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家,我现在回去!”李北星回复说。
陈景乐意外:“现在?”
“嗯,不方便吗?”李北星好奇。
陈景乐想了想,回复说:“我倒是无所谓,不过你不是在老家吗?”
李北星说:“回城里走高速也就半小时的事,我回来贴个对联,能用得了多久?”
她在老家谈不上多舒服,甚至有点无聊,小时候那些玩伴基本都嫁人了,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不认识,压根没有串门闲聊的想法。
那些来找她爸搭话攀关系的,更是不感兴趣。
不如出来透透气。
正好她想见陈景乐。
还是那句话,对李老师这样的恋爱脑来说,隔着网络分享总差点意思,恨不得俩人24小时都呆在一起,怎么黏糊都嫌不够。
既然如此,陈景乐没有意见:“好,那我过去等你。”
他找个袋子装好对联跟磁铁,拿上车钥匙,准备出门。
刘悦华见他要开车出去,就好奇问:“这是要去哪?”
陈景乐随口回答说:“北星让我给她送个对联,她要贴房门上。”
刘悦华一听,就说:“哦,那你早去早回。”
“嗯,知道。”陈景乐点头。
“对了,先等一下!”刘悦华突然想起一件事,喊住他。
陈景乐不解:“咋了?”
老妈没说话,只是快步走回屋里,很快又跑出来,递给他一个红包,说:“今天是大年夜,你见到北星后,帮我给个红包给她。”
原来如此。
陈景乐拿到红包,拆开一看,里面放着崭新的500块钱,顿时撇嘴:“你给我也才给100。”
“能一样吗?”老妈嗔道。
陈景乐叹气,揶揄道:“嗯,确实不一样,儿子都没有未过门的儿媳妇亲。”
“哎呀,等晚上给你也包个500的就是了。”刘悦华对他这点小情绪感到好笑。
倒不是她小气,只给500,江北这边压岁钱红包本来就普遍不大,100块已经是至亲待遇,亲戚之间都是20。
这跟第一次上门给的红包不一样。
她还是怕100块有点拿不出手,才放了500,以此表达自己对李北星的喜爱。
调子起太高也不好。
毕竟他们是普通家庭,后面要是不能维持,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未嫁过来之前压岁钱都给10000,结果嫁过来之后只给100。”
这种误会还是不要有的好。
陈景乐将红包收起来,挥挥手,车子开向李北星家。
……
陈景乐第二次来李北星家这边,却有种轻车熟路的感觉。
他显然是要比李北星先到的,在门口等了小20分钟,才等到奥迪小A3的出现。
车子在面前停下,李北星从车上下来,就笑嘻嘻扑过来求抱抱,整个人直接挂在陈景乐身上,像只树袋熊。
陈景乐抱着她笑道:“你再不来,我都要成望妻石了。”
“那样我就可以把你搬回房间里藏一辈子了。”李老师伏在他耳边悄声说。
陈景乐:“???”
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点病娇啊?
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调整一下姿势,抱着李老师往院子里走:“先开门让我进去吧,站在外面喝西北风可不好受。”
“应该差不多回到才让你出门的。”李北星歉意一笑,赶紧摁指纹开锁进屋。
进屋之后就暖和多了,主要今天风大,温度倒是没有降多少。
李老师还是不肯从他身上下来,连鞋子都要男朋友帮她脱,娇气得很。
陈景乐抱着她坐到沙发上,掏出红包:“喏,我妈给你的,过年的压岁钱。”
“呀!!”
李北星惊喜,眉开眼笑接过,拆开瞄一眼:“这么大?”
陈景乐呵呵一笑:“要不是足够了解你,还以为说的是反话呢。”
李北星翻个白眼:“拜托,这可是江北,你当是其他动辄几千块的省份啊?500已经是巨款了好吧,我爸妈给我的都才100!”
当然,压岁钱是压岁钱,零花钱是零花钱。
即便如此,亿万富翁家庭,除夕夜给子女压岁钱才100块,这在外地人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李北星笑嘻嘻,同样拿出一个红包,说:“我妈也让我给你拿了一个。”
陈景乐同样惊讶,随即自嘲一笑:“31岁还在收红包,惭愧。”
“没结婚都可以随便收!”李北星笑着轻捶他手臂。
陈景乐接过红包,说:“好的,回头记得帮我谢谢阿姨。”
“知道啦。”
捏下红包厚度,跟自家老妈给李北星的差不多。
两边妈妈是心有灵犀。
……
李老师有些贪婪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安逸。
只是苦了陈景乐,腿被压得有点麻。
“你准备抱多久?”
“这就对我厌烦了吗?”李老师抬头瞪他。
陈景乐:“……,没有,只是我们不是来贴春联的吗?”
李老师在他怀里拱呀拱的:“春联又不急,晚点贴都行。先让我抱一会儿!”
陈景乐突然想到什么,问:“是不是回老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李北星沉默两秒:“谈不上不开心,只是说有点无聊,年年如此。”
能让李老师说出这种话,可见已经很不开心了。
陈景乐抱着她轻轻摇晃,像哄小孩子那样:“那以后不回了。”
“嗯?!”
李北星抬头,若有所思,展颜一笑:“你说得对!”
明年就不回去了!
陈景乐听懂她意思,下意识抱得更紧。
过了好一会儿,李北星才说:“帮我把春联贴上吧。”
“好!”
结果上楼都不肯松手,还是像个挂件一样。
陈景乐感觉自己不是谈了个女朋友,更像是养了个女儿。
只好一手托着李老师,另一只手把磁吸块粘到红纸后面,再贴到房门上,磨蹭半天才弄完。
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安乐顺意来。
横批:心想事成。
贴好一看,很完美!
李老师很是满意,奖励一个啵啵。
陈景乐探头看一眼她房间,好奇:“我能进去看看不?”
“进呗,反正我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李北星笑。
陈景乐终于有机会一睹李北星闺房全貌。
上次来主要在一楼活动,上二楼也是在李启光的书房里呆着,没好意思当着人家爸妈的面进人家女儿房间。
这次就不一样了。
别墅里除了他俩外,没有其他人。
李老师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东西不少,但都有规划地放在合适的位置,一点也不杂乱。
有单独的衣帽间、化妆区以及书房,动静分离的同时,兼具各种功能,比他家的设计要好不少。
毕竟建筑面积跟装修费用摆在这里。
书房区域墙上陈列着陈景乐的书法绘画作品,从9月到今年的作品都有,可以说见证了陈景乐书画水平的进步。
现在回头看,当时一幅四尺对半的书法作品,能卖一万,李老师真的是在给他送钱。
再看这书房布局,陈景乐的痕迹太重,说是陈景乐自己的,都没人怀疑。
可见他在李北星心里的地位。
这样的李老师,怎能不爱!
“也不怕叔叔阿姨看到笑话。”陈景乐低声笑说。
李北星枕在他肩头上,眨眨眼:“有什么好怕的,我爸妈他们又不会随便进我房间,对我房间里有什么都不感兴趣,顶多我妈偶尔进来一下。再说,就算看到,也只会觉得我眼光不错,哼。”
好好好!
陈景乐还看到之前跟李北星套圈还有抓娃娃机的那几个玩偶,都在床上留了位置,地位很高的样子。
看着都是回忆。
没在房间里呆太久,也没有做什么羞羞的事情,连床都没碰。忙了一天,实在不好意思坐到别人床上,更别说躺。
最后在李北星家腻歪了差不多两小时才离开。
一个是冬天夜色降临得早,怕她晚上不好开车;再一个是陈景乐还得回去做饭。
……
等吃过晚饭洗白白,就准备迎接新年了。
除夕夜本来要守岁的,但是陈景乐开着灯就不管了,跟平时一样早早睡觉。
不然等0点一到,满世界都是鞭炮声,到时候想睡都难。
哦,还得关上窗,否则早上醒来,空气里全是二氧化硫的味道。
禁止燃放鞭炮?
江北人表示没听说过这个规定,放了再说。
李老师知道他的作息,俩人提前互发祝福,省得12点后网络拥堵。
大年初一。
村里有民俗活动,白天没有出门,晚上则陪李老师去看了新上映的《哪吒2》。
如果是正常的情侣约会,看电影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他俩都老夫老妻了,李老师说想看,那就去看呗。
陈景乐很少看电影或者电视。
对思维活跃的人来说,看到荧幕作品质量不如自己脑补幻想的,是件很糟糕的事情。
《哪吒1》的时候他去看了,观感还不错,至少能给个8分。
但要说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申公豹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即便是读了这么多书的陈景乐,想要时时刻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年后再来看第二部,质量上有不小提升,感觉又会是一部爆款。
毕竟现在内娱什么鸟样,懂的都懂,有同行们衬托,想不爆都难。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目前华娱那些三百分的艺术生,很多写来写去,不是堕胎的青春,就是癌症跟车祸,要不就是小三小四挤掉原配上位,或者霸道总裁爱上大龄绝经的我。
陈景乐脑子正常,看不得这种。
年初二到年初五几天,则是跟爸妈去走亲戚。
两边亲戚都不少,需要适当维系感情,登门送礼、聊天、吃饭、回家,每天重复这么个过程。
连续几天下来,多少有点煎熬。
李北星初四就从老家回市里了,只是陈景乐没空去见她。
直到初六,才总算闲下来。
李北星主动跑过来,带了不少礼物,新年伊始嘛,总不能空手而来。
不过并没有呆太久,只是中午在陈景乐家吃个饭,大部分时候还是陪陈景乐在工作室呆着。
这里是属于他俩的小天地。
……
“爸、妈,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
眼看年过得差不多了,陈景乐思来想去,打算把年前的一些想法提上日程。
“什么事啊?”
老爸老妈都有点疑惑。
陈景乐就说:“妈你不是说在家呆着有点无聊么,我在想,要不要开个店,给你们打理。顺便让爸别做装修那份工作了,接不到多少活不说,就那个工作环境,对身体也不好。”
正所谓五十多岁正是努力奋斗的年纪。
既然爸妈不想退休那么早,闲不下来,那就找点事给他们做,让他们有自己的事业。
说不定到能做大做强,陈景乐摇身一变,直接变成富二代。
美滋滋。
老爸老妈闻言愣住:“开店?开什么店?”
“做餐饮怎么样?”陈景乐笑问。
为什么会想到开餐饮店?
首先现阶段的实业,只有餐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而且活得相对滋润。
很多人正是看清楚这点,才一窝蜂全部涌进来。
最明显的,就是近年来各种餐饮品牌,加速市场下沉,在三四五六线城市快速扩张。
连锁品牌的优点很明显,能满足现阶段的小城市消费人群对品牌的需求。加上小城市租金低廉,用工成本低,但小城市的消费水平,又不见得就比大城市低多少。
在普遍消费降级的情况下,唯有餐饮领域没有降级,甚至还有所升级。
因此,
短短一两年时间,江北街上各种连锁品牌遍地开花。
恰好江北人又是那种特别喜欢吃舍得吃的,但凡手里有点钱,都吃进肚子里。即便是普通百姓,拿着两三千块工资,也敢天天烧鸭烧猪卤味。
至于明天后天怎么样,吃饱再说吧。
再就是江北本地特色美食数量有限,不太上得台面,大多以小吃为主。
但凡有一家新开业的店,不管味道如何,都先去尝尝再说。
因为江北就那么大,对手里有点闲钱又喜欢吃的人来说,该吃的店铺基本都吃过了,需要一点新鲜感。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陈景乐才考虑说开家餐饮店。
现阶段餐饮确实竞争不小,问题是陈景乐不怕跟他们竞争,他有他的优势,而且很明显。
就是味道!
如果再加上一点价格优势,毫无疑问,将会是无敌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选择做餐饮,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比其他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要强。
……
餐饮?
陈振威跟刘悦华面面相觑。
他们对这方面是一点经验都没。
老妈犹豫着问:“是做快餐还是什么?”
陈景乐笑说:“还没想好,这不是在跟你们商量嘛,得征求你们的意见。”
“可是我跟你爸又不懂。”老妈皱眉,表情纠结。
诚然是听着有点心动,有点事做,总比在家什么都不做要好,感觉这样闲下去,人很容易废掉。
但又怕失败。
穷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试错成本,即便亏个两三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的,即便陈景乐给他们一百万,他们也只会老老实实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而不会想到理财或者做生意。
陈景乐摆摆手:“没关系,我懂就行!”
抛开具体经营先不谈,一家餐饮店的核心,自然是食物品质。
巧了,整个江北没人比陈景乐更懂烹饪料理。
现在的问题是该开一家什么样的店。
老爸想了想,说:“那你觉得开什么店好?”
“我们先来细分下市场。”
陈景乐找来纸和笔:“首先排除茶饮。现阶段江北茶饮市场,已经被各家连锁品牌占得七七八八了,同质化太严重,加盟费贵不说,而且得另外请人。如果不加盟,供应链这块我们没有路子,不够熟悉,最后不一定活得下来。可以说成本高,风险也高。”
“其次排除高端餐厅,那个成本同样太高了,不适合前期的我们。我不能随时看着,你们又没有相关管理经验,很难经营下去。”
“早餐不做,太辛苦了,每天两三点钟就起来准备,长久下去,身体扛不住。不求你们赚多少钱,只要做得开心就行。”
“同时还不能太复杂,不然我担心你们做不过来。新手上路,餐品越简单越好。”
“因此,我个人比较倾向单一品种的小吃店或者粥粉面饭之类的,这两个比较简单,也不需要太多人手,有个小铺面就能做,通常都是夫妻档。”
关键是要能把陈景乐的优势展现出来。
只卖食物味道。
他是不可能经常在店里看着,只能爸妈在看,所以大概率是只提供部分技术支持,然后通过标准化流程,端上餐桌,让客人们吃到美味的食物。
比如像牛腩粉。
陈景乐可以帮忙把牛腩做好,剩下的煮粉任务,通过制定标准化制作流程,交给爸妈去负责,该下几两粉,该煮多久,一碗饭加多少牛腩,加哪些小料等等,这些都有严格的标准,用标准化去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尽可能稳定口味。
只要能有陈景乐做的水平八成,就不愁没有顾客。
核心就是牛腩部分。
一定要陈景乐来负责就行,牛腩粉的核心就是牛腩啊!
粥粉面饭类店铺在岭南地区的地位,就跟某些省份的肉夹馍、胡辣汤、酱香饼一样重要,永远会有人吃,而且每家店看似差不多,实则味道各有差异。
只要比别人的好吃就行。
这样一家店,活下去是没问题的。
至于客源问题,其实是不用担心的!
江北这种小地方,不太需要考虑流量跟曝光,因为只要开上几天,味道好吃,附近的人基本就会知道了。
真正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跟体验感,东西好不好吃,定价合不合理。
小城市做餐饮,本质就是熟人经济 极致性价比。
所谓熟人经济,并不是指来吃的都是街坊邻居,而是指熟客,一带二带三是常事。
极致性价比就更好理解了,定价12块钱一份的牛腩粉,跟10块钱一份的牛腩粉,别看差价只有2块,人们对价格是很敏感的,味道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选择10块钱的。
再就是服务态度,起码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语。
像某牛展那样,动不动就叼柒客人还这么多人去吃的,陈景乐是无法理解,可能他见识短浅。
站在顾客的角度,他是不喜欢花钱买罪受的。
我到你家来吃饭,不求说多重视,总不能等半天连个搭理我的人都没有吧?
做好以上几点,盘活一家店,应该不难。
如果是刚需餐饮的话,又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说师院校区,周边没什么吃的,但凡是个摊位或者店铺卖吃的,味道不差,都不缺客流。
大学生有钱,而且舍得花钱,只要好吃,吃完不会疯狂喷射就行。
甚至只要好吃,吃完喷射都认了。
反正他们怂得很,多半会自我安慰是别的原因。
……
陈景乐说了很多。
老爸老妈听完面面相觑,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开店就意味着做生意当老板,对打了一辈子工的他们俩来说,一时半会儿观念转不过来。
其实陈景乐也是第一次开店,之前创业合作开公司,他更多是负责技术上的管理。
给鸿启公司当顾问期间,学到不少新东西,但大公司的发展战略,又跟小店铺不太一样,而是农业公司跟餐饮跨度不小。
最后说了半天,爸妈还是一句:“要不还是你来做决定吗?我们实在不懂。”
陈景乐:“……”
听着有股莫名气,但又不能发火,他知道想要改变父母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等走上正轨就好了。
反正他不指望爸妈能赚什么大钱,只是单纯给他们找份事干,让他们忙起来。
只要有了事业上的追求,人的精气神都会不一样的。
“那就开一家粥粉面饭快餐店吧,先做一段时间试试。放心,不难的,特别是妈,你之前在餐厅工作过。按照正常逻辑来就行。”
陈景乐拍板决定。
他感觉再怎么都不至于说一两个月就倒闭。
要是做得好,到时候再考虑招人开分店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