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章 满朝攻讦,赵诚军报,邯郸克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数百里之外,断裂的兵器,被鲜血浸泡着的残肢零落在城头和城下。

残阳映照在断成两截的箭矢上面,落下斜斜的支影。

“这座城竟是李牧设下的饵,何其狡诈!”

李信站在城头悲凉长叹,举目四望,部下无多。

而就算是这些仅存的部下,现在也都是身上带伤,兵器卷刃,战力大减。

再看城外,还有着茫茫多的赵国精锐合围而来。

这是李牧派来的赵国边军精锐,其军容整齐,气势如虹,如同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正要吞下城头上面的残军。

此前李牧故意在李信这一方向露出破绽,让他误以为此城容易攻破,可截断李牧后路。

却不知,李牧竟然将这一整座城当做诱饵,任由其攻入其中,而后再以伏兵围困。

为的,就是彻底吞掉他这一部,再集结力量,对付蒙武一部。

李信心头有些绝望,如今他深入敌后,虽然成功占领了这座城,却也再无退路。

以现在的兵力来说,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而这个位置,蒙武和王翦也都无法支援赶来。

“援军三日便到,死守此城!”

叹息之间,李信突然双目圆睁,精神如虎爆喝下令。

其部下顿时精神一震,打起精神,准备继续应战。

没办法,如果不如此欺骗,他们这一部恐怕支撑不过一天了。

李信只能假装援军三日便至,能撑一天是一天,尽可能消耗敌军的兵力,也算是死前为国多做一些贡献了。

……

攻赵战事焦灼,军报频传。

章台宫大殿之上,嬴政拿着王翦和蒙武的军报询问百官。

“赵国上将军李牧,领赵国边军抵御秦之锐士,上将军王翦蒙武皆言无法速胜,故而献上两策。”

“一者,暗中出使贿赂赵国重臣,施展反间计,使赵王弃用李牧,临阵换将,必能打败赵军。”

“二者,复用赵诚,以赵诚率领血衣军为锋,势如破竹,攻下邯郸。”

“诸卿以为何?”

前线战事焦灼之事,诸臣都有所耳闻。

那李牧毕竟是赵国名将,多年来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为赵国抵御了许多次秦国的攻伐,防守如此稳固,众人都是有所预料。

闻听嬴政所言,昌平君一部楚系官员面面相觑。

他们听出了嬴政有要再次启用赵诚之心,心中顿时升起了几分警惕。

当下立刻有楚系官员站出来说道,“王翦将军这反间计甚妙,李牧此人手握重兵,功高盖主,早就为那赵王所忌惮了。”

“若是能够拉拢赵国重臣,对赵王进献谗言,以赵王迁之狭隘心胸,定然会忌惮不已,临阵换将也是极为可能的。”

“至于复用赵诚,臣以为不妥,叛国之事还未曾查清,此时启用,万一赵诚率领血衣军倒戈,岂不是正中赵国下怀?”

“臣亦赞同王翦将军之策,至于蒙武将军之策,恐怕是因为他与赵诚交好,想要借机徇私,复用赵诚。”

“更有甚者,蒙武将军可能会为了陛下能够复用赵诚,而消极怠工,故意在战场之上频频受挫,以我大秦将士之性命换取复用赵诚之机,其心可诛,请陛下彻查蒙武!”

“臣附议……”

嬴政听着面色不变,心中却是涌起杀意来。

这楚系官员真是越来越肆无忌惮,诬陷赵诚还不算,还想要牵连蒙武!

若非他早知道内情,真被这些人欺骗了,岂不是要酿成大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尤其是在这种前线征战的时候,若是嬴政因为这些人的怀疑去怀疑调查蒙武,必使将士心寒。

前线士气恐怕会一落千丈。

届时战事岂会有大胜之理?

昨夜他已经接到赵诚密报,血衣军已经渡过漳水,直逼邯郸。

要不了多久,邯郸就能够攻破。

此时询问王翦和蒙武的两策,不过是试探这些官员罢了。

见嬴政沉默,面无表情。

昌平君心说必须断绝赵诚复起的可能,于是越众而出。

“陛下,臣亦认为王翦将军之策甚妙,而蒙武将军所言不妥。”

“近日以来,多闻颍川郡风议,前大将军赵诚,日以继夜饮醇酒、狎倡优,府中管弦不绝,郡县事务尽抛脑后。”

“臣初闻之,亦曾谓其“困厄而自弃”,然细思极恐,赵诚起于行伍,杀伐而至上将军,爵至大良造,性刚猛如烈火,昔年攻韩时,锐意何坚?”

“岂会因一贬而沦为酒囊饭袋?”

“结合密信谋叛一事,臣顿时心惊肉跳。”

“颍川者,韩之旧都所在,韩民未附,遗臣潜藏,本是心腹之患。赵诚虽未久掌兵权,但其在军中威望如山,三军上下,无不对其敬仰至极。”

“今其“沉湎酒色”,恐非真颓唐,而是以醉态掩其野心。”

“日后或暗联韩之残孽,谋复故国;或结纳军中私党,待时而动。昔日白起功高,秦昭襄王犹虑其为乱,终除之而安社稷。”

“今赵诚之威望,远胜白起之于昭襄王时,颍川之险,更甚邯郸之侧。”

“莫说复用赵诚攻赵,即使是任由他这样下去,依然危机暗藏。”

“若其一旦幡然,振臂一呼,颍川必乱,韩地旧民响应,军中旧部动摇,六国余孽乘势而起,则陛下灭韩之功毁于一旦,关东大局危在旦夕!”

“所谓斩草须除根,赵诚今日之“自弃”,未尝不是他日反噬之伏笔。”

“臣非因私怨攻讦,实乃为大秦社稷计。愿陛下察其伪态,断其隐患,速下决断。”

“或可征其回京,明正典刑。或密令颍川郡守,除其羽翼,绝其生机。唯有如此,方能永绝韩地之患,震慑军中,使六国知陛下威不可犯,天下早日归心。”

如此狠绝的诛心之言,让嬴政都是眉头微皱。

而这时,昌平君身后的楚系诸臣却是接连附议。

一时间,请陛下永绝后患的声音络绎不绝。

就在这时,殿外脚步声匆匆而至。

郎中令捧着军报疾奔而来,“陛下,陛下!”

“前线将军赵诚军报,邯……邯郸克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