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家四口窝在沙发上,子瑜依偎在姜锦音怀里,屹川则和冷彦尊讨论着最近的足球比赛。
姜锦音听着他们的笑声,感受着身旁传来的温暖,心中的压力仿佛被一点点卸下。
她知道,竞选的路还很长,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等着她。
但有这一刻,有这个家,她就有了无限的勇气。
“彦尊,”姜锦音轻声开口,目光柔和,“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走下去。”
冷彦尊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这才是我的音音。”
子瑜抬起头,眨着大眼睛:“妈妈,你会赢的!我们都相信你!”
屹川也点头,语气坚定:“对,妈妈是最棒的!”
姜锦音笑了,笑得眼角微微湿润。
她紧紧抱住孩子们,抬头看向冷彦尊,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竞选的挣扎或许还在继续,但在这个小小的港湾里,她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
竞选总统的最后阶段,姜锦音以其坚韧的形象和清晰的政策主张赢得了广泛支持。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一家媒体抛出一篇恶意报道,标题耸人听闻:《姜锦音的斯德哥尔摩情结:从被囚禁到爱上施暴者》。
文章不仅渲染她曾被冷彦尊“囚禁”的故事,还恶意揣测她对冷彦尊的感情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产物,将她塑造成一个心理扭曲、软弱无能、道德败坏的形象。
舆论哗然,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她的质疑和嘲讽,她的竞选支持率骤降。
甚至还有人直接写“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小说,把姜锦音写成了被男主杀光全家,却无脑爱男主的女配,最后被男主找人轮\/奸致死,看她还爱不爱。
姜锦音作为女配,在小说里出现,只是为了衬托三观正、光荣伟大、被男主爱的死去活来,却一点都不爱男主的正义女主。
这个正义的女主是已婚少妇,也被男主找人轮\/奸过,男主发现她好清纯好不做作,跟那些妖艳贱货好不一样,突然爱上她,然后开始强制爱,少妇背着老公,跟罪犯男主各种香艳床戏,刺激拉满。
女主嘴上正义,一点都不爱他,最后男主伏法,女主却给男主生了个孩子,老公把这个孩子当亲儿子养。
有趣的是,这篇猎奇h文的男主坏的令人发指,却获得了超高人气,被很多粉丝喜欢。里面的女性角色,似乎都成了冤种。
作者还说:“我就是故意写轮\/奸女性的剧情,看你还原不原谅强\/奸犯!”
如此对女性充满恶意的写作动机,歹毒的逻辑,却被吹成女性立意,受到无数粉丝的赞扬,被吹成三观正的标杆,反斯德哥尔摩,然后攻击其他女性下贱!
这究竟是反斯德哥尔摩,还是以“正义”之名,仇恨女性,成就反派男主?
因为这篇小短文,姜锦音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遭受到全国人的审判。
对于女性的审判,充满了恶意和露骨,言辞极尽羞辱,可是对于男人的审判,最多就是“他是罪犯,你还爱他,你贱不贱?”
对男性的责怪,最多就是“他是罪犯,“他是渣男”,“他犯了整本刑法”。
像极了用小拳拳捶打他的胸口,“你坏你坏你坏。”
这是一种撒娇的、抱怨式的责怪,而不像对女性那样,是**裸的羞辱践踏。
作者只是通过体现男性的坏,来审判女性“贱”。
对女性的恨是真的,对男性的恨是假的,吹嘘“反斯德哥尔摩”小说的作者,对男主的美化和偏心昭然若揭,但人们却被“正义大旗”蒙蔽了双眼。
那些吹嘘反斯德哥尔摩作品,全都一个德行,核心还是皇帝或霸总爱上我,男主被极力美化,和女主搞带感cp,搞得一堆读者爱男主爱的不得了,cp磕的嗷嗷叫,结果作者吹女主没爱过,就成了正义标杆,反手出来讽刺读者和同行,又当又立。
然后迎来的就是大量粉丝为“反斯德哥尔摩”作者洗地。
他们的洗地方式无非就是:女主没爱过、别的小说很恶心、作者说过什么正义言论、故意美化男主为了讽刺读者。
按照这个逻辑,岛国AV,核心h暴不变,只要加点概念性反抗,说女主没爱过,那AV就不是AV,是老少皆宜的正义之作,净化心灵,净化三观,还能起到讽刺观众的作用。
当了婊子又立牌坊,在这一刻巨性化了。
鸡和鸭说:我虽然出来卖,接客无数,故意挑逗客人,但是我很正义,我很纯洁,都是那些客人下贱,我出来卖,就是为了讽刺其他出来卖的人,我穿着打扮性感,故意勾引客人,钓鱼执法,就是为了讽刺客人,虽然我没有节操,但我三观很正!看看,我有贞节牌坊!闪瞎你的眼!
然后周围的观众欢呼:哇,三观好正!
……
民众们叫姜锦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候选人。
有些人在审判她,对她充满了恶意的羞辱,有些人只是在玩梗,没有人在意真正的“女性”尊严。
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太多人无法容忍有一个女总统出现,于是用尽了手段打压。
面对这场危机,姜锦音绝望过,在深夜哭了很久,可她没有退缩。
她选择在最后一场全国直播的竞选演讲中正面回应。
这一刻已经不是为了输赢,而是扞卫她的尊严。
会场灯光炽烈,姜锦音身着简洁的深蓝色套装,站在讲台上,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台下是无数记者、支持者和对手的代表,电视机前是数千万观众。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胞们,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竞选,而是为了揭露一种恶毒的谎言,一种试图用伪科学和道德绑架来抹杀真相的阴谋。”
“最近,有人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用来攻击我本人,攻击我的经历,攻击我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我今天要告诉你们,这个词不仅是不负责任的,更是歹毒的、反人性的。”
姜锦音的声音传遍全国,“今天我要解构的,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恶意攻击,更是整个社会对创伤幸存者的系统性群体暴力。某些媒体宣称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或者“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过是个从未被心理学界承认的伪命题。”
姜锦音调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声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明确地被排除在精神疾病诊断体系之外。这个诞生于1973年瑞典银行劫案的媒体发明,本质是对人质复杂心理的污名化。”
她转身面对镜头,珍珠项链在锁骨处划出冷冽的弧线:“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本质,是将受害者的生存策略污名化为病态。它暗示所有选择隐忍的人都是精神异常,所有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人都是无脑。这种逻辑,比任何暴力都更虐待人性。”
“首先,让我澄清事实:那些关于我被‘囚禁然后爱上施暴者’的报道,是卑鄙龌龊的谎言。我对冷彦尊的爱,是建立在我完全清醒的情况之下,是我自身作出的选择,而不是病态的顺从,没有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只有两个灵魂意外相遇,经历了一些并不正常的事情,然后在艰难岁月中的相互赌气、又互相扶持。所谓的爱上施暴者,这些被捏造的故事,耸人听闻,不过是某些人为了政治利益编织的低劣剧本。”
“让我愤怒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词,诞生于1973年的一起银行劫案,被不负责任的犯罪专家随口提出,没有经过任何科学验证,然后媒体为了制造爆点,故意丑化受害者,极力宣传这个词,导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半个世纪里被滥用、被扭曲,变成了一个道德审判的武器。它被用来羞辱受害者,暗示他们爱上或者同情、认同施暴者,是懦弱、是病态、是下贱。这种标签化,漠视了受害者的真实经历,剥夺了他们的声音,将复杂的个人选择简化为一个冷酷的诊断。”
“更可悲的是,这个词如今被滥用到何种地步?只要有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只要有人在逆境中展现了爱与宽容,就会被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帽子。甚至连政治立场不同,都能被贴上这个标签!这不是科学,这是**裸的污蔑!这是用伪心理学来掩盖恶意,用道德审判来压制真相!”
“我不是受害者,也不需要某些人用这种恶毒的标签来定义我的感情、我的选择。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一个为这个国家和家人奋斗的人。我的爱,我的信念,我的每一步,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任何病理学的荒谬注脚。”
“我和我的丈夫,的确不是一帆风顺,我和他的相知、相遇也并非主流,但非主流的相爱,不意味着病态,我们之间选择互相原谅,而原谅是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并不是那些卑鄙龌龊目光里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选择原谅,不应该觉得羞耻,真正该觉得羞耻的是,那些动辄用标签审判别人的人。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超越自己认知之外的事,于是标签就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武器。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标签之下,藏着多么大的恶意,以及会对人性造成多大的破坏力。”
“那些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人和媒体,你们并没有对我造成伤害,可你们是在用一个词去羞辱每一个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人,去否定每一个选择与你们不同的灵魂。你们在用伪心理学包装你们的恶意,用道德高地掩盖你们的偏见。这不是在保护受害者,而是在二次伤害他们!你们欠所有被误解、被污名化的人一个道歉!”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每一个被误解、被污蔑、被标签化的人。我们不需要你们的怜悯,也不需要你们的诊断。我们需要的是尊重,是倾听,是公平的机会去讲述自己的故事。”
“同胞们,这场竞选不是关于谣言,也不是关于标签。它是关于我们对未来的选择,是关于我们如何面对谎言、如何扞卫真相。我呼吁你们,用你们的良知,拒绝这种歹毒的价值观,拒绝让我们的社会被分裂和仇恨所主导。”
“我,姜锦音,站在这里,向你们承诺,我将以我的全部力量,为这个国家的团结和尊严而战,撕下那些虚假的标签,书写属于我们的未来!哪怕最后我输了,但我至少努力过!如果我赢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专业的心理专家,为受害者正名,立法删除所有关于受害者的百科词条上面“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标注,将其改为“创伤反应”。”
“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种将受害者污名化的标签,在无视受害者的创伤和经历,是对受害者的二次施暴!我将要做的就是托举受害者,让他们有路可逃,而不是在他们受到迫害,好不容易幸存,却因为自己痛苦的经历和创伤,以及复杂的心理反应,要面对社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羞辱,两头受苦,最后绝望!我们不应该只制定严格的法律惩罚罪犯,我们还要阻止那些以正义之名,向受害者施暴的人,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却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要在网络上敲敲键盘就够了。”
“就算我竞选失败,我也从不后悔我说这些话,哪怕这些话只能警醒一个人,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演讲结束后,全场寂静片刻!
可是,慢慢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姜锦音的演讲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谣言的迷雾。
她的言辞犀利而恳切,不仅驳斥了恶意攻击,更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一伪科学的滥用推上了审判台。
她的愤怒、她的真诚、她的力量,感染了每一个听众。
这场演讲迅速席卷网络,社交媒体上支持姜锦音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
许多人开始反思“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一术语的滥用。
学者和心理学家也站出来支持她的观点,指出这一术语在学术界的争议性。
姜锦音的竞选团队趁势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呼吁社会关注谣言对个人的伤害,赢得了更多选民的共鸣。
最终,姜锦音凭借这场演讲的震撼力,以及她一贯的坚韧和智慧,绝地反击,赢得了总统大选。
那些打不死你的,使你强大!
她不仅击败了对手,也击败了那些试图用谎言和偏见定义她的阴谋。
她的胜利,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一个时代的宣言:真相和尊严,永远不会被谣言击倒。
……
当姜锦音站在总统就职典礼的讲台上,冷彦尊作为她的伴侣站在她身旁,微笑着注视她。
他们作为第一家庭出场,站在镜头之下,接受掌声和荣耀,对未来的期盼。
他们的爱情,没有被标签化,而是成为了她竞选故事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而那场演讲,被历史铭记,成为扞卫个人尊严和真相的经典篇章。
……
成为总统后,姜锦音更加忙碌了。
她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政务,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与各国领导人进行外交交流。
但无论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与冷彦尊和孩子相聚。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她努力寻找着平衡。
在姜锦音的领导下,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她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提升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民众们对她的领导赞不绝口,她成为了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他完全击碎了女性情绪化当不了总统这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作为女总统,她的克制与政策,并不比最好的男总统差,甚至远超某些男性总统。
作为女人,她有同理心,包容心,她像一个母亲一样,温柔却坚韧。
在她执政期间,育儿补贴、教育、医疗、养老问题,被大幅度改善,家庭主妇得到了尊重和保障,职场性别与年龄歧视被立法杜绝,工资福利提高,通货膨胀可控,经商环境公平透明,**降低,财政赤字减少一半,没有战争,没有边境冲突,没有死一个士兵。
她以柔和与智慧的手段化解了外交冲突。
在她执政的第三年,她被选为了世界最受欢迎的领导人。
而姜锦音和冷彦尊的感情,也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深厚。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