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7章 研发成功,准备发射火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成了?”岳燃陡然站起身来。

“没错,经过我们的测试,确实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夏士莲激动地说。

“合格率大概多少?”岳燃继续问道。

夏士莲道:“目前还在测试,暂时还不确定!”

“只要这一批有合格的成品就行,至少证明我们已经能自主生产芯片了!”岳燃长出了一口气,他也知道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第1批的合格率注定不会太高。

“其他几个种类的芯片什么时候能开始生产?”他追问。

夏士莲说:“已经安排上了,今天生产的是火箭芯片,明天生产的是汽车芯片!”

“汽车芯片我们准备生产几批,然后就是航空芯片,这些芯片都已经完成设计,只需要把设计图输入就可以开始生产!”

一旁的风青鸾看向岳燃问:“岳燃,这就是你曾经跟陛下说过的,我们必须要最先研究出来的东西吗?”

“没错,只要有了芯片,剩下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轻松搞定。”岳燃点了点头。

如今但凡能和芯片配套的厂子,他都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

只要有了芯片,他这边就可以随时随地提升工业化速度。

当前女儿国的情况,相当于本世纪初的华夏。

很多东西还是依靠人工,但也有很多机械进行辅助。

一旦这边能批量生产芯片,取代部分人工还是能做到的。

女儿国这边可没有华夏的人口问题。

就算是被智能取代五成以上的劳动力,依然能保证大部分的人都能有工作。

另外,国内的福利体系也在最近这两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便是养老体系。

参照现代社会的养老保险,这边也搞了属于自己的养老体系。

不过和现代社会不同的是,现代社会只有交钱了才能纳入养老范围,在女儿国是全民终身养老制。

不管之前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只要年龄到了55周岁就可以每月领取文银15两。

这个只是限行规定,会根据物价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无论领取养老金的人之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到了55周岁以后,领取的额度都是一样。

在养老福利落实之初,还有人提出过异议,毕竟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一样,领取养老金也应该按照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定额。

但岳燃力排众议,将所有人的养老金都固定在了15两。

用他的话说就是超过了55周岁,很多人都会选择退休,退休以后对国家的贡献全都是一样的。

之所以定下了这个退休年龄,也是因为害怕有些人一旦上了年纪开始老糊涂会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而15两这个数额,是根据都城的人均消费标准定下来的。

都城这边,一个人每月有10两银子就能满足基本生活,15两银子就能让一个人过得相对比较不错。

这还是在都城,要是放在其他地区,简直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除了养老体系以外,还有医疗体系。

医疗体系基本完全照搬现代。

实行个人缴纳以及社会报销双轨制。

个人缴纳的比例大概占三成左右。

除去这两个以外,他还推行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

另外还有住房公积金。

提起公积金就不得不提银行。

岳燃建设的银行系统遍布全国。

不同于现代社会,有那么多家银行在这里只有一家银行。

而且这家银行还是私有制银行不归国家管。

推行银行以后无论是商务往来还是办理其他什么业务都方便了很多。

尤其每年贷款这一块,赚的就非常多。

在这边可没有行业监管,多少利率都是岳燃说的算。

可就算他把利率提高,也达不到现代社会高利贷的利息。

最为重要的是,他是真的敢暴力催收。

每年他这边赚的钱在偷偷摸摸给女帝丰富一下钱包,朝廷里的几个重要的大臣也都有一点点股份。

对于他的这份行为,最上层开始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下面只会绝对执行。

甚至有些城池里,银行行长的地位都已经不低于城主。

一直等到了晚上,岳燃拿到了这一批芯片的检验报告。

合格率达到了60%,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合格率。

放在现代社会这个合格率肯定不行,但是这里是古代啊,而且还是第1批成品芯片。

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岳燃已经很满意了。

这些芯片主要用在火箭和导弹上,目前还没有研发出导航,但是芯片已经具备初步的导航功能。

这也只是第1代芯片,等以后还要研究二代三代甚至更多代。

“给我拿出来20个,明天我要用!”岳燃看向夏士莲说。

夏士莲立刻安排人去拿芯片。

“大人有了这一批芯片,我们的火箭终于要上天了吗?”夏士莲激动地问。

之前岳燃就告诉过她,首先生产的就是火箭和导弹芯片。

在此之前,她们从来没有见过大号的窜天猴。

前段时间她们也跟着岳燃一起去视察过火箭基地,在那里看到了高达二三十层楼高的巨型火箭。

火箭的外形抄袭了长征5号,其中各项性能也与长征五号相差不多。

现如今他们还没有办法把卫星完完全全的小型化,一个火箭最多只能同时携带三颗卫星。

但女儿国也没有多大。

无论是按gps算还是按北斗算,女儿国这么大的地方,有个三五颗卫星就能覆盖的上。

但岳燃的计划是首批卫星先发射60颗上去。

这60颗大概能锁定一个和地球差不多大的区域,同时也能好好看一看,这里到底是一颗星球还是一个大平面。

倘若60颗卫星上去还没有办法覆盖全部区域,那就再来一些,直到能将全部区域覆盖为止。

等完成了全球覆盖以后,他还会再发射第2批卫星做精细化处理。

到那时候,卫星的误差将会小于一米。

若是开通军用信道可能还会更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