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乾省云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苦练技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自从上次事情之后,李仁心对这个厂里每个领导都非常感激,做事也更加认真负责,尤其是对那个交谈次数不多的桂技术,打心里佩服。这可能就是一种认同感吧,也可以说是一种归属感,感觉从此之后找到努力的方向。

又过去了一个月,甘蔗机的生产就快接近尾声了。因为十月底到十一月初,榨糖季节开始,那就是甘蔗机大放光彩的时候,糖厂的机器一旦开机就是二十四小时人停机不停,一旦机器停下之后再开启那就是几十万的损失,这只是一台榨糖机的损失。所以就需要大量的甘蔗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去,以前的人工砍伐太慢,而且耗时太久,工钱也高。如果使用机器砍伐,糖厂就根本不用担心甘蔗会停止输送,而且用户也会节约很多很多成本,一台机器能使用5年,每次甘蔗机的使用季节有5-6个月,一天能收60吨的甘蔗,而一台甘蔗机也只要90多万,扣去国补只需要花50万不到,而且第一年三包。脚指头都能算出来挣钱不挣钱。

所以市场前景非常的好,这时候整个大环境也没有几家在做甘蔗机,那么剩下的就是比服务比售后。因此,在十月底的时候,车间召开一次生产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年,公司为服务好市场用户群体,实行‘保姆式服务计划’。什么叫‘保姆式’计划就是正常情况下来说,销售预估今年能卖出去110台机器,那么车间将预备110个人去市场做服务。1人对一台机器,机器在哪人在哪,其中有十个人属于机动小组,分别由2个技术和调度带队,三个机动小组分管三个片区,小问题由维修人员当场解决,维修人员解决不了的打电话上报,由机动小组最快时间内赶到去解决问题。千万别小看这个‘保姆式’服务计划,谁也没想到第一年售后统计直接花费600万。每个人出差吃饭标准60一天,住宿标准130一天,这就是基本的190了,工资另算,正式工维修工时另算。不管晴天下雨都是这个标准,不干活也是这个标准。整个榨季可是5-6个月的时间。110号人,还不算来回运送配件和路程油钱,来回飞机票钱,想想都吓人,可见公司的底蕴有多强。仁心真的感谢公司给的这次机遇,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如果当初安排出差跟四年后一样的标准,那时候怎么也轮不到仁心出去机会,但是就是这一次所有人都出差,那么好的差的最后评价一目了然,用户会为各位服务人员说话,技术会为维修人员说话,一切以实力来评判,人家可不看你会不会做人,当然做人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及时快速的把机器维修好,让用户能赚钱,这才是用户购买机器的根本。

车间公布消息之后,福利待遇一说,每个人都很兴奋,这多赚钱啊。一个月下来起码一万打底,吃饭住宿是公司的标准,真要节约点花,根本花不完。会议解散后,调度开始组织人员学习,本来活已经不多了,基本上每天的任务只有两台。所以空余下来的时间由每个班的班长轮流培训各自班级最容易坏的部位和易损件的更换,为期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中,有人很努力的学着,不停的在各班级中穿梭,而大部分的工友,抽烟、打游戏、找地方睡觉,这才是常态。有人问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需要多久,几个月,半年,一年,半辈子。其实很多人差的就是一个机遇。对于此时的仁心来说,也就三个月。从来没有进厂上过班的他,到第一次出去做维修售后,也就三个月的时间。短短三个月他的工资从拼命吃苦学习的五千,直接到一万一,所以当培训开始后,他不停的学习,学习,其实那时候他想的很简单,并没有想着往上爬,只想到时候真的让他去看守机器,可千万多学一点,让自己不要那么尴尬。不能什么都不会,别人要他干啥。能修的好的必定留的时间长,不会修的肯定是第一批回来的那批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十一月三号,车间所有人全部出动,部长、主任、调度、技术、各班长还有部分焊接车间员工,乘坐飞机前往桂省。一百一十人分别入驻桂省的三个市的宾馆下榻,然后就开始配合当地经销商分工跟随。仁心被分在当地最大的经销商的其中一个收割队,队长叫海哥。他购买了公司5台机器,大约收割时间为5个月,意味着只要仁心服务的让海哥满意,他能跟随收割队吃五个月的出差补贴。

在仁心跟随车队的几天里,机器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不过很庆幸的是很多仁心在车间里已熟练掌握,更换一些小部件手拿把掐,让海哥的收割队的机手相当满意。因为收割队是直接归经销商管辖,也是能直接对接厂里领导的,所以仁心的表现一度被海哥反馈到主任和部长的耳朵里,全是赞扬。最牛逼的一次是,机器收割第十天的时候,突然有一台机器漏油,整机趴窝了,仁心从上到下检查了二十分钟,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出了问题,主油管破裂,漏油。这是要换大件,随车配件里根本没有,仁心只能上报。当他上报这个问题时,没有一个人相信,怎么可能主油管会损坏,那玩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坏的,更何况开榨时间才十天。领导让仁心原地等待,然后就算相信他一次带了一根主油管过来。

二十分钟后,机动小组来到收割场。

“领导,你们来了。桂总也来了啊。”仁心擦了脸上的汗水说道,然后没人上了一根烟。

桂林看了看仁心:“小子,你怎么判断出来主油管坏的。”桂林的话还未说完,段长则裸起了袖子不屑一顾的说道:“新人能懂什么!也许是别的地方坏了,他检查不出来,先让我去看看。”

仁心听完也低声回答道:“也许是我没检查出来吧,但是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应该是那里坏了”。

桂林则拍了拍仁心肩膀:“你是现场第一负责人,你一定要判断准确,那么我们才好带配件,前几天有人谎报军情,小问题解决不了,说成大问题,结果屁都不是,但是你得技术我还是相信的。虽然你是新人,但是你比一般的新人要牛逼。先让段长看看吧。”

段长开始上车打火,然后爬到车底四处观察,最后再爬到车顶找到仁心指的主油管的那个点后,他从车上下来看了看仁心,又看了看桂林。

“怎么样,哪里出了问题。”桂林面带笑容的问道。

“李仁心还真有点东西,就是主油管坏了,换吧。那玩意可不好换,割手啊。”段长晦气的吐了一口口水,给自己点跟烟。

桂林则看着仁心:“就是要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记住出门在外你就是维修人员,判断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你必须要学会的,我看好你,几位领导都看好你,你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给厂里丢人。”

“谢谢桂师父。”这是仁心第一次叫师父,也是第一次认师父,也只认这一个。

“嗯,机器。只要能装就能拆,没有修补好的机器,前提是判断要正确,否则就是坑人坑己。”桂林说完这句话后,就让仁心给段长打下手,看着他怎么去更换主油管。

半个小时后,段长从车上下来后,吐了一口液压油:“换好了,桂总你去试试吧。”

“好!”桂林看了他一眼,然后上车打火,启动,所有工作全部启动,开始试收割,此时仁心立马跑进驾驶室看着桂林操作。这车他不会开,也不会动,甚至连哪个按钮对应什么都不知道。他不敢问,只能看,这是第一次,他知道后面还有机会,只要看多了就那么几个键迟早他都会清楚这是干什么的。因为他们现在作为新人还不配动车,这也是出来之前公司反复叮嘱的事情。当然动不动是一回事,会不会是另一回事。他想学,他想学的越多越好。

自从这次事情发生之后,仁心的维修技术也渐渐得到领导的认可,他的名声也从这一批外出人员中脱颖而出,而海哥也给予仁心最大的回报,他跟领导反馈,他的车队除了技术组,不要再给他安排其他维修人员,他只认仁心,每天早上他来接仁心去收割场,回来时如果加班太晚就他自己送回来,如果提前下班就让他跟着公司的车回宾馆。中午,晚上吃饭他包了。整整三个月,中饭加晚饭,不说多最少能省一千多块钱。而仁心也在同事们羡慕的眼中,每天大家都还在宾馆楼下等着公司的车时,仁心已上了海哥的车去他的收割场。仁心跟海哥的个人感情也越来越好,不过每次海哥要请仁心去唱歌时仁心从来不去,他只负责修车,海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在工作中对仁心也宽容了很多,有时候车子坏了,不着急干的时候,就让仁心慢慢去修,还让自己手下的机手给仁心搭把手。这时候仁心也和海哥手下的机手关系越来越好。其中就有一个叫吴凡的,有时候机器不忙的时候,仁心就会上吴凡的车让他去休息,自己去车上打火摸索,美名其曰检查下机器性能,其实是慢慢锻炼自己的技术,渐渐的也能找到机会去收割一两亩地,慢慢摸索甘蔗机的工作原理和收割方式。这就是遇到新鲜事物不停的去学习,努力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每一种知识。如果不是仁心从这一刻起试着去开车收割,那么他踏不出这第一步,也没有后面能单独维修单独操作成为甘蔗机维修队不可损失的一员,因为全能啊,哪怕机手不会,你得会,你什么都会就可以单独教别人做任何事,那你得存在价值就能让领导得到认可,也能让用户得到认可,你所说的话就是权威,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你可以独立处理任何机器上的故障,不用你用谁。

记得那是收割季节之后的一个半月,桂市雨季来临,糖厂停榨维护,机器停工。整个收割区域下了将近二十天的雨,此时前期服务大队已让当地用户觉得满意。所以厂里决定,等下雨之后留下一半的人继续服务,撤走五十人回到厂里。一是出差费用太高,二是没有必要。当第一批撤走人员名单出之前,大家都在讨论着谁走谁会留,但是新人里仁心是公认的会留下的。就因为海哥保他,拥有公司五台机器的用户保一个维修人员,公司也不可能把他撤走,还想着下次能继续购买呢。这个道理谁都清楚。有没有比仁心技术好的,那个时候当然有,而且还有不少,但是公司这次可是卖了110台机器,好的维修人员可不多,也就三十来个,光机动里面就占了十个。

名单公布那天,雨势稍歇,但天空依然灰蒙蒙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泥土味。通知贴在宾馆大堂的公告栏上,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嗡嗡的议论声里夹杂着紧张、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段长拿着名单,声音洪亮地念着名字。被念到名字的,意味着要收拾行李,踏上归程。

“张强、王海、李伟……”一个个名字报出来,有人应声,脸上表情复杂,有不甘,也有如释重负——毕竟,离家快两个月了。

仁心站在人群外围,靠着冰冷的瓷砖墙壁,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个扳手,那是他刚从工具包里拿出来检查的。他并不紧张结果,海哥前几天就拍着他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放心,你小子跑不了。我跟老桂(指桂林)打过招呼了,你走了我这五台宝贝疙瘩谁伺候?你就安心待着,等天晴了接着干!”话里的笃定让仁心心里踏实。他更关心的是那些技术更熟练的老维修工,会不会也留下几个?机动小组的人,肯定全部留下。

果然,名单念到后面,机动小组的人基本都在留守名单里。当念到“李仁心”时,他清晰地听到旁边几个相熟的工友轻轻“啧”了一声,带着羡慕,也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了然。仁心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目光在人群中扫过,看到几个技术确实扎实但性格内向、不太会“表现”的工友,名字也在撤离名单上,他们低着头,默默转身开始收拾东西,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仁心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实力重要,但有时候,机遇和用户的认可,确实能决定很多。

“行了,名单就这样!撤离的兄弟,明天上午十点大厅集合,公司安排车送机场。留下的,雨停了就准备开工,都打起精神来,别给我掉链子!”段长收起名单,挥了挥手,人群开始慢慢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雨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田野泥泞不堪,机器自然无法下地。但海哥的收割队并没有完全闲着。他把几台机器集中停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相对干燥的工棚里,趁着停工期,开始进行设备的深度保养和维护。这正是仁心求之不得的机会!

没有抢修的压力,时间变得充裕。仁心几乎整天泡在工棚里,不再是紧急更换某个损坏零件,而是真正地、系统地了解整台机器的构造。这时桂林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当了仁心的师父。机器检修,厂里可不放心让仁心独自操作,就派机动队分别带着新人一台台的过,看看哪里有毛病让新人去修。给仁心安排的人就是桂林,他看仁心真心想学,也乐意指点。

“仁心,过来,你看这个行走马达的油封,有点渗油了,虽然现在不影响用,但雨季湿气大,时间久了容易进水乳化。”桂林指着履带驱动部位的一个地方说。

“嗯!我看到了桂总。这个换起来麻烦吗?”仁心立刻凑过去,仔细观察渗漏点。

“还行,就是空间小点,得拆点边上的护板。来,搭把手,咱们给它换了,顺便把滤芯也清了。”桂林递过工具。

两人配合着,在潮湿阴冷的工棚里,一台接一台地检查、保养。仁心不再满足于“修好”,他追着吴凡问:“桂总,这个阀块控制的是哪几根油缸?”“这个传感器是检测什么的?信号不好会报什么故障?”“平时操作的时候,哪几个动作最容易导致液压系统高温?”

桂总也不藏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喏,这个阀就是管割台升降的,你看油管走向……”“这个转速传感器要是坏了,仪表盘上转速就不显示了,机器可能会自动限速保护。”“甘蔗太密或者刀片钝了,强行推进,压力就高,油温蹭蹭涨……”

仁心听得极其认真,恨不得拿个小本子记下来。他不再只是站在旁边“看”,而是主动上手去拆、去装、去调试。遇到不懂的,就反复问,直到弄明白为止。桂林看他这股钻劲儿,也忍不住夸:“你小子行,很认真啊,你比那些新人强多了,他们是修完就走,你是真想把机器吃透啊!”

海哥偶尔过来巡视,看到仁心满身油污,跟桂林头碰头地趴在机器上研究,脸上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有时还会特意让人送些热茶和点心过来。这种信任和认可,让仁心干劲更足了。他知道,这泥泞的雨季,正是他苦练内功、真正掌握这门技术的黄金时间。他要把这台机器的每一颗螺丝、每一条油路,都刻进脑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