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0章 指婚公主给朱应?群臣诧异!外臣娶公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朝议进行中。

对于许多武臣而言,听着这些繁琐的政务,几乎是昏昏欲睡。

而朱应虽然没有到昏昏入睡的地步,但也是在走神。

时间逐渐流逝。

从兵部到了户部,又从户部到了吏部。

可以说政务诸多。

这些都需要朱元璋亲自来定夺。

兵部自然是就是镇守北疆之事,而户部则是重新划分了北疆各府域的事情,如今夺了元庭那么多疆域,自然是要划分府域。

有关于府域划分,自然是极为严谨的。

原本属于北平府的府域被削了很大一部分,归于真定,大宁。

当然。

属于朱棣的疆域也变大了,只不过人口却是少了很多,毕竟北边的疆域地广人稀。

“好了。”

“诸部商议的事情今日就此定下了。”

“尽快去落实施行。”朱元璋威严的说道。

这时!

朱标余光一扫,看到了正在神游的朱应。

“冠军侯。”

“今日是你第一次临朝,刚刚兵部,户部,吏部,三部之议你有何看法?”朱标笑了笑,看着朱应问道。

这话音一落。

满朝文武的目光全部都向着朱应看了过去。

朱应也是回过神来。

有些无奈的看着朱标:“殿下,臣是武将,并非文臣,这些事情还是询问诸位文臣吧,臣只善武事,不擅政务啊。”

“无事。”

“孤想要听听你的见解。”朱标笑了笑,目光注视。

满朝文武也都看着朱应。

“三位尚书该提的都已经提了。”

“臣如若要说,那就是针对北疆经历战火之地的百姓降低一些赋税,还有北疆地广人稀,可以将中原腹地的难民,流民迁徙于此,可赐与田地,赐予牧场,恩泽待之,一则可以恢复北疆的繁荣,二则也是可以缓解大明各处流民与难民。”朱应想了想,说道。

听到这。

朝堂上的百官也不由得面带几分诧异。

似乎没有想到朱应能够说出此见来。

“皇上,太子殿下。”

“冠军侯言之有理啊。”

“臣疏漏,未曾想过吾大明各处还有数不清因战争而逃难的百姓,如今吾大明内的田地几乎都已经无法分配,但在这北疆之地,重新划分府域之后的北平府,大宁府,辽东府等,都有不少可以开垦的田地,还有不少元庭贵族留下的田地。”

“这些都可以作为迁徙南边无地可种的百姓可用,不仅仅是难民。”

赵勉站出来,也是一脸肃然的启奏道。

而朱标一笑,

“朱卿。”

“虽然你是武将,但此番见地不错啊。”

“此法正好可以解我大明内无田可种的百姓之患,更可以妥善安置不少流民。”

“若非你提及,孤甚至都遗漏此事了。”朱标笑着对着朱应夸赞道。

“不愧是雄英。”

“文武双全。”

“这小子还想藏拙。”

蓝玉,常茂,沐英等知道朱应身份的大臣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高位龙椅之上,朱元璋也是笑了。

“臣只是些许拙见。”

“或许也是因为臣在民间长大,所以对民间的情况也是了解颇深吧。”朱应抱拳回道。

如今的大明。

实则已经并非是朱元璋最初开国洪武十年之前的大明了。

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

只是这些还没有真正闹腾上来。

朱应自然是知道这些,而且这种牵扯极深,就算朱应开口了,也根本解决不了。

没必要去开口说出这民间真正的疾苦。

还是那句话。

想要肃清此举,必要用重典。

“赵尚书。”

“刚刚冠军侯的话你也听到了。”

“咱觉得很有道理。”

“可以自我大明各处府域征集百姓,愿意迁徙至北疆的,可赐田地开垦,迁徙所需银两,由朝廷出了。”

“不过一旦答应迁徙,不容更改,否则以欺君之罪论处。”朱元璋当即看着赵勉道。

“臣明白。”

“臣会立刻着手安排,昭告天下各处府域,让各地官府给愿意迁徙至北疆的百姓发放路引。”赵勉当即恭敬回道。

“好了。”

“继续下一事吧。”

“如今年节已过,将要开春。”

“各地的童试都已经开始了吗?”

朱元璋忽然开口道,目光则是落在了一直未曾开口的礼部尚书吕本的身上。

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

吕本心底非常的不安。

哪怕是一直未曾开口,可到了现在,他却不得不站出来,甚至于他心中还担心着随时有可能会杀出几个锦衣卫,直接将他给拿下了。

“启奏皇上。”

“在年节之前,礼部便已经给天下各处府域下发旨意,开朝之日,童试开始之时。”

“今日正是首考之期。”吕本心中带着一种忐忑,恭敬的启奏道。

“恩,不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道:“礼部全程关注,有任何科举的消息,立刻上奏于咱。”

吕本当即道:“臣领旨。”

说完。

吕本就准备退回班列。

但朱元璋却是忽然开来。

“吕尚书。”

“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了?”朱元璋眉头一皱,带着几分不悦的看着吕本。

忽如其来的变脸,吓得吕本脸色也是大变,随后急忙跪了下来:“臣有罪!”

看着吕本忽然跪下来直呼有罪的样子,朝堂上不少大臣的目光纷纷带着好奇之色的看向了吕本,但吕本的一些门生则是惊诧。

“看来吕家是真的遇到事了。”

少数知道东宫之变的大臣心底暗想着,不过也都带着看戏的心态。

看着吕本这般惶恐的样子。

朱元璋神情冷漠,心底却是冷笑不止。

随后道:“吕卿有何罪啊?”

“臣…臣忘记了皇上交托之事。”

“还请皇上明言。”

“臣…臣……”

话到了这,吕本无比的惶恐。

他也不清楚东宫之变有没有牵扯到他,更不知道此刻朱元璋心底所想是什么,此刻的他就是惊弓之鸟一样。

“朝鲜国派使,迎朝鲜公主入吾大明之事,难道你忘记了?”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

吕本心底一颤,但也缺猛地松了一口气。

“这…这臣最近为了科举之事思虑,确实忘记了此事了。”

“还请皇上责罚。”

吕本跪在地上,惶恐的道。

“责罚就不必了。”

“出使朝鲜之事,礼部可准备好了?”朱元璋缓缓开口问道。

“回皇上。”

“已经准备好了。”

“毕竟是代表皇上敕封一国君王,所以臣特命礼部侍郎郑沂为使,携吾大明册封国书前往朝鲜国册封李成桂。”

“不过出使战将人选,还请皇上钦定。”吕本恭敬的上奏道。

“让礼部侍郎前去,倒也是给这番邦几分恩泽了。”

“也好,就如此定下吧。”

“至于出使战将人选……”

朱元璋面带思虑,目光随后就落到了朱应的身上。

“朱卿,你可有人选?”朱元璋笑着问道。

“回皇上。”

“出使人选需吾大明强将强军震慑。”

“臣麾下镇守大宁府的张武将军足可胜任。”朱应根本没有多想,当即道。

毕竟当初就已经知道了出使之事了,心中也早就有所计较了。

“既是朱卿推举,就此决定吧。”

“传朕旨意,礼部侍郎郑沂明日启程前往朝鲜国,替咱册封李成桂。”

“让大宁边军战将张武统帅五千骑兵于辽东等候,护送使臣进入。”朱元璋也是当即开口拍板了。

“臣领旨。”

礼部侍郎郑沂站出来,恭敬领旨。

“好了。”

“继续议事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在此事多言。

毕竟一个小小的番邦,还不值得朱元璋太过重视。

“父皇。”

“朝鲜公主婚配之事还需说一番,以免诸卿不知啊。”

这时朱标站出来,笑着开口道。

一听这。

朱元璋也是恍然回神:“对对对,差点将此事给忘记了。”

“咱与太子已经决定。”

“将这番邦公主赐婚冠军侯朱应为妾。”

“待得接回来之后,直接过门。”

听到这话。

满朝皆惊。

几乎所有大臣都是面带震惊之色的看着龙椅上的朱元璋,又看向了朱应,万分不解。

“纵然是番邦小国的公主,应该也是找一个皇族公子出嫁?为何会选择冠军侯啊?”

“这难道有何寓意不成?”

“皇上与太子怎会让这番邦公主嫁给外臣?”

“这,似乎是有些奇怪啊?”

……

许多大臣都是面带诧异之色,想不明白。

毕竟。

小国进献公主。

要么就是纳入后宫为妃,要么就是嫁给皇帝的儿孙。

直接许给外臣的,这倒是第一次见到。

“朱应?”

吕本也是十分诧异的看了朱应一眼,显然也是没有想明白。

此事。

任谁都想不明白。

不过。

朱元璋已经开口,并且还是与朱标商议之后的,自然是无人可以质疑。

“皇上圣明。”

“一个小小的番邦公主,还不配不上我大明的冠军侯,完全是高攀了。”蓝玉当即站出来,大声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倨傲,更带着一种对番邦小国的蔑视。

“臣附议。”

“这番邦公主或许长得美艳动人,冠军侯于我大明而言,功在千秋,理当得此赏赐。”常茂也是立刻附和。

“臣附议。”

徐辉祖,沐英也是当即站出来附和。

随着这些重臣站出来附和。

顿时。

奉天大殿内就是一片附和之声。

对于他们而言。

自然是不敢违抗圣意。

“朱卿。”

“意下如何?”朱元璋笑了笑,十分温和的对着朱应道。

“皇上所赐,臣自受之。”

“谢皇上和太子隆恩。”

朱应自然是立刻道谢,毕竟此事也在年前就定下了。

如今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罢了。

反正自己是堂堂大男人,并不吃亏。

“好,此事就这样定下了。”

“好男儿当有妻妾成群。”

“如今你只有一妻,如何能够开枝散叶?”

“如今给你先赐下一桩婚事,来日咱还会赐予的。”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也算是给朱应的心底打了一个预防针了。

而大殿内的徐辉祖与沐英则是会心一笑。

未来。

他们两家也将成为真正的皇亲国戚了,与皇族的联系也将更为密切。

“多谢皇上。”朱应道谢一声,退回了班列。

这时!

“皇上。”

“年前奉皇上旨意,调谷王府长史刘璟入应天述职。”

“今,刘璟已经在大殿外等候。”

“还请皇上示下。”

吏部尚书陈敬又站了出来,恭敬启奏道。

听到这。

朱应眼前一亮,也是面带喜色。

自己妻子与沈家彻底摆脱干系的机会,到了。

未来。

沈家将彻底与他无关,他对付起来,更是再无任何阻碍了。

“宣。”

朱元璋看了朱应一眼,然后大声道。

“皇上有旨。”

“宣刘璟觐见。”云奇大声喊道。

应声。

大殿外。

一个身着官袍的中年人缓步向着大殿内走来。

看到此人。

不少大臣纷纷侧目。

刘璟。

他之名或许不响亮,但他父亲之名却是天下遍传。

刘伯温。

有着深谋远虑之称的青田先生。

“皇上将刘璟召入应天,难道是又要重新启用了?”看着眼前的刘璟,许多大臣心中暗想。

不过想到了如今的朝堂已经并非是昔日胡惟庸还在时的朝堂。

这似乎也并不奇怪了。

“臣,参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刘璟入殿,跪在了大殿中心,纳头一拜。

“恩。”

朱元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免礼平身吧。”

“谢皇上。”刘璟缓缓站起来,恭敬道谢。

“知道咱此番召你入都为何吗?”朱元璋笑着问道。

“臣不知。”刘璟恭敬回道。

第一次临朝,刘璟还是有些紧张忐忑的。

“咱听说你刘家有一嫡女流落民间?”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

刘璟脸色一变,急忙道:“不敢欺瞒皇上,昔日…因为昔日之事,臣大哥几乎全家遭难,只有一女被大哥暗中送到了民间,但臣也不知具体送至了何处,直至待得成年之后,自会有人联系我刘府。”

“可如今却未曾有人联系。”

说到这。

刘璟显然是没有任何欺瞒的。

“无需有人联系了。”

“咱,已经替你找出来了。”朱元璋笑了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