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4章 尽快搬去公主府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为何每次都要由你来担纲主角?

胡大老爷暗想,若小月儿须如此嫁入老朱家,他绝不会同意。

倒非认为老朱取胜不光彩。

即便已是名正言顺的夫君,二人也已完婚并有了夫妻之实,但她仍觉有些许不适。

安庆公主轻抚脸上碎发,露出娇俏面容,对胡仁彬温婉一笑。

胡仁彬勉强回以微笑:“公主,臣逾越了。”

余下的,便交由那不孝子去处理吧。

最令人心烦的是,即便当时不明所以,只觉对方故作高深。

他所习得的知识,皆源于他人的辛勤研究。

谈及朝政国事,无论哪一方面,胡惟庸总是最为出色。

大明嫡公主竟悄无声息地嫁入胡家!

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学识,无论后天如何努力,与真正的“行家”相比,仍有差距。

前世的胡大老爷,曾偶然见识过那些具备科学素养的大佬。

胡府内一片宁静,安庆公主醒来,睁眼便见胡仁彬衣衫整齐地坐在床边,正专注地望着自己。

总之,胡大老爷打算寻机将他们夫妻二人赶出胡府。

毕竟,这里是胡府,而非公主府。

他弯腰,温柔地搂住了这个甘愿受委屈也要成为他妻子的小**,在她耳边低语。

无言以对、困惑不解、难以捉摸……

谁不是把女儿视作珍宝呢?

但事已至此,既然已经嫁过来了。

虽然当时胡惟庸未能说服他,事后回想,老朱也不得不承认,还是胡大老爷更有远见。

那不仅仅是寻常的远见,而是仿佛两人之间的差距遥不可及。

凭什么!

为何每次都是你占上风?

这也多亏老朱和马皇后疼爱女儿,且他们出身贫寒,不太在意颜面、规矩等事。

但与胡大老爷相比,真正拉开距离的,是胡大老爷数十年积累下来的视野和经验。

安庆公主听后,顿时泪如雨下,心中大石终于落地,正式成为胡家少奶奶!

新婚后的第一天,安庆公主从小两口甜蜜的氛围中回过神来。

“夫君,今日是我们新婚后的首日,我还未去向公公敬茶请安呢!”

胡仁彬正沉浸在甜蜜中,听到这话,猛然惊醒。

“啊,对,我差点忘了!”

“对对,得赶紧去拜见父亲!”

“他老人家脾气可大了!”

说完,他手忙脚乱地为公主妻子递衣物、拿首饰,心中满是震动。

安庆公主此刻也感到紧张。

朱元璋与马皇后爱女,安庆公主,常伴双亲用膳,自小便听闻诸多关于公公胡大老爷的事迹。父皇母后对其评价甚高,加之胡大老爷在外名声显赫,以往公主并未在意。然而,今非昔比,嫁入胡家后,安庆公主深知不能仅视夫君胡仁彬为依靠,而忽略公公的地位。

面对即将与胡大老爷的正面交流,公主心生紧张,连忙吩咐陪嫁宫女为其梳妆打扮。与此同时,胡仁彬亦忙碌于整理仪容,以备携妻拜见父亲时显得庄重。

一番忙碌后,两人终得整装待发,缓缓步入胡大老爷面前。此时,胡大老爷已换上家居服饰,悠闲地品茶。突见儿子牵着一位姑娘走来,他略显惊讶,随即忆起家中新添一员——自己的儿媳,心中不免尴尬。

更为棘手的是,接下来的仪式该如何进行。依民间传统,胡仁彬与新婚妻子应向胡大老爷磕头奉茶,以示正式接纳儿媳。饮下这杯茶,即意味着胡大老爷正式承认这位新成员,从此成为一家人。

安庆公主,毕竟是金枝玉叶的皇家血脉。

无论胡大老爷身份多么显赫,名声多么响亮,终究不及这位公主殿下。

除了父皇母后,她何时向人行过礼?反倒是众人需向她行礼。

胡大老爷心中不满,嘴角微撇,暗自抱怨:

“这真是让人尴尬啊!”

“这哪里是娶妻,简直是请了个祖宗回来!”

“真是晦气!都怪那该死的朱重八!”

尽管满心腹诽,但规矩不可废。

胡大老爷勉强起身,准备行礼。

未等他动作,安庆公主已拉着胡仁彬跪下。

“公公在上,儿媳安庆自昨日嫁入胡家。”

“如今,我不仅是大明安庆公主,更是胡家儿媳、胡朱氏!”

“请公公受儿媳一拜!”

言罢,拉着愣神的胡仁彬连磕三个响头。

此时,胡府大管家胡义悄无声息出现,机敏地奉上两杯茶。

安庆公主满意点头,双手捧起一碗茶,恭敬递给胡大老爷。

“公公请喝茶!”

胡大老爷眉头微扬,笑着接过茶碗,轻抿一口。

随后,胡仁彬也双手捧茶递上。

“爹,您喝茶!”

即便胡仁彬已成家立业,胡大老爷看他仍不顺眼。

若非这小子捣乱,自己何至于被老朱奚落嘲笑。

想到此,心中满是委屈。

但念及儿媳妇,也不好当场对逆子发作。

罢了,这茶就权当意思一下。

胡大老爷随意地沾了沾唇,或许连唇都未沾湿,便匆匆放下。

他心中自有计较。

这两人来之前,他已喝了不少茶,肚子早已装得满满当当。

哪还有再喝的必要,意思到了即可。

望着眼前的二人,胡大老爷朝胡义使了个眼色。

胡义身为胡府管家多年,自然心领神会。

他随即又端出一个铺满红绸的托盘,其上摆放着一套晶莹剔透、绿意盈盈的玉簪、耳环、项链、手镯等首饰。

胡大老爷转向安庆公主说道:

“安庆,既已成一家人,便不必客气。”

“你是个明白人,日后你们小两口的事,你做主,别听这小子瞎指挥。”

“这套首饰虽非古董,却也堪称珍宝。”

“你平日里定不乏父皇母后的赏赐,但那些物件太过庄重,有些场合不宜佩戴。”

“这些,你戴着正合适!”

安庆公主望着托盘上红绸映衬下的首饰,眼中闪烁着光芒。

哪个女子不喜欢这些呢?

胡大老爷的话,胡仁彬或许不解,但安庆公主心知肚明。

说白了,就是宫中的东西太过贵重,佩戴出去会显得太过张扬。

依旧是这些奢华之物,佩戴出去既显尊贵,也不会令人自感卑微。

甚好!

儿媳那边已安排妥当,似乎颇为满意,接下来便是自家的逆子了。

望着满怀期待的逆子,胡大老爷长叹一声。

“唉,你小子还是尽快搬去公主府吧!别拖延太久!”

啊?!

(本章完)

依照大明现行的礼制,公主出嫁后,定会修建公主府。

此公主府,便是皇室赐予的嫁妆。

婚后,公主与驸马将居于此宅。

此外,还会附赠一些田产等,作为他们的经济来源。

这皆体现了老朱对子女的关爱。

胡大老爷所言便是此事。

但胡仁彬却有些茫然。

“不是吧!”

“爹,我这刚成亲,你就要赶我走?”

胡大老爷并未因公主在场而有所顾忌,坦然说道:

“所谓成家立业,你既已成家,也有了事业,自然该独立门户了!”

“你们年轻夫妻,整日与我这老头子相处,岂不别扭?”

“去公主府吧,你们想怎样就怎样,过你们的小日子,岂不自在?”

“日后那边往来的,都是你们自己的亲朋,与我这边无关,接待起来也方便!”

“若住在胡府,日后友人来访,见到你父亲我,岂不会感到拘束?”

胡仁彬欲言又止,安庆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

胡大老爷注意到安庆的小动作,笑问道:“安庆,咱家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有话直说便是。”

“是否觉得我刚才的话颇有道理?”

安庆被公公当面戳穿,略显尴尬,但既然话已挑明,她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

“安庆认为,我们单独开府确实更为便利。夫君日后的同僚、门生旧友日渐增多,若都来访胡府,难免有所顾忌。公主府的门第也不低,况且没有父亲坐镇,夫君的同僚或许能更自在些。”

胡大老爷笑着点头赞同:“正是如此!你这逆子,脑子不灵光,安庆以后得多提点他!”

话锋一转,胡大老爷脸色骤变,转向胡仁彬道:“你这逆子,也不想想,咱家虽少有人来访,但来者皆是何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达官显贵!偶尔几位老夫亲近的门生来访,那也是外放多年的大官回京述职,顺道拜访。你呢?你的同僚不过七品,甚至七品以下!这些人来咱家,不是被吓到,就是想方设法巴结!这种事,烦不胜烦!所以,你们还是赶紧去公主府住吧,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

此时,胡仁彬终于恍然大悟。

哦,自己习以为常的胡府热闹景象,对寻常官员而言,竟是如此非凡的政治资本。

确实如此!

那些出身平凡的同事们,或许前半生都难以触及四品、五品的官职。

当然,这里指的是私下场合。

若真去六部衙门,或许还能遇见。

胡仁彬所言,私下里想见到四品、五品的官员,同事们几乎做不到。

但这样的人物,到了自家,却只能乖乖充当跑腿的角色。

胡府的门第,确实显赫。

这一点,他从前未曾留意,一旦想通,便心生不满。

公主府才理想!

最关键的是,到了那边,是否就能摆脱频繁的责罚?

一想到此,胡仁彬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没错!

不与父亲同住,自然不会再挨揍挨骂。

日子不就轻松多了?

好!

搬!

立刻搬!

见胡仁彬终于领悟搬家的好处,决定迅速行动,胡大老爷也宽慰不少。

对,赶紧搬!

这逆子不搬,自己在家多不自在。

特别是公主来访,若他成家后仍住在此,撞见了多尴尬?

现在好了,一切烦恼都没了!

大家各过各的,都有光明的未来。

想到此处,胡大老爷对这对新婚夫妇的态度温和了许多,随口吩咐道:

“你新婚不久,不必急于上任。”

“上元县那边,我已派人替你请假了。”

“这半个月内,你好好陪陪安庆。”

“上元县的事务你无需操心。”

胡仁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疑惑地问道:

“爹,这样做好吗?”

“您不是常教导我要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祉吗?”

“如今半个月不去上任,不太合适吧?”

胡大老爷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几分责备的语气说:

“我教你的自然没错。”

“但以前我是怕你惹祸,才让你专心做事,别想其他。”

“现在你已成驸马,还与以前一样?”

“以后自然是安心与安庆过日子。”

“只要你不违法乱纪,安安稳稳,无论是我还是你岳父皇上,还能让你们缺衣少食、不享富贵?”

“你还想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