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陕北大捷!!!西南大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陕北大捷,我军大胜叛贼,斩杀逆首王二,破贼万余!!!

西南大捷,我军歼敌五千,斩杀逆酋奢崇明,安邦彦跪地祈降!!!

九月十二,一日内捷报频传。大胜的消息振奋了整个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来自西南和西北的捷报,通过官驿递至朝廷。早朝时,皇帝主持“宣捷”,命人当庭宣读捷报内容。捷报被抄写放大成“露布”,张挂于京师九门一侧,供全城百姓瞻仰。

朱由检得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有些晕乎乎,心想:“我大明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陕西那边他做了安排可以理解,奢安之乱不是一直到崇祯三年才被平定吗?他甚至有些病态地下意识以为这又是一次卑鄙无耻的掩败为胜,但看到无比详实的战报,战报上大明军队那惊人的斩获和微乎其微的伤亡,无不证明着这是两场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大胜。

因为这两场大捷都来得太过突然,甚至都没有朝廷派遣御史和监军,秦良玉和杜弘域在捷报中请求兵部尽快派遣官员去验功,显然是信心满满,并非是杀良冒功。

兵部官员的嘴角都裂到后耳根了。礼部也来凑热闹,希望皇帝去太庙告捷,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嘛。只有户部尚书苦着个脸,按照大明首功制,这十几万两赏银到底怎么样才能拿得出来?这两个杀胚,省着点杀不行嘛?

“陛下,朝廷应该调遣川蜀白杆兵和杜副总兵的骑兵入辽,携大胜之威一举收复辽东!”辽东道监察御史激动地高呼道,然而迎来的却是包括皇帝在内诸多人看傻子一样的眼神。不过体谅到他“东人”的身份,渴望收复家乡也不是不能理解,更何况今天大喜的日子,也不好批评他。

不过秦良玉是个老实人,将奢崇明叛军遇袭受惊之后炸营自相残杀殆尽的情况如实告明,没有吹成是自己率军斩杀的。毕竟零比五千多的伤亡率实在太过离谱,离谱到戚家军都做不到,她也不好意思拿来吹嘘。

于是,关于她的军功应该怎么算,朝廷发生了巨大的分歧。说到底还是穷的,户部坚持不能按照正常斩杀来算,毕竟秦良玉这个太取巧了,最多按照三分之一的人头算。

勋贵们不乐意了,虽然嫉妒得不行,但还在自发地开始维护起自己这个武将群体的利益。要是战功总是被随意打折,这还得了?

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英国公张维贤,他揪住户部尚书郭允厚的衣领,举起沙包大的拳头就要砸在老头的脸上。定远侯邓文明紧随其后,一面抱住张维贤的大腿劝他不要冲动,一面暗中观察着皇帝的表情,发现皇帝一脸乐呵,于是把张维贤又往前推了推。

“取巧?!怎么不见你郭尚书半夜带兵爬上沈阳城头,斩杀奴酋,取巧一个给陛下看看?!”张维贤一脸讥讽地说道。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不是吓大的,表示全算也可以,但是户部没钱,兵部的马价银要拿出一部分。皇帝也不能美美隐身了,他知道最近皇帝监守自盗卖宫里的家当,如今是有钱了的。

看他们争得那么激烈,朱由检还以为是有多少钱呢,结果兵部说西蛮的头才值十两一颗,五千个人满打满算也才五万两。干脆他大手一挥,全部从内帑出得了。这下兵部不干了,皇帝你想干啥?收买大将?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这是朝廷的兵,不是你皇帝私兵,皇帝你还是跟你那几万老弱病残锦衣卫玩去吧。

兵部尚书凑上前踩了郭允厚一脚,其他的几部尚书也跑上来将两人拉开。都是二品大员啊,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啊!最后他们咬咬牙,还是凑出了十万两银子给秦良玉,五万两是首功赏银,另外五万两是因为斩杀贼酋、迫降安邦彦的奇功。

而后就是讨论秦良玉的个人封赏了。秦良玉如今已经是一品诰命夫人,再赏就只能是正儿八经的爵位了,不能用诰命来糊弄人家了。但是给女子封爵这是前所未有的,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这下子,文官和勋贵站到了一块儿,他们觉得可以把战功度让,给秦良玉的儿子封爵,但不能封她本人。

不过在封爵这件事上,皇帝有绝对主导权,道君皇帝都能心情一好给一堆早就被夺爵的开国勋贵后人恢复爵位,朱由检自然也可以做到。

一般来说,爵位这种东西只是因为皇帝本人小气才不愿意封,再说了,人家秦良玉又不是战功不够,只是性别上有点分歧而已。

万历帝打破了“土司世袭需男性继承人”的惯例,直接敕命秦良玉接任石砫宣抚使;天启帝封秦良玉做总兵,特批其“自筹粮饷、整备防务”。老朱家爷孙两代都很喜爱秦良玉,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朱由检于是大手一挥,封秦良玉为忠贞伯。不过因为不想太过刺激这群浑身散发着酸溜溜气息的勋贵,朱由检没有赐给秦良玉“铁券”,她的爵位不可世袭,如此,大家反对的声音倒也没有那么的剧烈了。

关于要不要接受安邦彦投降,朝堂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毕竟安邦彦之前有过多次降而复叛的先例,信誉早就透支完了。

但是赞成派也有自己的理由:上一次朝廷让人家自裁,承诺不杀他的家人,哪有这样招降纳叛的?这不是自己逼迫人家造反嘛!而且现在朝廷缺钱,奢安之乱闹了那么久,西南叛乱闹了那么久,几个省的税收都填进去了,朝廷应该见好就收。

就算他叛乱,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再镇压呗。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想办法趁着老奴刚死、皇太极在辽东接连受挫的大好时机,朝廷集中精力一举收复辽东。

遇事不决就票拟,票拟不满意就留中不发,朱由检打断众人争吵,继续推动朝会的进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跟媳妇们分享喜悦了,不想跟这群老东西在朝廷上扯淡。

杜弘域也是个老实人,虽然号称破敌万余,但报上来的贼头只有三千颗。而且乱民不值钱,只有青壮算钱,还只有五两银子一颗。

杜弘域送来的说是捷报,一封捷报有半封的内容都是在诉苦的,说朝廷欠了他们二十三个月军饷没发了,他们延绥镇士兵快饿死了,希望朝廷快点发钱,他的捷报是用来讨饷的。

户部的意见是,赏钱可以给,给仨瓜俩枣打发一下就可以了。但军饷嘛,你延绥镇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