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9章 你这样做不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镇上的工商所主任姓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听了刘大嫂的举报,他皱了皱眉头。

“你说的这个李建国,我们所里有他的档案。”王主任翻了翻文件夹。

“那您看,他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刘大嫂急切地问。

“嗯,这个需要调查。不过据我所知,他是有营业执照的。”王主任合上文件夹。

“营业执照?怎么可能!”刘大嫂不敢相信。

“这样吧,我们明天去村里核实一下情况。”

第三天上午,王主任带着两个工作人员来到了村里。消息很快传开,村民们都聚集在李建国家门口看热闹。

“李建国在家吗?”王主任敲了敲门。

“在,在。”李建国从屋里出来,看到这架势,心里有数了。

“我们是镇工商所的,有村民举报你无证经营,投机倒把,我们来了解一下情况。”

围观的村民们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李建国怎么应对。刘大嫂更是一脸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李建国被抓走的场面。

“好的,请进屋坐。”李建国很平静。

进了屋,王主任开门见山:“听说你在镇上卖鸡蛋,还收购山货,有营业执照吗?”

李建国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取出一张证件递过去。“这是我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王主任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确实是正规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括农副产品收购和销售。

“证件没问题。”王主任把执照还给李建国。

外面的刘大嫂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了。她本以为李建国肯定没有执照,谁知道人家早就办好了。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王主任站起身来。

“等等。”李建国叫住了他们。“我想问问,是谁举报的?”

王主任看了看门外的刘大嫂,没有直接回答。

李建国走到门口,看着围观的村民们,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所有人都能听到:“我知道大家可能觉得我赚钱了,心里不平衡。但是我想说,我做的都是正当生意,有营业执照,交税纳费,一切都是合法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如果有人想跟着我一起干,我欢迎。我可以教大家怎么收购山货,怎么联系销路。但是如果有人想搞小动作,那就没必要了。”

村民们面面相觑,刘大嫂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建国说得对,有钱大家一起赚嘛。”王大爷率先表态。

“就是,咱们都是一个村的,应该互相帮助。”

“刘大嫂,你这样做不对啊。”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刘大嫂灰溜溜地离开了。

自从缝纫机买回来后,苏晓梅就爱不释手。每天晚上,她都要在灯下踩上两个小时,给家里人做衣服。

“建国,你过来试试。”苏晓梅放下手中的活计,招呼丈夫过来。

李建国走过去,发现她做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藏青色的布料,做工精细,看起来既庄重又时尚。

“这是给我做的?”

“是啊,你现在也算是个体户了,总不能还穿着补丁衣服吧。”苏晓梅笑着说。

李建国穿上试了试,尺寸刚好合适。中山装笔挺合身,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手艺真不错。”他在镜子前转了转。

“那是,我可是跟着我妈学了好几年的针线活。”苏晓梅很是得意。

第二天,李建国穿着新衣服去镇上收购山货。走在路上,不少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中山装在这个年代可是时髦货,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这样的布料。

“建国,这身衣服真精神啊。”熟人打招呼道。

“晓梅做的,手艺不错。”李建国回应着。

消息很快传回村里,村民们的议论声又起来了。

“你看人家李建国,穿着中山装,跟个干部似的。”

“听说那布料要好几块钱一尺,做一套衣服得十几块钱呢。”

“咱们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人家随随便便就能买台缝纫机。”

这些话传到李建国耳朵里,他也没太在意。红眼病是治不好的,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这天,他在镇上的收购点遇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这些人都是村里的二流子,平时不务正业,但脑子活络,消息灵通。

“建国哥,听说你生意做得不错啊。”为首的是个叫张二棍的小伙子。

“还行,混口饭吃。”李建国没有多说。

“那个,我们兄弟几个想跟你商量个事。”张二棍搓着手说。

“什么事?”

“你看,光收鸡蛋和山货,量毕竟有限。我们想着,能不能再收点别的?”

李建国来了兴趣。“比如说?”

“废铁啊,旧货啊,还有一些瓷器古董什么的。”张二棍压低声音说。

李建国心里一动。废铁和旧货确实有市场,特别是一些古董,现在虽然不值钱,但他知道将来肯定会升值。

“这些东西你们能收到?”

“能啊,农村人家里都有些老物件,只是不知道值不值钱。”

“那这样,废铁按重量收,旧货看成色,古董的话…”李建国想了想,“我需要看看具体是什么东西。”

就这样,李建国的收购范围又扩大了。张二棍他们开始在周围几个村子里收购各种旧货。

没过几天,他们就收到了不少好东西。废铁自然不用说,旧货中有些老式的家具和器皿,还有一些让李建国眼前一亮的古董。

“这些铜钱是哪里来的?”李建国拿着一把古代钱币问道。

“王庄那边一个老太太家里的,她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不值钱,就便宜卖给我们了。”张二棍回答。

李建国仔细看了看,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还有一些更早的钱币。这些东西现在确实不值钱,但他知道,再过十几年,这些古钱币的价值会翻几十倍。

“多少钱收的?”

“一毛钱一枚,总共收了二十多枚。”

“好,这些我全要了。”李建国把钱币小心地装进一个盒子里。

类似的古董陆续收到了不少,有瓷器、字画、古钱币,还有一些青铜器。李建国都一一收下,分类保存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