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人的悠闲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章 皇帝是一份工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但心里也有,没告知他们的话。

外面的雨势大了许多,雨声也更喧嚣了,站在大殿檐下的扶苏内心里却无比的平静。

没有与右相说的是……身为皇帝,他扶苏要废除丞相制。

也没对蒙恬说以后要削弱太尉职权,分权给各路将领,如此可以达成对兵权上的更进一步的集权。

其次,扶苏也还未对群臣说以后要加设监察制,在秦制的基础上增设类似刺史的官职,往各地增加更多的官吏。

雨势忽大忽小,等雨停,扶苏这才回到高泉宫。

高泉宫内,夫人又有了身孕,王婆婆依旧照顾着夫人的起居。

扶苏回到高泉宫,与妻子看着衡从北方送来的书信,听着妻子说她希望这一次是个女儿。

今天,田安又做了包子吃,这一次是猪肉包子。

猪是田安托人在外面养的,猪也是用公子曾说过的方式养的。

夫人吃着素包子,扶苏吃着猪肉包子。

见妻子小心翼翼吃了一些带着肉汁的包子皮,她细细品尝着道:“好吃。”

扶苏道:“好吃就好,往后把做法告知潼关的人们。”

田安颔首,就去吩咐。

新帝即位之后,依旧住在高泉宫,咸阳宫的宫殿这么多,皇帝喜欢住哪个宫殿都可以。

高泉宫是新帝自小住到大的,自然要继续住着。

田安走到高泉宫外,拿出一张纸交给这个内侍吩咐道:“交给渭南郡守司马欣。”

内侍收到吩咐去办事。

不论公子是少年时,还是如今,在田安看来,公子成了皇帝也如当初一样,吃饭是一件大事。

皇帝希望人们能够吃得更好,让秦人的吃食能够更丰盛,让秦人的孩子能够吃的更健壮,让人们家中多一两道菜肴,这当然是造福后世了。

高泉宫内,扶苏写了一卷书信交给了正在三川郡游玩的父皇。

到了三月,父皇的回信才送来。

这天的廷议上,在扶苏的提前授意下,廷尉冯劫站出来说出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他提议废除肉刑。

此事,是扶苏提前向父皇送去书信说起的,甚至扶苏怀疑父皇与老师一定商议过。

也不知父皇与老师是如何想的,但父皇愿意退让一步,将延续秦数百年的肉刑废除,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冯劫的话语一出,章台宫大殿内顿时有了很多议论声,这些议论声很低且很密集。

扶苏坐在皇位上,看着群臣议论,张苍还是老样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这天大的事与他无关。

程邈闭着眼没动,好似睡着了,若是听到皇帝的话,他多半会立即醒来,几乎是本能反应了。

右相冯去疾站出来,首先同意了这个要求。

而余下的群臣没有人提反对意见。

接下来,廷议就是有关南方的事。

陈平站在群臣之中,心中暗想不论是太尉还是右相,还是丞相府的众人,他们都在按照皇帝的想法行事。

不如说是皇帝在群臣心中的地位很高,并且拥戴皇帝。

以至于这个说法一出来,就没人反对,好似大家都提前商量好的,皇帝点头他们就附和,皇帝反对,他们也反对。

这位皇帝依旧在集权,不仅仅是表面,更是在于人心的信任。

尽管大家都在丞相府过得很忙碌,也会叫苦不迭,说着不想在丞相府任职了,想要告老还乡但他们总是一边抱怨,行事很负责。

程邈站出朝班,行礼道:“臣请命增设丞相府的任职文吏。”

张苍站出朝班道:“臣附议。”

为此,廷议内的群臣又开始讨论了起来,最后这件事被定在了三百人,现如今丞相府任职的文吏一共有九十五人。

扩充到三百人,这丞相府还要扩建,不然坐不下这么多人。

这秦廷中,丞相府的人别看距离皇帝与丞相最近,但近些年来,丞相府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熬夜是常事,有时一年到头都看不到休沐的时候。

为此,张苍还提议要年轻人,五十岁以上的人不要。

众人又讨论起了人手问题,人手从哪里挑选。

扶苏看着乱糟糟的廷议,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也在互相讨价还价。

放在别人眼中,或许会觉得这场廷议很吵很闹。

但在扶苏看来,众人各抒己见,能够将各自的方略拿出来讨论,这场廷议别开生面,十分有活力。

直到皇帝离开大殿,群臣还在争论着。

扶苏走向章台宫的后殿,知道他们商议个一两个时辰也不会有结果,便一路走着对一旁的田安吩咐道:“让人送一些吃食给他们。”

“是。”

扶苏来到后殿,这里是父皇曾居住过的地方,低声道:“其实父皇早就厌倦了咸阳的生活,这一次出去多半也不会再来了。”

田安低声道:“这里一直保持着原样。”

扶苏看到案上与地面的灰尘,多半是很久没人来过了,离开之后又让人关上门。

因忙于国事,今年的农礼在咸阳宫内举行了,扶苏来到了极庙又道:“朕的弟弟们在雍城住得如何?”

田安回道:“黑伯都照顾得很好。”

扶苏道:“近来可有人说过封王之事?”

“没人敢说。”

分封废了就废了,大不了治理国家累一些,增设官吏更多一些。

扶苏问道:“太学府如今年满二十,且军役满两年的人都记录下来,让王馀带来。”

田安行礼道:“王夫子很早就想来觐见了。”

扶苏道:“明日就让他来一趟。”

“这就去吩咐。”

丞相府的文吏要从太学府挑选,国家需要大量的预备官吏以及大量的相关人才。

因此,知识的传播一定要广,且传播的权力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如此才能养出需要的人才。

太学府就是一个储备站,在那里被记录的学子,都是出类拔萃的。

论能力……扶苏想要善于学习且勤奋的学子。

直到下午时,章台宫内正在争论的群臣这才各自散去。

之后正在极庙的扶苏又看到了蒙恬递来的文书,屯田实边之策交由武威县县令娄敬主持,由守备大将军涉间安排将士垦田。

这是农忙时节的大事,要在耕种时节开始前就送去河西走廊,不然会耽误耕种的农事,扶苏看罢就让人送去了北方。

即位有三个月了,扶苏穿着一身黑袍站在历代秦王的牌位前沉默不言,皇帝是一个治理国家的职位,扶苏更愿意将它当作一份工作来看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