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索特修斯带来的粮食种子,整个革命军上下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重视。
甚至就连远在第40号开拓营地的叶格林都被多布里茨骑士长给连夜扛了过来。
顶着夜色和寒风,多布里茨骑士长一路都在使用闪电冲锋,遇上的高地就用上跳跃术增强弹跳能力一口气跳上去。
跳到了山顶之后就给自己施加一层天翼术,一路滑翔过去。
迎面的寒风就用圣光护盾来阻挡,没有了力量了就在心底默念圣光,然后回想跟乡亲们一起劳作的日子。
然后源源不断的圣光就会从他心底涌现,支撑着他不断地释放术法。
他的速度很快,原本要将近两个星期的路程被他用11个小时就赶完了。
速度虽然很快,但乘坐体验就不是很好了。
叶格林倒不是真的被他扛着过来的,而是用木头做了一个椅子绑在了多布里茨骑士长的背上。
一路上叶格林都是在背对着前进的方向,看着不断飞驰过去的景象他感到的只有煎熬。
其实多布里茨骑士长的速度也不算很快,如果换算成他老家的汽车也就接近19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而已。
整个路程全长207公里,看着不算很长,但一路上全是山地。
其通过难度可想而知,其乘坐体验之糟糕也可想而知。
真正让叶格林难受的是,他都已经特别想吐了,而多布里茨骑士长身上逸散出来的圣光能量又在不断地治愈他。
在圣光的治愈下,他的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精神消耗却是非常之大。
在到达目的地后,叶格林都快昏过去了,在补了一觉之后才勉强缓了过来。
不过比起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他更关心的还是索特修斯带来的新作物。
很快一场临时会议就被召开了。除了正在外边到处打家劫舍的斯塔林,革命军的所有高层又聚集在了一起。
“这就是索特修斯朋友你找到的新作物?”
叶格林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黄色小颗粒,古怪的表情已经很生动地表述了此刻正萦绕在他心头的荒诞感。
倒不是说这种新作物有什么十分特别地方,而是它的样子让叶格林感到太过熟悉了。
“看来叶格林你还是认识的嘛,这就是你们远东地区的特产。”
“这可是我在帝国皇家植物馆专门给你找的哟。”
索特修斯有些大咧咧地拍着叶格林的肩膀说道,他笑嘻嘻的表情似乎就是在嘲笑此时叶格林的反应。
“行了,说正事吧。”
作为第40号开垦营地侦查队队长的精灵游侠辛多雷此时站了出来,他催促着索特修斯这家伙赶紧说正事。
毕竟作为老前辈,他可太清楚这家伙的性子了,但现在可不是让他开玩笑的时候。
“是、是,老前辈你说的对。”
索特修斯拿起了装在牛皮纸袋里的新作物直接介绍道:
“正如大家所见,这就是叶格林他们老家的一种粮食作物,如果按照音译的话应该可以称之为西奥米,这是一种……”
还没等索特修斯继续介绍,已经从惊讶的神情中缓过劲来的叶格林就纠正了他的错误读音。
“不对,正确的发音应该是小米。”
“索特修斯同志,你费尽了千辛万苦就弄来了一斗小米吗?”
叶格林有些哭笑不得说着,而索特修斯却十分骄傲地回复道:
“对啊,这小米不就完美符合你们的需求吗?”
索特修斯掰扯着手指介绍道:
“你看这小米能抗旱、产量又不低,吃起来也抵饿、种起来也不怎么挑地。”
“不刚好满足你们的要求吗?”
“但耐寒呢?”
叶格林提醒索特修斯是不是漏了什么东西,而对方也奇怪地看了叶格林一眼说道:
“为什么要耐寒?”
“我记得帝国皇家植物园里的介绍是,小米的生长周期大概也就80到120天,顶死撑也就四个月而已。”
“这种作物不需要越冬,为什么要耐寒?”
索特修斯的话让叶格林沉默了,虽然在上一个世界的时候他早就听说过小米的大名,平时也没少在超市里买到过。
但是对于小米的生长和种植条件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的确,就像索特修斯说的一样,小米本身的耐寒性能不是很好,但是它生长周期短的特点却完美避开了这个缺陷。
小麦的生长周期很长,春小麦一般都在180至250天左右,冬小麦则是230至270天。
在主要粮食作物里面,它是唯一一个会完整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作物。
这样的生长状况也会让小麦在一个种植周期里面,面对的难关也是最多的。
冬天的时候小麦需要足够的低温来越冬,但温度又不能过低,最佳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两三度到零上两三度这个区间之间。
在这个温度区间之下,植株可能就会被冻死,而一旦超过了这个区间,麦苗在冬季的时候就会过度分化叶片,到时候等春天到了就会影响小麦的整体长势。
因此能够大面积种植冬小麦的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了希德罗斯的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冬天的时候有着暖流的帮助气温也不至于会太低。
除此之外,少数的希德罗斯本地的小麦品种也演化出了极强的耐寒特性,在有着积雪覆盖保护的情况下可以硬抗最低零下15度的低温。
但问题是在山区根据地这边,冬季的普遍气温已经低到零下20度以下了,哪怕是本土的最耐寒的冬小麦也没法在这里越冬。
所有在山区根据地这里就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去种植春小麦,而不能像冬小麦那样可以和玉米轮作来保证产量。
而且小麦的种植对于土地和灌溉的要求也不低,在彻底开发山区根据地之前,小麦的种植是没法大规模推广的。
因此对于急需粮食的根据地来说,在确保基本开垦农田能种上春小麦的基础上,再在其他地形上种植生长周期短、不怎么挑地的辅粮,以及搭配着小秋作物轮作才是保障大家今年粮食问题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