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战机J-36的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脉动生产线模式,整个生产流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包括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机翼和总装等环节,每个阶段都有专门的车间、设备和人员。
各个车间之间通过高效的智能物流系统相连,确保零部件和半成品能够快速、准确地流转。
“进展都在计划内有序进行。”陈在青跟在萧宇旁边走边回答:“有一架已经在制造完成,过两天就会率先交付给军方。”
按照计划,中航临飞公司是生产一架就交付一架。
萧宇点了点头,来到车间的一个高台位置俯瞰整个生产线,有7架飞机正在井然有序的生产着。
每一架飞机的完成度都不相同,进度不一样。
其中一架已经制造完成,有的只是一个搞定了前机身,而有的已经开始总装了,按照原计划,J-36战斗机是每年交付给军方七架,五年时间总共交付35架。
不同于传统固定站位的生产模式,J-36采用的智能脉动生产线如同流动的钢铁舞台。机身分段在磁悬浮滑轨上以每分钟5厘米的速度移动,有实时显示装配参数与三维模型。
在机身中段工位,工程师佩戴着带有激光测距功能的智能眼镜,正用直径0.8毫米的钻头在合金框架上制孔。
这是J-36制造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每个孔径必须要保持0.02毫米的精度,角度偏差不得超过±3度,双机联合钻铆机正在另一侧同步作业,其钉头齐平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效率也比传统工艺提升3倍。
在复合材料车间,十几数台五轴龙门铣床正在加工机身蒙皮。
这些采用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而成的部件,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实现了0.1毫米的表面粗糙度。
技术人员将20层预浸料按特定角度铺迭后,送入180℃的热压罐进行固化,整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压力与温度曲线,确保材料强度达到合格标准。
尽管J-36战机生产线的自动化机器设备承担了85%的工作量,但这架战机的制造仍离不开人类工匠的“指尖艺术”。在机翼装配区,高级技师正以半跪姿势进行盲孔铆接,由于内部空间狭小,他必须通过触觉判断铆钉深度。
这种手工操作需要在17.5平方厘米的区域内完成 49个铆钉的安装,每个铆钉的抗拉强度需达到10吨以上。
为了提升效率,团队开发了带有压力反馈的智能铆枪,当铆接力偏离标准值3%时,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
在电子设备集成区,工程师们正在进行“神经中枢”的搭建。
J-36战机的航电系统包含东大目前最为先进的第五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等核心设备,其布线长度达到了210公里。
技术人员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线束预先集成在可更换的插箱中,单台设备的更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电磁环境,所有线缆都经过特殊屏蔽处理,其抗干扰能力比J-20战机还提升70%。
萧宇望着J-36战机的生产线车间不由得笑道:“没有两大飞机制造局的人才援助,J-36战斗机的生产制造阶段不会这么顺利。”
陈在青点头言简意赅道:“确实。”
这就是东大在体制上的优势了,不会各自为战,全局一盘棋,国家知道中航临飞缺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所以从别的单位调拨人才过来援助,而且还会培训中航临飞的员工。
使得整体的生产进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种统筹调度的能力,显然是阿镁等镁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特质。
不一会儿,萧宇来到了其中一架J-36战斗机的中机身段的生产制造区。
这是战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也更为复杂。
在中机身区域,可以看到多个大型的装配工位,每一个工位上都有一个正在组装的中机身框架。
工程师们在工位上忙碌着,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将机身主梁、肋板、隔框等部件逐一安装到位。
在这个过程中,精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机身的结构精度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体性能和飞行安全。
为了确保精度,生产线上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定位系统,对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同时,中机身内部还安装了大量的机载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程师们在安装设备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萧宇参观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机翼生产区域看了看,这也是J-36战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也非常复杂。
涉及到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加工和精密装配,在机翼生产区域,可以看到多个大型复合材料成型设备,这些设备用于制造机翼的蒙皮和内部结构。
复合材料的加工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在机翼的装配过程中,工程师们会将蒙皮与内部结构进行精确的粘接和铆接,形成完整的机翼结构。
同时,机翼内部还安装了大量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武器挂载系统,这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程师在安装过程中会进行多次的测试和检验,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经过了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和机翼等部件的生产后,J-36战斗机进入总装阶段。
萧宇转而来到了总装车间参观,巨大的厂房内摆放着正在组装的J-36机身,工程师们在各个工位上忙碌着,他们将各个部件逐一安装到机身上,形成完整的飞机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精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是关键。
生产线上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定位系统,对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飞机的整体结构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总装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集成和调试工作,包括飞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发动机的安装和调试、武器系统的集成和测试等。
这些工作需要多个专业的团队通力协同合作,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验,确保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