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5章 记住,秦总,时代变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这玩意儿靠谱吗?菜市场要是没了,老百姓去哪儿买菜?”

“就是,这帮专家,就知道坐在办公室里瞎琢磨。”

秦峰带着许嵩和林小满,坐在观众席的角落里,脸色铁青。

他实在忍不住了,举手示意。

“请问,您怎么解释,在你们的AI系统判定菜市场为‘低效嘈杂区’的同时,这里的居民抑郁指数却连续三个月下降?”秦峰的声音掷地有声。

大屏幕上的画面瞬间切换。

一段未经剪辑的视频,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视频里,李素芬正坐在摊位前,一下一下地敲击着豆腐模具。

清脆的敲击声,在菜市场里回荡,如同某种古老的节奏。

旁边,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正跟着李素芬的节奏,一下一下地跺着脚。

镜头拉远,整条街道仿佛都沉浸在这种奇特的共振之中。

菜市场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交换场所,而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

林小满看着眼前的画面,灵感如潮水般涌来。

她立刻联系于佳佳,发起了“声音回赠计划”。

团队将“城市情绪音乐节”期间采集到的各种声音,制作成定制U盘,免费赠送给参与者。

其中一款名为《奶奶的豆腐坊》的U盘,收录了李素芬劳作的全周期声景。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的孩子从来不主动与人交流,但他听到《奶奶的豆腐坊》里的声音后,竟然第一次主动模仿敲击节奏。”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团队深受感动。

他们决定将“声音回赠计划”扩展到医院、养老院等更多的场景,并将其命名为“非语言疗愈包”。

卢中强得知此事后,主动联系秦峰,表示愿意帮忙对接公益基金会。

“老秦,你这事儿干得漂亮!不过,我有个条件,这个项目绝对不能冠名商业化,必须保持它的纯粹性。”卢中强在电话里强调道。

秦峰一口答应:“放心吧,卢哥,我明白。”

然而,当团队准备将“非语言疗愈包”推广到社区卫生中心时,却遇到了阻力。

“我们是正规的医疗机构,不是什么江湖郎中。这种所谓的‘非语言疗愈’,缺乏临床依据,我们不能拿病人的健康开玩笑。”一位医生义正辞严地说道。

姚小波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找到周正礼,请他带上八十年代的地震仪,来到社区卫生中心。

“各位医生,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姚小波对着众人说道,“我们将让老人们聆听‘地底故事录音’,同时用地震仪检测他们的血压波动。”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数据显示,特定频率的震动,能够使老年人的血管舒张率提升17%。

这份报告,最终打动了卫生中心的领导,他们同意试行“非语言疗愈包”项目。

首日治疗结束后,一位失语多年的老人,突然开口说道:“像小时候,铁路边晒太阳。”

夕阳的余晖,洒在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映照出一抹温暖的光芒。

三个月后,徐新约见秦峰,地点选在一家僻静的茶馆。

“秦总,最近麦窝社区搞得有声有色啊。”徐新抿了一口茶,语气平静。

秦峰笑了笑,没有说话。

徐新放下茶杯,缓缓说道:“我改变主意了,我不打算收购麦窝社区了。”

“哦?”秦峰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徐新继续说道:“我有一个新的提议,我们共建。”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一起打造一个全新的‘感官城市’。”

秦峰看着徐新,仿佛在看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

“条件呢?”他问道。

徐新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三个月后,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方案。”他起身,走到门口,突然停下脚步,回头说道:“记住,秦总,时代变了。”

门关上了,房间里只剩下秦峰一个人。

他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茶水入口,苦涩无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灯火辉煌的城市。

夜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

他喃喃自语:“时代……真的变了吗?”

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一条短信跳了出来。

“我在你办公室等你。”《流量时代的棋局》第一百五十九章:酒入土,待来年

秦峰盯着那条短信,屏幕幽幽的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

不用想,发信人肯定是于佳佳。

这个风风火火的女人,永远行动比脑子快一步。

他深吸一口气,拦了辆出租车,直奔麦窝社区总部。

推开办公室的门,果然,于佳佳正坐在他的转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支钢笔,见到秦峰,嘴角一扬:“等你很久了,大忙人。”

“徐新找我了。”秦峰开门见山。

于佳佳挑了挑眉:“哦?谈崩了?”

“不,他想共建什么‘城市感知实验室’,资本出资,内容自治,听着像天方夜谭。”秦峰走到窗边,俯瞰着这座不眠的城市,霓虹闪烁,像一张巨大的网。

于佳佳走到秦峰身边,从兜里掏出一根女士香烟,点燃,深吸一口,吐出一圈烟雾:“资本家的话,听听就好,别当真。他们啊,都是叶公好龙。”

秦峰没说话,心里却翻江倒海。

徐新这次的态度转变,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回家路上,秦峰特意绕道去了趟老城区。

步行街东口,昏黄的路灯下,李素芬正耐心地教一个小女孩敲豆腐模。

“咚、咚、咚。” 有节奏的敲击声,像古老的歌谣,穿透了城市的喧嚣,直抵人心。

脚下的井盖,也随着敲击声微微颤动。

秦峰忽然想起徐新那句“有些东西沉在底下,浮不上来,却撑得住整个城市” ,心中一动。

他掏出手机,给赵工发了条短信:“坛子碎了,酒渗进土里——你说,明年会不会长出新的?”

翌日凌晨三点,城市还沉浸在沉睡中。

老城区,废弃泵站的墙角,一只锈迹斑斑的铜铃,被人轻轻摇响了一次。

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转瞬即逝,像一个神秘的预言。

与此同时,于佳佳在整理档案馆归还的绘图笔时,发现笔帽内侧刻有微小编号...

于佳佳捏着那支档案馆归还的绘图笔,指腹摩挲着笔帽。

细小的“ZG07”字样,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像一枚被时间掩盖的密码。

一股莫名的兴奋感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关键的东西。

“小满,帮我查个人。”她拨通了林小满的电话,语速飞快,“查一下八十年代初的市政技工名录,看看有没有姓赵的,名字里带‘志’或者‘国’的。”

林小满办事效率很高,没过多久,一份扫描件就发到了于佳佳的邮箱。

“赵志国,赵志忠,都找到了。”

于佳佳眯起眼睛,仔细浏览着资料。

赵志国,市政工程师,1986年调离岗位,原因不详。

赵志忠,地下管网巡检日志专职记录员,同样是1986年,提交了一份《丙三段异常震频报告》后,也被调走了。

“丙三段……震频报告……”于佳佳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秦峰说过的“老调子”。

难道,这兄弟俩的调动,和老城区的地下管网有关?

她立刻行动,根据档案上的地址,找到了城南那片破旧的筒子楼。

斑驳的墙面,凌乱的电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她深吸一口气,敲响了其中一户的房门。

“咚咚咚。”

里面传来一阵窸窣的声响,过了很久,门才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个驼背的老人探出头来,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她。

“您好,请问是赵志忠赵老先生吗?”于佳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一些。

老人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看着她。

“我叫于佳佳,是……无形遗产咨询所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不认识,没听说过。”老人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口音,说着就要关门。

于佳佳连忙拦住他:“赵老先生,我是来了解一些关于……关于以前市政工程的事情。”

老人停下了动作,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盯着于佳佳看了很久,似乎在判断她的来意。

最终,他还是没有让于佳佳进门,只是从门缝里递出半页泛黄的纸,上面是一些模糊的文字。

“这是你要找的。”他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于佳佳拿起那张纸,借着昏暗的楼道灯光,仔细辨认着上面的内容。

这是一份1983年的会议纪要复印件,上面列着一串提案人的名字,其中一个名字,赫然写着“赵志国”。

在名字旁边,还有一行用钢笔写的小字:

“他们改了图纸,也改了名字。”

于佳佳心里一震,她感觉到,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第二天,于佳佳再次来到筒子楼。这一次,她带上了吴小雨。

“小雨,帮我个忙。”她把吴小雨拉到楼下的一片空地上,递给她一块黑布,“蒙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告诉我,你感觉到的地脉流向是怎样的。”

吴小雨点了点头,接过黑布,仔细地蒙在眼睛上。

她伸出手,缓缓地抚摸着地面,感受着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吴小雨的呼吸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