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0章 会是谁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关键的米酱之旅,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不会再出现意外,胡力也太过在意。

而在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米酱的时候,两个不速之客登场了...

缅北,曼德勒以东三十公里,热带雨林的边缘。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潮湿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各种不知名的虫豸在暗处嘶鸣。

而在这片生机勃勃却又危机四伏的绿色地狱中,两个身影如同鬼魅般,和周遭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其中一人名叫陈奎,华裔,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精悍,动作间带着一种长期练武之人特有的协调和沉稳。

他穿着经过处理的迷彩服,脸上涂抹着油彩,眼神锐利如鹰,正屏息凝神地趴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后面,透过枝叶的缝隙,远远眺望着那片被群山环抱、若隐若现的建筑群轮廓。

另一个人叫科林,代号“幽灵”,白人,四十岁上下,体型偏瘦,眼神冷静得近乎漠然,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引起他情绪的波动。

此时,他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手里一套精密的电子探测设备,屏幕上微弱的光线映照着他毫无表情的脸。

这两人正是之前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大卫通过曼森派出的两个王牌杀手,他俩在缅国已经待了快三个月了,一直在找机会准备暗杀一个有份量的人。

两人毕竟都是王牌杀手,根据他俩的观察,曼德勒以东三十公里外的山庄就很神秘,里面的人身份肯定低不了,搞不好就有大鱼。

“怎么样,‘幽灵’?有发现吗?”

陈奎压低声音问道,他的约语带着一点口音。

科林摇了摇头,手指在设备上快速操作了几下,低声道。

“电磁信号屏蔽非常严密,常规频段全是噪音。”

“热能探测…前方区域有大量离散热源,分布极有规律,不像动物,更像是某种…动态感应系统。”

“红外栅栏密度很高,几乎没有视觉死角。”

他的约语带着一点东欧腔调。

(注:60年代已经有红外热成像和主动探测红外设备的仪器,以及60年代末,被动式红外探测系统也开始出现,所以这里的设定是合理的。)

陈奎眉头紧锁,他不需要仪器,单凭自身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对危险的直觉,就能感受到前方那片区域散发出的无形压力。

那是一种如同实质的威胁感,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稍有异动,便会引来雷霆一击。

“直觉告诉我,不能再往前了。”

陈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凝重。

“上次我们试图从西侧那条干涸的河道靠近,距离还有两公里,我就感觉像是被毒蛇盯上了脊梁骨。”

“这次…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科林收起设备,冷静地分析道。

“目标区域的防卫等级远超预期,明哨、暗哨、电子监控构成了立体防御网络。”

“硬闯等于自杀,这也更加证明了住在里面的人身份简单不了。”

“我还就不信了,这天下还有我不能潜入的地方。”

说到这,他顿了顿,抬头看向上方浓密得几乎不透光的树冠层。

“或许,我们的方向错了。”

陈奎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你是说…上面?”

“没错。”

科林的眼里闪过一丝算计。

“地表监控太密集,但树冠层枝叶繁茂,可以形成天然的视觉遮蔽。”

“而且,根据我这两个月的观察,这片区域的鸟类和小型动物活动频繁,说明树冠层的监控可能存在‘盲区’或者‘容忍区’。”

“只要我们的动作足够轻,足够慢,模拟自然生物的移动,或许能避开大部分探测。”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茂密的雨林树冠层移动,本身就有极高的难度和风险,不仅要面对湿滑的树干、缠绕的藤蔓,还要时刻警惕可能存在的空中监测设备。

陈奎沉吟片刻,随后再次凝神感知前方的危险信号。

那种针扎般的感觉主要来自地面和低空,对于数十米高的树冠层,虽然仍有威胁感,但似乎没有那么密集和尖锐。

“值得一试。”

陈奎最终点了点头,随后他活动了一下手腕道。

“我的轻身功夫,应该能应付树冠移动,你的渗透技巧,也能派上用场。”

“但我们不能急,必须像真正的树栖动物一样,慢,再慢。”

“那行,我们撤,先回去准备下。”

科林收起望远镜,动作轻得像一片落叶,随后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黑色盒子,按下上面的按钮。

“我放个干扰器,能屏蔽那玩意十分钟,足够我们退到安全区域了。”

陈奎点了点头,率先转身,脚步踩在落叶层上,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他的步伐很特别,每一步都踩在落叶最厚的地方,脚掌先落地,再慢慢把重心移过去,就像猫科动物捕猎时的姿态。

这是他在米酱的贫民窟里练出来的本事,那时候为了不被帮派的人发现,他能在堆满垃圾的巷子里走几百米,不碰倒一个瓶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科林紧跟在他身后,眼睛始终盯着周围的环境,左手握着腰间的军用匕首,匕首鞘是特制的,拔刀时不会发出金属摩擦的声音。

他注意到陈奎的肩膀偶尔会轻微晃动一下,那是在避开地面上看不见的陷阱,比如被落叶盖住的绊索,或者埋在泥土里的压力传感器。

“陈,你说目标区域里到底是什么人?”

退到一公里外的一片竹林里,科林靠在竹子上,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水壶,拧开盖子,递了半瓶给陈默。

“快三个月了,我们连靠近都难,警戒级别比米酱的白房子还高。”

陈奎接过水壶,抿了一口,水流划过干裂的嘴唇,带来一丝微弱的缓解。

他靠在另一根竹子上,闭上眼睛,刚才那种刺痛感还在隐隐作祟,让他无法完全放松。

“曼森要我们暗杀一个‘有分量’的人,能住在这种地方的,分量绝对不轻。”

“可能是缅国的高层,也可能是…复兴军的高层。”

“复兴军的高层?”

科林挑了挑眉,随后掏出一块压缩干粮,掰成两半,递给陈童一半。

“怎么会住在这?会是谁呢?”

陈奎接过干粮,慢慢嚼着,压缩干粮的味道像砂纸,刺得他喉咙发疼。

他摇摇头道。

“不知道,但不管是谁,这里的防御体系,绝对不是缅国自己能搞出来的...”

两个小时后,两人回到一处隐蔽在山林的小木屋里,开始整理装备。

科林把望远镜塞进胸前的内兜,又拿出一把消音弩,那是他根据二战时期的军用弩改装的。

弩箭头上涂了足量的氯胺酮,射中目标后三十秒就能让人失去意识,他还带了三发弩箭,用防水油布裹好,系在腰后。

陈奎则把环首刀解下来,仔细检查了刀刃,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帆布包,里面是几块压缩干粮、一个军用水壶、一卷纤维绳。

还有一副简易的潜水面罩,那是他为了应对河流准备的,橡胶材质,带着一根长长的呼吸管。

“把多余的东西都留下。”

陈奎把帆布包扔给科林。

“只带三天的干粮,水壶装满水,纤维绳必须带,万一从树上掉下来能保命。”

科林点了点头,把没用的东西(包括备用的电池,他的夜视镜用的是锌锰电池,60 年代的技术,续航只有八个小时),还有多余的匕首 ,都塞进木屋角落的隐蔽处,用腐叶盖好。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对讲机,试了试信号,只有滋滋的杂音。

“曼德勒那边信号不好,联系不上曼森。”

他皱了皱眉,随后又把对讲机也留下了。

“只能靠我们自己。”

两人收拾妥当,陈奎走在前面,脚步轻得像猫。

他的功夫练了二十多年,“踏雪无痕” 虽做不到,但在雨林里行走,能把脚步声压到最低。

每一步都踩在落叶最厚的地方,膝盖微屈,缓冲身体的重量,避免树枝断裂的声音。

科林跟在后面,学着陈奎的样子,手指时不时扶一下身边的树干,保持平衡。

雨林里很静,除了雨声和偶尔的鸟叫,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他们来到了望天树林的边缘。

这里的每一棵望天树的树干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树皮粗糙,布满了沟壑,正好能用来攀爬。

陈奎抬头看了看树冠,深吸一口气,双手扣住树皮的沟壑,双脚蹬着树干,像壁虎一样往上爬。

他的动作很稳,每爬一米,就会停下来,侧耳听一会儿,确认没有动静,再继续往上。

科林紧随其后,他的攀爬技巧不如陈奎,但胜在谨慎,每一步都抓牢了才敢动。

四十多米的高度,两人爬了足足十多分钟。

到了树冠层,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头顶是灰蒙蒙的天空,脚下是密密麻麻的树叶,远处的雨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陈奎蹲在一根粗壮的树枝上,身体伏低,感受着周围的动静。

“怎么样?”

科林也蹲了下来,压低声音问。

陈奎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

“奇怪,这里的危险感比地面弱很多,但还是有... 就像远处有什么东西在盯着我们。”

他顿了顿,指向东北方向。

“目标在那边,大约还有五公里,我们沿着树冠走,尽量别碰断树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