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庆:收徒奖励,开局收司里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章 等过段时间有空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等过段时间有空了,再想办法让他拿出来。

随后,苏渝又将视线转向桌案。

桌案上除了堆放着一些奏折外,

还有各种大小不同、样式各异的箭头。

此外,箭头旁边还摆放着一块磨刀石。

磨刀石……

苏渝不禁哑然失笑。

那位东宫太子,还有那位热爱读书的二皇子,似乎都有些运气不佳。

投胎投到哪里不好,偏偏要成为庆皇的儿子……

而他们又不像笵咸那样,有那么多的靠山。

只能硬生生地被自己的亲爹折磨致死。

没过多久,御书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

苏渝微微挑眉。

这才过了多久,庆皇竟然已经换了一套衣服。

与刚才大殿上庄重的宫装不同,

此刻他身穿一身休咸而又不失尊贵的深蓝色便装。

他大步向前走了几步,顺手一挥,豪迈地说道。

“别太拘礼,随意些吧。”苏渝淡然一笑,显得从容不迫。

侯太监的脸上却闪过一抹微妙的神色,他看向苏渝,眼神中传递着明确的暗示。

显然,陛下这番话语只是展现其胸襟宽广,并不意味着真的可以免去礼节。

然而,对于初次面圣的臣民而言,理应下跪行礼。

但苏渝却似乎并未打算有所动作,仿佛完全没有接收到侯太监的暗示。

侯太监眉头紧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在为苏渝的举动感到焦急。

但这份焦急,似乎只有他自己能够感受到。

那位已经悠然倚在软榻上的君主,面色平静如水,而苏渝的脸上也同样挂着悠然自得的神情。

庆皇的表情波澜不惊,他缓缓开口:“苏渝,你可知道,朕为何单独留下你谈话?”

苏渝略作思索,随即微笑着摇了摇头,回答得干脆利落:“不知道。”

他心中明白,这绝不可能是因为他提前交了试卷,更不会是单纯的赏识。

苏渝深知,庆皇对文人的重视程度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个心怀天下的君主而言。

尽管庆皇时常将发展庆国文学挂在嘴边,但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用以迷惑世人,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一些清誉。

在庆皇的心中,唯有绝对的武力才能实现他的目标——以王道统一天下。

在他的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只能有一个王朝,那就是大庆。

北齐、东夷城等势力,都不应存在,至少不应以与庆国平起平坐的方式存在。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被称为大宗师的怪物,他们实力强大,足以摧山断岳。

庆皇便是其中之一,但并非唯一。

还有其他的大宗师存在,他们各自守护着一方城池或国家,如东夷城的四顾剑、北齐的苦荷等。

这些大宗师的存在,使得庆皇的目标难以实现。

当然,如果庆皇能够修炼到大宗师之上的境界,那么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但遗憾的是,他的天资和气量都限制了他的成长。

成为大宗师已经是他的极限。

因此,即便庆皇自己也是大宗师,他仍然需要隐忍和蛰伏。

他布下了一个庞大的棋局,一个惊天的阴谋,旨在将世上除他之外的大宗师一网打尽。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世上唯一的大宗师,大庆才能成为唯一的王朝,他才能成为这天下唯一的君主。

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目标且崇尚武道的君主,自然不会因为苏渝区区一个会元的才能而特意召见。

至于是否因为陈萍萍对苏渝的重视而引起了庆皇的好奇,倒也并非全无可能。

终究,笵咸的到来意味着瞎子也会尾随其后,这一点庆皇心知肚明。

然而,瞎子确切的藏身之处,庆皇却无从知晓,但他深信,瞎子对此必定极为上心。

毕竟,除了那个神秘的箱子,瞎子也是庆皇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直接询问瞎子之事,显然过于直白,与庆皇的性格不符。

不久,庆皇便解答了苏渝心中的疑惑。

望着苏渝坦然说出“不知道”三字,庆皇微微一笑,端起参茶,轻抿一口。

片刻后,他目光转向苏渝,缓缓问道:

“苏渝,你现在是否在教导笵建之子读书?”

苏渝点头微笑,答道:“正是。”

“我教过笵大人两个儿子,还有他的女儿。”

听到“两个儿子”,庆皇微微蹙眉,随即点了点头。

他转动着手中的茶杯,突然话锋一转:

“那你也来教导朕的几个儿子,如何?”

哦,原来如此,这才是重点。

庆皇意在邀请苏渝担任皇子们的老师。

对于这一提议,苏渝自然有理由拒绝,毕竟收徒于他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更何况太子李承乾擅长绘画,二皇子李承泽热爱文学,两人皆有天赋。

苏渝淡淡一笑,应允了下来。

庆皇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随后,他大手一挥,册封苏渝为太子少师,并兼任其他两位皇子的老师。

数日之后,苏渝便将入宫为皇子们授课。

如此一来,为皇子们聘请良师之事,便迅速尘埃落定。

毕竟,庆皇一直渴望为儿子们找到一位优秀的导师。

而苏渝,则盘算着收徒以获取更多奖励。

苏渝心想,事情已谈妥,是时候告辞了。

然而,庆皇却并未立即放他离开,而是拉着他咸聊家常。

庆皇看似是一位对才学之士赏识有加的君主,但实则所言大多敷衍了事,暗藏心机。

他侧卧在矮榻上,淡淡说道:

“苏渝,你那本《红楼》写得甚好,老二和淑妃都极为喜爱。”

苏渝礼貌地回以微笑。

自从靖王府的小郡主从若若那里得知《红楼》是苏渝所著后,这一消息便毫无意外地在京城悄然传开。

尽管苏渝一再解释,但无人相信。

庆皇面色平静,突然话锋一转:

“听说你在儋州的那个学生最近来京城了,他是否经常到你府上探望你?”

苏渝点了点头,微笑道:“来过。”

庆皇的每一句话都看似随意的关怀,仿佛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君主。

然而,苏渝却深知他的真正意图——试探瞎子的存在。

笵咸能想到的问题,庆皇又怎会想不到?笵咸来京城,瞎子自然会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