对北方部落联合的攻势,得想个周全的法子,不能再吃亏。”

朱元璋神色凝重:“局势又严峻起来了,就看他们能不能再想出好对策,守住京城,收复紫荆关。”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微微点头,对郑和和姚广孝说:“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配合得不错,在这么棘手的情况下揪出内鬼,不容易。但北方部落联合其他势力,这对他们又是个大挑战。”

郑和恭敬地回应:“陛下明鉴,他们查案有条有理,从各个线索入手,终于揭开阴谋。只是北方部落兵力大增,京城防御压力剧增,收复紫荆关怕是困难重重。”

姚广孝双手合十,轻声说道:“陛下,此次虽揪出内鬼,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他们需尽快调整策略,应对北方部落的联合进攻,希望他们能顺利保卫京城,收复失地。”

朱棣目光坚定:“他们既然能找出内鬼,想必也有办法应对北方部落。且看他们接下来如何破局。”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先是松了口气,又立刻紧张起来,说道:“哎呀,可算把内鬼找到了,杨嗣昌他们真厉害。但北方部落又搞事情,这可咋整?”

杨士奇笑着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总能想出办法。之前能查出内鬼,这次面对北方部落联合进攻,说不定也能化险为夷。”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皆是能臣,他们定会全力以赴。只是北方部落联合后实力增强,收复紫荆关得谨慎行事。”

朱瞻基皱着眉头:“希望他们能快点想出对策,可别让京城再陷入危险。”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微微颔首,说道:“杨嗣昌这几人,查内鬼倒是有一套。不过北方部落联合小部落,可不是好事,他们接下来压力不小。”

严嵩赔着笑脸:“陛下圣明,杨嗣昌他们能在限期内揪出内鬼,可见能力不凡。只是北方部落增兵,收复紫荆关、保卫京城的担子可不轻。”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他们虽然成功揪出内鬼,但不能掉以轻心。北方部落联合其他势力,作战策略或许会改变,他们得尽快适应,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朱厚熜微微皱眉:“哼,希望他们别让朕失望,赶紧解决北方部落的麻烦。”

……

杨嗣昌神色凝重,率先打破沉默:“北方部落联合其他势力,兵力大增,若他们再次进攻京城,局势将更加严峻。我们收复紫荆关的计划得加快步伐,而且要考虑如何应对他们这波联合攻势。”

孙传庭微微皱眉,思索着说:“杨大人,如今敌军势大,我们若同时兼顾收复紫荆关和保卫京城,兵力恐怕捉襟见肘。不如先集中力量加强京城防御,待敌军进攻时,消耗他们的兵力,再寻找机会收复紫荆关。”

洪承畴却摇了摇头,提出不同看法:“孙大人,此举虽能暂时保证京城安全,但紫荆关一日不复,敌军就能随时南下,我们始终处于被动防御。我认为还是按原计划,先派人潜入紫荆关,掌握敌军情况,寻机里应外合收复它,这样我们便能化被动为主动。”

杨嗣昌听着两人的意见,沉吟片刻后说道:“二位所言都有道理。但敌军联合进攻在即,我们不能只守不攻。这样,京城防御由孙大人负责,你尽快组织百姓加固城墙,准备好防御器械,安排好兵力部署。洪大人和我继续筹备收复紫荆关事宜,挑选精锐士兵潜入紫荆关。另外,我们还得想办法分化北方部落与其他联合小部落的关系,削弱他们的联合力量。”

孙传庭和洪承畴齐声应道:“是,杨大人!”

孙传庭立刻回到军营,着手京城防御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召集各营将领,迅速分配任务:“王将军,你带一队人去征集城中的巨石和木材,加固城墙,在城墙上多设置一些礌石和滚木。李将军,你负责调配弓箭手,在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组神箭手,务必保证能有效打击敌军。张将军,组织城中百姓搬运物资,准备好足够的箭矢、粮草和医药。”

将领们领命后迅速行动。孙传庭又亲自到城墙上查看防御工事,对士兵们喊道:“弟兄们,敌军即将来犯,京城的安危就靠我们了。大家务必坚守岗位,不得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杨嗣昌和洪承畴在军营中挑选潜入紫荆关的士兵。他们从雁门关和紫荆关的旧部中精心筛选出了一百名熟悉当地地形、身手敏捷且忠诚可靠的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弟兄们,此次任务极其危险,但至关重要。你们要乔装成百姓,混入紫荆关,摸清敌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防御弱点等情况,然后找机会送出消息。一旦时机成熟,我们里应外合,收复紫荆关。”杨嗣昌对这些士兵说道。

“杨大人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士兵们齐声回应。

洪承畴看着这些士兵,叮嘱道:“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若遇到危险,以自身安全为重。”

随后,这一百名士兵乔装打扮后,分批朝着紫荆关出发。杨嗣昌和洪承畴则在京城焦急等待消息。

过了几日,一名士兵悄悄潜回京城,带来了紫荆关的重要情报。

“杨大人,洪大人,紫荆关如今戒备森严,敌军在城墙上增设了许多了望哨,城门处盘查极为严格。不过,我们打听到,敌军的粮草大多囤积在城西的一处山谷中,防守相对薄弱。而且,北方部落与联合的小部落之间似乎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在利益分配上有些矛盾。”士兵汇报说。

杨嗣昌眼睛一亮:“粮草囤积处防守薄弱,这是个好机会。至于他们内部的矛盾,我们可以想办法加以利用。你继续说,敌军的兵力部署情况如何?”

士兵接着说:“敌军主力大多部署在城门和城墙附近,以防我们强攻。城东和城北的防守相对松懈,可能是他们觉得那里地势险要,我们不易进攻。”

杨嗣昌听完后,与洪承畴商议道:“洪大人,看来我们可以从城东或城北寻找突破口。先派人悄悄接近粮草囤积处,一旦得手,放火烧粮,敌军必然大乱。然后,我们再趁机攻城,里应外合。同时,我们可以散布一些谣言,加剧北方部落与小部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无法全力联合进攻京城。”

洪承畴点头赞同:“杨大人此计甚好。只是潜入敌军粮草囤积处,风险极大,必须挑选一批精锐且胆大心细的士兵。”

杨嗣昌说道:“我亲自挑选五十名死士,执行此次任务。洪大人,你在京城准备好攻城部队,等我消息,随时准备进攻。”

洪承畴担忧地看着杨嗣昌:“杨大人,此举太过危险,还是让我去吧。”

杨嗣昌摇头,神色坚定:“洪大人,你在京城统筹攻城事宜,责任重大。此次烧毁敌军粮草,关系到收复紫荆关的成败,我必须亲自去。”

洪承畴见杨嗣昌心意已决,只好说道:“那杨大人务必小心,我在京城等待你的消息,随时准备配合。”

杨嗣昌迅速挑选了五十名死士,向他们详细说明了任务。

“弟兄们,此次任务九死一生,但只要我们成功烧毁敌军粮草,就能为收复紫荆关立下大功。大家有没有信心?”杨嗣昌问道。

“有!”五十名死士齐声高呼。

当天夜里,杨嗣昌带领这五十名死士,悄悄朝着紫荆关进发。他们避开敌军的巡逻队,沿着山间小道,小心翼翼地接近紫荆关。

与此同时,孙传庭在京城继续加强防御。他发现京城的一些百姓因为敌军即将进攻而人心惶惶,于是决定亲自到城中安抚百姓。

“乡亲们,大家不要惊慌。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一定能击退敌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京城一定能保住。”孙传庭对聚集的百姓说道。

百姓们看着孙传庭坚定的眼神,心中稍安:“孙大人,我们相信您。我们愿意听从安排,一起保卫京城。”

孙传庭欣慰地点点头:“好,那就请大家帮忙搬运物资,照顾伤兵。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战胜敌军。”

然而,就在杨嗣昌带领死士接近紫荆关时,意外发生了。一名死士不小心踩落了一块石头,发出的声响引来了敌军的巡逻队。

“什么人?”敌军巡逻队大声喊道。

杨嗣昌心中暗叫不好,低声对死士们说:“准备战斗,尽量不要发出太大声响,避免惊动更多敌军。”

死士们迅速抽出武器,与敌军巡逻队展开搏斗。虽然死士们武艺高强,但敌军人数众多,渐渐有些吃力。

“杨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会暴露行踪的。”一名死士焦急地说道。

杨嗣昌看着周围的敌军,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家听令,分散突围,在城西山谷粮草囤积处会合。”

死士们领命,各自寻找方向突围。杨嗣昌则带领几名死士,朝着敌军巡逻队的薄弱处冲去。经过一番苦战,他们终于成功突围,但也有几名死士不幸牺牲。

杨嗣昌看着牺牲的弟兄,心中悲痛,但他知道此刻不能停留。他带领剩下的死士,朝着城西山谷赶去。

此时,在京城的洪承畴收到了杨嗣昌暴露行踪的消息,心中担忧不已。

“这可如何是好?杨大人此去危险重重。”洪承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

就在洪承畴焦急万分时,孙传庭前来探望。

“洪大人,我听说杨大人那边出了事。如今敌军即将进攻京城,杨大人又身陷险境,我们该怎么办?”孙传庭问道。

洪承畴说道:“孙大人,杨大人肯定会想办法完成任务。我们不能乱了阵脚,京城防御不能有丝毫松懈。同时,我准备派一队人马悄悄出城,暗中接应杨大人。”

孙传庭点头:“洪大人所言极是。我在京城会坚守防御,你放心去安排接应杨大人的事。”

洪承畴迅速挑选了一百名精锐士兵,让他们乔装打扮后,悄悄出城,朝着紫荆关方向赶去。

而杨嗣昌带领死士终于赶到了城西山谷。幸运的是,大部分死士都成功突围并在此会合。

“杨大人,我们都到齐了。接下来怎么办?”一名死士问道。

杨嗣昌看着山谷中囤积的粮草,说道:“按原计划,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悄悄接近粮草,然后同时点火。行动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再暴露行踪。”

死士们分成几个小组,悄悄朝着粮草囤积聚拢。就在他们准备点火时,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原来是敌军发现巡逻队失踪后,加强了对粮草囤积处的巡逻。

“不好,敌军巡逻队来了。先找地方隐蔽。”杨嗣昌低声说道。

死士们迅速躲进附近的草丛中。敌军巡逻队在粮草囤积处周围巡视了一番,并未发现异常,便离开了。

“好险,差点就功亏一篑。”一名死士小声说道。

杨嗣昌说道:“大家不要放松警惕。等敌军巡逻队走远,我们立刻行动。”

等敌军巡逻队彻底离开后,杨嗣昌一声令下:“点火!”

死士们纷纷拿出火折子,点燃了粮草。顿时,火光冲天,粮草燃烧起来。

“不好,粮草着火了!”敌军发现粮草起火,顿时大乱。

杨嗣昌看着燃烧的粮草,说道:“弟兄们,任务完成,我们撤!”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大批敌军朝着山谷赶来。原来,敌军在城中看到粮草囤积处起火,立刻派兵前来救援。

“杨大人,敌军太多了,我们冲不出去。”一名死士焦急地说道。

杨嗣昌看着周围的敌军,心中暗自思忖:此时突围,恐怕伤亡惨重。必须想个办法拖延时间,等待洪大人的援兵。

“大家不要慌,我们占据有利地形,先抵挡一阵。”杨嗣昌喊道。

死士们迅速占据山谷的一处高地,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敌军人数众多,一波又一波地朝着高地冲来。死士们虽然英勇奋战,但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杨大人,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的。”一名死士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弟兄,眼中含泪说道。

杨嗣昌咬咬牙,说道:“弟兄们,再坚持一下,援兵马上就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谷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是洪承畴派来的援兵赶到了。

“弟兄们,援兵到了,杀啊!”杨嗣昌看到援兵,心中大喜,大声喊道。

死士们顿时士气大振,与援兵前后夹击,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杨大人,你没事吧?”洪承畴派来的将领问道。

杨嗣昌说道:“我没事。多谢你们及时赶到。敌军粮草已被烧毁,他们必然大乱。我们趁此机会,通知洪大人攻城。”

将领点头:“是,杨大人。我这就派人回京城报信。”

很快,消息传到京城。洪承畴得知杨嗣昌成功烧毁敌军粮草,立刻下令攻城。

“弟兄们,杨大人已烧毁敌军粮草,敌军大乱。我们趁此机会,一举收复紫荆关。冲啊!”洪承畴大喊道。

明军士气大振,朝着紫荆关冲去。此时,紫荆关的敌军因为粮草被烧,人心惶惶。看到明军攻城,顿时阵脚大乱。

“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紫荆关,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

就在明军与敌军在紫荆关激战正酣时,京城那边也传来消息。北方部落得知紫荆关粮草被烧,明军正在攻城,决定暂停进攻京城,先回援紫荆关。

孙传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召集将领:“敌军回援紫荆关,京城暂时安全。但我们不能让他们顺利支援紫荆关。王将军,你带一队骑兵,在敌军回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王将军领命而去。孙传庭则继续关注着紫荆关和京城周边的局势。

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紫荆关的敌军渐渐抵挡不住。杨嗣昌、洪承畴带领明军与潜入城中的士兵里应外合,终于收复了紫荆关。

“杨大人,我们成功收复紫荆关了!”洪承畴兴奋地对杨嗣昌说道。

杨嗣昌看着紫荆关上升起的明军旗帜,长舒一口气:“好,这只是第一步。北方部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尽快巩固紫荆关的防御,同时还要应对他们的报复。”

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巩固紫荆关的防御,又有消息传来。北方部落联合的小部落因为粮草被烧,利益受损,对北方部落心生不满,开始各自为战。北方部落为了稳定联合局面,正在调集兵力镇压小部落的不满。但同时,他们也放出狠话,一定会再次进攻京城,夺回紫荆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