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朱由检怕死,文官们也怕死,老朱家的皇帝是有前科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十月中旬,四川白杆兵自石柱出发,向西北入陕,穿越关中平原后东入山西,自晋南向东北挺进,越太行山入河北,经保定抵京畿地区,全程四千里,历时一个半月。

长时间远距离的极限行军,让这支军队疲惫不堪:他们脚上穿的草鞋新旧杂错,显然是在路上临时编的;纳底布鞋被他们背在身后,舍不得穿。

历尽艰辛终于快要抵达目的地,马祥麟的心情却并不好。离家千里、前途未卜,任谁来心情都不会太美妙。这种不满,在几天后,他在北京城下吃了个闭门羹以后,达到了顶峰。

京师城门紧闭,城头上驻军如临大敌。朝廷的人都懵了,因为兵部并没有下达调兵的命令,而马祥麟可一点也不像是要造反的样子。那么结果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这三千白杆兵,是皇帝私自调来的。这是在干嘛?皇帝想要造反吗?!

四位阁臣联合六部尚书叩阙,将正在太液池垂钓锦鲤的朱由检拽了出来。

“哦,你们说白杆兵啊?没错,是朕调来的。这不是打了胜仗嘛,先帝曾为奢安之乱呕心沥血,白杆兵斩杀了奢崇明,我让他们来给先帝抬棺,以求告慰先帝,很合理吧?”朱由检淡淡道。

阁臣李国棤心中冷笑:合理?!捷报上明明记载,九月七日马祥麟还在与其母秦良玉夜袭遵义城;京师九月十二日才收到的捷报,就算是用八百里加急传旨,如今也才十月十五日。难不成这白杆兵是插了翅膀飞过来的不成?这调兵的命令,分明是早就送出去了。按照时间估计,恐怕是皇帝刚登基没几天就下令了。

“陛下,依祖制,应当以京营护卫京师,外兵入京是为违制。为先帝抬棺,自有大汉将军,何必调遣外兵?!”李国棤虽然心如明镜,却还是给皇帝留了几分面子,没有直接戳破他拙劣的借口。

“《皇明祖训》‘武臣不得预九卿事’,陛下忘记了汉时董卓乱政的教训了吗?”首辅黄立极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董卓?!不过是三千白杆兵尔,竟可比得上西凉的十几万大军了吗?!”朱由检冷笑道,“《大明会典》云:胜军,主将率军盛装入城,奏凯乐,携俘虏及缴获献于太庙前。尔等横加阻拦,是何居心?!”

自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登基以来,大明君臣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相处模式维系至今,终于在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爆发了最剧烈的冲突。

文官们极其厌恶皇帝的自行其是,他们对局势的失控感到恐惧。然而朱由检也不能总是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别人的仁慈之上。他没有想到这群文官对于皇帝触碰兵权竟然敏感到了如此发指的地步,本以为自己的动作已经够谨小慎微的了,但还是迎来了如此剧烈的反抗。

不管怎么说,今天白杆兵必须进城,白杆兵不进城他这个皇帝怕是要落水了。

跟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大吵一架之后,朱由检骑马张弓持矛,在亲军卫的簇拥下,强行刷脸给白杆兵打开了城门。

马祥麟懵逼了:皇帝亲自出城迎接,他什么时候有那么大面子了?!他这一路的怨气都化作了愕然和受宠若惊。

“臣,石柱宣慰使马祥麟叩见陛下!”

“免礼!马卿此番千里跋涉,鞍马劳顿,实是辛劳。”朱由检诚挚道。

说完,他把着马祥麟的手臂和他一起进了北京城。当天,三千白杆兵就接替了紫禁城的防卫,白杆兵成为了白杆卫,马祥麟任白杆卫指挥使,全权负责皇宫禁卫事宜;三千白杆卫三班倒,分三批轮流值守。

土木堡之变后,亲军二十六卫就只剩下了锦衣卫,与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其余各卫已并入京营,不再归属于皇帝直属禁卫军序列,在行政、人事、薪饷等全方面受制于文官。

夺权也就算了,文官掌控京营以后,京营战斗力急速崩坏,仿佛文官天然就是跟当兵的八字不合,恨不得把国家的军队给阉了。

自嘉靖以后,锦衣卫指挥使的人员由廷推选出就已经成了惯例,武举变成了以文章策论定输赢,中举的基本全都是文官子弟。锦衣卫本来是勋贵的自留地,如今勋贵子弟只能在锦衣卫弄个虚衔,掌卫事的基本全部成了文官的人。

也不能说锦衣卫就完全废掉了,但他们肯定不算是皇帝的人。锦衣卫的职能本就不是专精于间谍事业,锦衣卫校尉只是为了解决京城权贵多,衙役卑微不敢管,而专门设置的高级衙役,干的是城管和派出所的活。

朱由检能够直接掌控的,就只剩下宫中四卫的这可怜的两千人。虽然宫中四卫隶属于御马监,由御马监太监执掌,其军官从内廷系统或勋贵子弟中选拔,但也依旧没办法保证绝对干净,相对于在战场上杀出来的白杆兵,他们的战斗力存疑。

白杆兵跟他不熟,说多忠诚肯定也是扯淡,但至少这群人相对于他来说是干净的,因为白杆兵没有理由去弄死他这个皇帝。朱由检就不信文官能够牛逼到把两千公里外的土司白杆兵都给渗透了,要是真的做到,那他也就认了,死了算活该。

至于忠诚,这玩意是可以培养的。上位者施恩本来就容易,要是这都拉拢不到人,那他活该去死!

这一晚,朱由检睡得很安稳,但京城里的很多人却睡不着了,宵禁对这群人来说形同虚设,内阁首辅黄立极的府邸烛光亮了一夜。

第二天朱由检照常上朝,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而文臣们对于昨天的事情也没有再提,好像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他们这种默契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

文官集团,这是个被当成是阴谋论而嘲笑的词汇,朱由检认为其是客观存在的。

就像是后世的公务员群体一样,不能捂着眼睛说看不见就是没有,要说其组织多严密不至于,但其行为逻辑却是趋同的,很容易就形成集体意识,对事物作出近似的判断和处置办法。

这个群体女性多了以后就会倾向于维护女性的利益,间谍多了就会出卖国家的利益。

而文官集团倒也没有那么玄乎,但肯定也是会本能地维护士绅利益的,毕竟“只有背叛自己阶级的人,没有背叛自己阶级的阶级”!

朱由检怕死,文官们也怕死,老朱家的皇帝是有前科的!

不过虽然这件事情闹得非常难看,但目前来说皇帝并没有血洗朝堂的倾向,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对于皇帝的出格举动大家也就捏着鼻子认下了。这才是熟悉的味道,大明的皇帝要是不整点幺蛾子,大臣们都要以为坐在龙椅上的是个傻子呢。

朱由检一向是很耿直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大臣也知道皇帝在做什么,他也知道大臣知道他在做什么,一切都是明牌,堂堂正正的摒弃阴谋诡计的斗争!他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只不过是希望能够睡个安稳觉而已,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